• 中小企业融资难根在体制缺陷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10-12-15 20:39:00
    作者:佚名 文章录入:网友(mmllpp18)
  • 在社会上,在金融界,为什么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讲了好多年,出台的政策不知有多少,我们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倾心鼎力相助的成功范例层出不穷,但就是收效甚微。

    以今年为例,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实行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今年全国信贷规模出现超常规增长,仅一季度新增贷款就达到4.58万亿元,远远超过去年同期的水平。然而,有资料显示,如此庞大的资金流在我们日复一日地强调要重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背景下,却并没有大量流入占中国经济总量半壁江山的中小企业。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中国社科院联合发布了《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09年春季报告》。这份报告在分析当前工业运行的主要问题时着重指出,在信贷规模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我国中小企业的授信额度仍然总体偏小,目前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据了解,实际上,中小企业融资难并不只是体现在具体贷款数额上,更大的阻力来自我们的金融体制。有专家指出,如果不对现有的这套体制作出调整和补充,即使资金龙头开得再大,也不会有多少水会流到中小企业的桶里。

    嫌贫爱富是世界银行业的游戏规则
        社会上普遍流行着银行嫌贫爱富的说法。所谓嫌贫爱富,这个词对商业银行来说,并非贬义,而这恰恰是它必须恪守的放之世界而皆准的游戏规则。出于贷款安全性和盈利性的考虑,大中型商业银行没有也不可能对中小企业融资给予足够重视,这是商业银行作为盈利性企业的天性所决定的。

    可以以我国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深圳市为例。有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深圳中小企业资金缺口达1.2万亿元,而深圳银行业对500万元以下小企业的贷款却只有300亿元,这对缓解企业的资金困境可以说是杯水车薪。按理来说,放贷收息、帮助企业周转资金是银行最起码的业务,上万亿元的资金缺口对银行来说就是上万亿元的市场。但为什么深圳的金融机构放着这么大一块蛋糕却绕道而行呢?

    比较直接的一个原因就是,银行在放贷之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对中小企业的资信情况和还款能力进行调查,与对大企业的贷款相比,银行担负着更高的成本,但同时还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在银行看来,中小企业资本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结构单一,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完善,信息不透明,抵御风险能力较差。

    作为中国的经济特区,深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各地股份制商业银行前来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业务。然而,这些中小银行的到来非但没有在中小企业贷款市场展开竞争,反而是对大客户展开了更加残酷的厮杀。

    股份制的中小商业银行尚且如此,那么,对于目前引进境外投资者,且花钱购买了先进公司治理机制,试图与国际现代化银行接轨的占据了我国金融市场主导地位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中小企业与它们心目中的优质客户距离就更加有些遥远。风险与收益、成本与产出的比例都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不论政府对它们有什么要求,但经济规律告诉我们,在经济运行中,内在的本质的东西是一定会发生作用的。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4200万家中小企业,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面临着的问题是:因为没有抵押或其他的一些未知原因而无法敲开银行的大门。

    “如果哪一个中小企业说我什么都缺但就是不缺钱,那一定是谎言。”这是一位中小企业主在中小企业高层论坛上发出的感叹。

    缺钱是中小企业目前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在中国,99%的企业是中小企业。他们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并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和82%的新产品开发。但是它们依然很难获得银行的青睐。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贷款呢?

    以下数字恐怕可以很好地揭示了这一原因所在:“截止到2008年末,我国小企业不良贷款率达到11.6%,远远超出我国整个银行业平均不良贷款率2%以上9.6个百分点,其贷款风险之高不言而喻。”

    大银行支持小企业只是社会责任,不是长久之计。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与国际社会接轨的先进的现代化银行治理机制从本质上要求它不与风险较大且达不到规模经济的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打交道。刨去风险不说,你有1000万元资金是贷给一个企业成本高,还是贷给十个企业的成本高?如此简单的问题可能有人会把它复杂化,但经济规律是不会以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除非有人打算与当初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本意背道而驰。

    解决痼疾唯有体制创新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暴露出我们在经济整体结构、金融市场结构以及资金供求结构等方面的重重矛盾,正因为它集中了诸多难点,所以这个问题多年来难以根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如果我们改变不了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那么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就必须相应改变我们目前的金融体制。

    中小企业融资难,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现行金融体系的主体架构并非针对中小企业而设计,很多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评估和成本收益模式并不适应我国中小企业目前的特点,仅仅依靠现有金融体系内的大中型商业银行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存在着很多局限性。

    突破中小企业融资瓶颈,使中小企业不断保持生机和活力,这是保持中国经济未来稳定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这要求我们的政策着眼点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些具体的利益环节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像我们在政策上要求各大商业银行的行长人为地去想尽一切办法用贷款去支持中小企业那样,尽管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如果脱离了我国金融体制整体改革的配套,它所起的作用不仅有限,而且很难持续。

    多年来,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各类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都尝试了不同的做法,但大多都根植在现有的金融体制上,所以也就很难走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越融越难,银行贷款门槛越改越高的怪圈。

    几年来出现的一些现象和做法需要引起我们注意:商业银行在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过程中出现的“政治化”倾向。不加区别地号召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会给人一种错觉,以为只要是中小企业就理所当然地应该得到贷款。给中小企业融资赋予过多的政治内涵,自然会给我们的金融业监管者和银行管理层造成压力,促使短视政策和不成熟的贷款措施仓促出笼,给信贷带来风险。将信贷政治化,在微观层面只能使本来就充满艰险的事,变得更加艰巨复杂;在宏观层面则会人为提高信贷的虚假需求,导致金融资源错配,通胀压力加剧,其后患无穷。

    企业的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逻辑。对于那些经营不善、技术落后、污染环境、浪费能源的企业,银行本来就不该发放贷款。迫使银行向那些没有订单、没有现金流、甚至经营失败的企业发放贷款,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不但与宏观经济政策和结构调整的目标背道而驰,也会将我国的商业银行置于危险境地。

    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从理论上讲,必须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建立一个服务完善、监管到位、而且利益多元化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这一体系不仅具有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风险补偿机制和税收优惠政策,还应当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制定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标准、规范管理拓宽民间融资渠道以及发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等方面作出全方位的规划,才能找出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从操作上讲,建立起这种商业可持续的企业融资制度,那将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