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助学贷款为何少问津?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10-12-16 15:35:00
    作者:佚名 文章录入:网友(ccp512)
  • 2006年10月,山西启动了一项新的助学贷款形式——生源地助学贷款,本地生在“家门口”就能方便地办好手续。然而,有关人士了解到,截至目前,竟无一人申请。一项本来为贫困生着想的政策,为何遭到如此冷落?

    手续方便 少人问津:六成多贫困生不愿贷款
        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负责人介绍说,生源地助学贷款是高校集中办理国家助学贷款方式的补充和完善。根据山西出台的新规定,生源在本省且在本省求学的贫困大学生,符合生源地贷款条件的贷款人,可直接到入学前户口所在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办理贷款,最高贷款限额为每人每学年6000元。手续非常方便,银行方面也做了大量宣传工作,但是政策实施一月有余,至今却无人问津。
        原有的国家助学贷款在山西也受到了“冷落”,出现了“滞留”状况。有关人士了解到,山西现有在校大学生40多万人,其中经济困难的学生为20%左右,特困生为10%左右。2005-2006学年,山西实际贷款学生只有3万多人,还是该省国家助学贷款发放以来受助学生最多的一年,贫困大学生中贷款学生仅占三成多。贫困生对国家助学贷款的冷淡态度,使许多高校费解。

    怕贴标签 怕被追债:“免费午餐”更受青睐
        贫困生为什么不申请助学贷款呢?小郝是山西财经大学的新生,虽然跨进了大学校门,她却很难高兴起来。她向有关人士敞开心扉,为了让她上大学,妹妹已辍学南下海南打工。谈到为何不愿贷款时,她说:“我来自农村,与城里的学生在很多方面本来就有差距。如果我再贷款,那份协议就成了贫困的标签!我不愿意要这样的标签,害怕同学看不起。”
        大学生就业压力大,担心不能及时还贷也是一个原因。太原大学学生王志说,现在大学生刚毕业很难顺利找到工作,如果不能及时还贷,到时候不仅要被人追债,还要上“黑名单”,肯定会影响就业,那还不如不贷。与此同时,学校和社会各界提供的各种资助,却成了一些学生青睐的“免费午餐”。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学生说,贷款不仅没面子,而且连本带息都要还,不如资助来得省心实惠。

    观念要变 漏洞要补:别让好事再陷尴尬
        山西省学生助学贷款管理中心副主任吴勤表示,山西已建立起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生源地助学贷款为辅助,包括奖学金、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多元化助学体系。只要贫困学生提出申请,就可以获得助学贷款。一些从南方地区考入山西省高校的学生,到学校报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申请助学贷款,山西省的学生需向他们学习,尽早转变观念。
        对于贷款风险问题,山西省政协委员武天明认为,社会缺乏诚信体系、制度本身存在漏洞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缺位等,都是助学贷款政策实施陷入尴尬的原因。一旦出现学生骗贷、逃贷的情况,其风险也不能完全由高校、银行和政府承担。因此,健全的个人诚信体系应该是各种法律法规的有效补充。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贺斌认为,要在现阶段妥善处理防范助学贷款风险的现实问题,有关部门应该通力配合,探索多种办法。比如,可以将还贷与养老、医疗保险等挂钩,还可以建立与工资挂钩的灵活偿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