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你一个“支点”——武汉在加快发展中寻求战略定位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10-12-20 10:26:00
    作者:佚名 文章录入:网友(bayaer)
  • 滚滚长江从城中心穿越而过,与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两江汇流,三镇鼎立之势。这就是武汉。

    武汉是湖北的骄傲,武汉GDP占到湖北总量的30%;武汉是中国的骄傲,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冠之以大的城市只有两座:大上海、大武汉。

    承东启西,沟通南北,有人把武汉比作中部崛起的一个战略“支点”。中部崛起,武汉如何再展大而强的雄风?

    进退辩证法———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加快发展,别无选择

    武汉落后了!武汉人勇敢地承认了这一现实。2003年,武汉市GDP在全国19个副省级城市中排第11位,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武汉曾位居第4位,平均每3年左右后移一位。在GDP构成中,第二产业占44.6%,总量排第13位。地方财政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在第14位。

    今年上半年,武汉市GDP比去年同期增长13.7%,而上海增长14.8%,杭州增长16.2%;沈阳增长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高于武汉3.6个百分点。郑州、长沙、南昌等中部其它城市奋力追赶,气势咄咄逼人。

    逼人的现实,催生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坚决破除“马虎相”、“还可得”的甘居中游的思想束缚,坚决破除小打小闹、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思想束缚,坚决破除长官意志、衙门习气等官本位思想束缚,立时代潮头,树雄心壮志,创新发展思路,奋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武汉人辩证地看进退,市长李宪生说,越是宏观调控之时,越是可能拉开发展差距之际;越是调整变化之时,越是考验水平能力之际。武汉要彻底摒弃畏首畏尾、消极无为的思维定势和行为惯性,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状态,积极应对,克难攻坚,破解发展难题,化挑战为机遇,赢得区域竞争的主动权。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百舸争流,慢进亦退。在中部崛起中率先发展,武汉别无选择。

    今年7月,武汉市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通过二至三年的努力,实现六个成倍增长,全市经济发展三年有明显变化,五至七年有大的变化,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在中部城市居于前列,缩小同东部同类城市的差距。

     三轮驱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武汉硚口区,这个昔日曾经红红火火的老工业基地,随着经济的转型,走入了发展的低谷。2003年,硚口区制定了全新的发展思路;打汉正街牌,举都市工业旗,走退二进二、工贸互动之路,整合资源,盘活存量,通过成片改造老企业来发展都市经济,以发展新型工业来带动老工业基地的整体改造。

    无污染、不扰民、高就业、高附加值的都市型工业让沉寂多年的老工业基地枯木逢春,到今年11月底,9家国有企业整体改制退出,3家国有企业实现改制、嫁接、重组,分流安置职工7184人。新引进民营企业34家,18家已开工生产。机电园、医药化工园、新华印务园三大园区经济运行良好。

    硚口区的变化,正是武汉实施老工业基地改造“三轮并驱”的冰山一角。

    武汉市“三轮并驱”的改革路子是:通过改革改组以“武字头”为代表的大型国有企业,实现高位嫁接,推进产权多元化,使其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通过“退二进二”,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建设都市工业园区,推动国有中小企业向民营经济发展;通过做强做大成长性好的优势企业,推动民营科技企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全市突出“钢、车、机(光机电),烟、酒、药(药化工)及纺织服装、电力、环保等重点产业发展,支持一百家企业做大做强,培育核心竞争力,着力壮大、拉长优势产业和企业的产业链。加快产业集聚,形成产业群,构建特色显明、充满活力的现代制造业发展格局。

    在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的过程中,坚持“项目兴市”。今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750亿元,比去年净增105亿元。

    ———年产钢材450万吨的武钢二热轧已正式投产,总投资83.73亿元的武钢二冷轧项目已开工建设,设计生产能力215万吨,预计2005年底投产,这是国内惟一可以生产宽度超过2000mm冷轧产品的冷轧薄板厂,武钢藉此将成为全国汽车钢板生产基地。

    ———东风本田投资33亿元,第一款新车型今年4月正式下线,年内将实现批量生产,已动工建设的神龙公司二期项目总投资六亿欧元,2006年可达30万辆以上规模。

    ———武汉卷烟厂陆续完成了对省内几家烟草企业的兼并重组,达到年产120万大箱的规模。

    优势企业的加快发展、初步显现出产业集聚的格局:一是以钢铁和石油化工为主体的青山板块,二是以汽车和零部件为主体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板块,三是以光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为主体的东湖开发区板块。这三大板块成为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的重要支撑力量。

    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作为一个830万人口的特大中心城市,武汉在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一是加快五大功能中心建设,立足服务全省、服务中部乃至服务全国,大力提升武汉在中部地区的金融商贸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科技中心、旅游目的地和集散中心的功能,促进武汉成为中部地区的现代服务业中心。

    二是加快大市场体系建设,优化市场布局,提升商品市场功能和档次,建设区域性钢铁、汽车、电子、机械、农产品市场,推进劳动力、技术、土地等要素市场建设,增强服务辐射功能。

    三是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四是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进一步加大对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业的支撑力度,培育和凸显住宅、汽车、旅游等新的消费热点。

    “1+8”城市圈———错位竞争、共赢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1+8”是武汉城市圈的基本模式,“1”是武汉,“8”是武汉周边100公里以内的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8个大中城市。

    早在2002年,湖北省就提出,武汉城市圈是全省人口、产业、城市最为密集的地区,要更好地发挥武汉市对周边八市和全省的服务带动作用,形成错位竞争,互赢互利,共同发展的格局,提升地区的国际国内竞争力。

    “1+8”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实质上就是“大武汉”的建立与建设。建设“1+8”武汉城市圈,一是通过内部合作,增强各城市相互间经济资源集聚和扩散的规模,促进各城市的共同发展。二是通过城市圈的一体化建设,谋求“大武汉”整体合力的培育,整体优势的形成和整体形象的塑造,为今后更好地与其它城市、区域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

    在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中,武汉市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纽带,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着力打好四张牌。

    第一张牌: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眼于强化区域性交通中心功能,加快枢纽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衔接,建设新型综合运输体系,重塑“九省通衢”的区位新优势;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武汉在全国信息网络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张牌: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原则,加快建设现代市场体系,实现与周边城市的市场对接。

    第三张牌:加强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武汉的比较优势,按照产业梯度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原则,以资本为纽带,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对接,发展产业群,延伸产业链,形成生产要素互补、上下游产业配套、各城市合理分工的产业布局。延伸钢、车、机、烟、酒、药等优势产业链,加快三大产业集聚带的建设。如,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核心,推进以光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等为重点的产业集群,配合黄石、鄂州、黄冈、咸宁市建设该产业的集聚带。

    第四张牌:加强经济交流互动。交流互动、联合发展,促进武汉与周边城市的共同繁荣。

    确定一个支点,可以撬动一个奇迹的诞生。中部崛起,大武汉将引领风骚!


 
·专利新材料项目产品投资合
·工业测控—物联网项目
·《 全身穴位刺激网套衣服
·网络英语口语学习家园中期
·《翔云》活性微生物、益生
·不用电的厨房空调寻求投资
·环卫机械设备(洒水车,自
·荧光胃液分析系统
·组建以上市创业板为目标的
·《德越》楼外楼餐饮公司
·新型行业营销联盟
·¥特种珍禽良种繁育兼生态
·节能减排项目---零排放
·年产秸秆生物质燃料40万
·新概念主题游乐圆
·便携式微型空压机
·打工不如创业,梓苑墙衣为你提供商务平台,墙衣生产加盟
·加盟投资梓苑墙衣必读 墙衣代理加盟
·[原创]梓苑高级防火墙衣诚招墙衣生产加盟商
·李嘉诚如何赚取第一桶金
·陈龙剑:拒绝情分关系创业做生意
·[原创]陈龙剑:创业开店如何选址谈房租
·医院建设提速医用建筑材料或成市场热点
·[分享]吴伟大学毕业养乌鸡带富一方百姓
·[分享]大学生“村官”胡鹏的“七彩”创业路
·独凤轩董事长于连富:一根骨头闯天下 资本竞相追逐
· 生意不好,老板会愁;生意太好,老板也愁
· 备了一天的货,不到中午就卖完了,是好事
成人用品加盟
比比客全国火爆加盟招商
北京工艺品向外省市地区发
南京盛荟生物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