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信火了 五大骗术从用户手机里骗钱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10-12-20 15:15:00
    作者:佚名 文章录入:网友(tlliang)
  • 随着手机短信的日益火爆,用短信骗话费、假中奖、发谣言、散黄毒、诈钱财等的事情也多了。据河南省消费者协会统计,仅全省消协收到的关于手机短信方面的投诉就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还多。6月6日,河南省消协向社会发布紧急消费警示:手机消费者慎防短信息欺诈陷阱,同时,还向消费者揭露了5大短信息欺诈的骗术

    骗术一:

    送话费是假 骗话费是真

    “电信公司朋友告知:庆祝电信用户突破一亿向用户表示感谢,您把此消息转发十位用户,您的账户上将加上188元话费,我刚试,是真的,快转!”今年四五月份,突然有这样一条极具诱惑力的短信息在河南省手机消费者之间传送,并且以10倍的速度迅速形成了短信息话费的“金字塔”。然而,众多转发了该短信息的消费者月底不但没有等来188元的话费,却要实实在在地为10条短信息付出信息费。河南省移动公司的有关人员明确表示,这样的短信息明显是个骗局,移动公司肯定没有以移动公司的名义发布此类短消息。以后消费者再接到此类的短信息一定要咨询“1860”,切莫上当受骗。

    骗术二:

    手机号码中大奖 专门骗取邮寄费

    2003年3月的一天,河南省安阳市农民曹某在摆弄手机时,突然发现有一条短信:“恭喜你,你的手机号码中了大奖,奖品为一台34英寸的王牌彩电。你只需存入800元托运费及个人所得税代扣费到广东××公司的账户上,并打电话给我公司告诉你的通讯地址,10天后你就能收到奖品。”短信后面同时附上了该公司的账号和电话号码。老实巴交的曹某当即到银行将800元钱存入发信人指定的账号,并将自己的通讯地址、电话告知了对方。没想到至今已过了两个多月,奖品仍然杳无音信。

    河南省警方分析说,曹某遭遇的是典型的手机短信诈骗,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犯罪形式。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移动电话短信技术,向各地手机用户大量群发“******”****、“手机号码中奖”等虚假短信息,并以须付货款、办理邮寄费、代缴个人所得税为由,骗取手机用户的钱财。这些不法分子大多使用无记名不挂失的手机卡,或用********购得的手机卡,他们在银行开户时,也多是使用********,所以警方查处起来非常困难。

    骗术三:

    虚拟“完美情人”专骗注册话费

    “你还在寒夜等待心灵的慰藉吗?快来争取完美情人吧!发QR至88006约会情人百分百,只要交一定的注册费用,我们就可以给你找10个不同的情人供你挑选,保证你有一个满意的,咨询电话……”

    今年3月,郑州市许多手机消费者接到了这样一条“完美情人短信”,在短信息中还详细介绍了“完美情人”的详细资料等。一时间,很多想偷食情感“禁果”的男士注册后迅速陷入了和“完美情人”的温馨撩人的短信交流中,许多人和“完美情人”的交流被妻子发现后,闹起了家庭纠纷。

    经工商执法人员调查,骗局被迅速揭开。原来这是一家专门靠网络虚拟“完美情人”骗取消费者注册话费的公司,“完美情人”火辣辣、赤裸裸的甜言蜜语都是公司软件人员事先编好的。工商执法人员当即下达了处罚通知书。

    骗术四:

    下载铃声卷入费用高昂的黄色漩涡

    连日来,郑州市的李先生一直为自己手机上不停出现的黄色短信息烦恼,更令他气愤的是每当他被“强制”接受这样一条“黄讯”时,他的手机账户上就被自动扣掉0.3—0.5元的费用。短短十几天时间里,他已被扣掉了50多元钱的短信费。

    李先生的烦恼来自于一次网上铃声下载。半个多月前,他欲在网上下载一种好听的手机铃声,没想到当他输入自己的手机号和密码时,不但没有收到铃声,反而开始连续不断地收到“黄讯”,每条“黄讯”发完后还标有0.3元、0.5元的标价,最多时一天能收到十几条。李先生想尽一切办法想取消这种“特服功能”都没有成功。5月26日,李先生好不容易从移动公司朋友处获知取消的办法,然而当他依法操作时,又被提示“只有申请包月的用户才可以进行此操作”。到现在,李先生还陷在苦恼中难以解脱。

    骗术五:

    制造谣言搞促销

    “加碘食盐可防非典……,目前市场上的加碘食盐脱销了……”

    5月初,河南几个地市许多手机消费者的手机上连续几天收到这样一条短信息。一时间,造成当地大量市民抢购加碘食盐,食盐价格也一路飞涨。最后经公安部门紧急调查,案情终于大白于天下,原来是当地一些食盐经销商为了促销手中的加碘食盐故意制造的骗局。最后,谣言的炮制者被依法刑拘。

    河南省消协秘书长李建国谈及此次消费警示的意义时明确表示,收发手机短信息越来越成为众多手机消费者进行社会交流的工具,尤其在目前全国正处于抗击非典的非常时期,人与人之间借助手机短信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的几率大大增加,与此同时派生出来的手机短信息欺诈越来越名目繁多、标新立异,令消费者防不胜防,因此推出消费警示很有必要。

    作为手机短信息欺诈链条消费终端的消费者,要想避免掉进手机短信息的欺诈陷阱一定要端正两个观念:一是千万不要轻信天上掉下的“馅饼”,牢记“贪小便宜吃大亏”的古训;二是在一些短信息难辨真伪时,最好咨询当地的“1860”免费咨询电话、消协或警方。一旦消费者不小心掉进了短信息欺诈陷阱,一定要及时向当地工商局、消协投诉,或者及时向警方报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挽回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