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金融资本 >> 浏览文章

三大机构入股不超25﹪ 顺丰20年来首次募资近80亿元

2013-8-21 7:40:2221世纪经济报道 【字体:

    20年不鸣,一鸣则惊人——神秘且低调的王卫,终于在他创立顺丰的第20个年头,迎来了首批外部投资者。

    本报记者从权威信源处获悉,顺丰即

将获得来自苏州元禾控股、招商局及中信资本的联合投资,三大投资机构将成为顺丰新股东,持有不高于25%的股份。

    上述三个投资方将总共向顺丰投资近80亿元,支持顺丰进一步拓展核心业务。

    “在三方入股顺丰之前,元禾等机构的高管已经与王卫有过多年的深入交流,”上述人士透露,“他们为顺丰带来了非常契合其业务发展的建议,王卫才愿意在此基础上,接受他们的入股。”

    岁月轮转,1993年,顺丰、申通和宅急送相继成立,开启了国内快递业的战国时代。20年后,继马云号称斥资3000亿打造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菜鸟”后,顺丰终于联手外部投资者,他显然是感受到了时不我待的格局变化。

    人们当拭目以待,插上互联网与资本这一对翅膀的中国物流业可以飞多远?

    王卫如何选择新伙伴

    相比于“四通一达”等国内其它快递企业,顺丰的业务规模、市场占有率等核心指标,均让资本圈早已对顺丰频抛橄榄枝。

    数据显示,2010年顺丰销售额已达到130亿元,仅次于EMS,占全国约20%的市场份额,远超“四通一达”;而至2012年,顺丰的销售额已突破了200亿,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

    此外,目前顺丰已拥有30架全货运包机、逾5000多个营业网点、150余个各级中转场以及1万多台营运车辆。

    这显然给了此次携手投资顺丰的三大投资机构足够的理由。但王卫为什么选择这三家投资机构入股顺丰?

    相比于其他两大企业的声望,元禾的名字多少让人有些陌生。事实上,它的前身是大名鼎鼎的苏州创业投资集团,2012年11月,苏州创投正式更名为苏州元禾控股有限公司。

    元禾的官网显示,公司注册资本达30亿元,目前管理约210亿元的资金。其中包括国内第一只国家级股权投资母基金,资本规模达150亿。

    而中信资本及招商局的实力则自不待言。

    正是因这三家投资机构的强大实力及共同的国资背景,也引发了市场上关于“国进民退”的争论。

    但知情人士透露,王卫的选择并不着眼于此,而是多方因素的综合决策。

    “他只愿意选择非常熟悉的机构和人合作。”知情人士透露,“在三方入股顺丰之前,元禾等机构的高管已经与王卫有过多年的深入交流,”上述人士透露,“不仅是资金,他们为顺丰带来了非常契合其业务发展的战略资源,王卫才愿意此基础上,接受他们的入股。”

    另一位权威人士对本报分析称,顺丰敲定与上述投资方合作之前,肯定已理顺了引入新投资后,顺丰和投资者资金的使用方向,以及顺丰原管理层对公司发展的主导权等关系。

    “王卫相当低调务实,但具有极大的控制力和主导意识。”分析人士对本报记者称,“所以,即便有新的投资者加入顺丰,也不太可能改变王卫领衔的原团队为顺丰设计的发展规划。”

    正因为王卫对顺丰事业的独立性非常坚持,这决定了他排斥竞争型的产业类本。而全部选择了没有冲突性的投资性机构。

    至于为什么都是国资背景的投资机构入围,该权威人士分析了两个要素。

    “第一,法律原因决定了顺丰不能接受外资。”该人士指出,由于2009年开始实施的《邮政法》明令禁止外商投资经营信件的国内快递业务,而相关业务正是顺丰的核心业务,使得顺丰不可能考虑接受外资的产业或金融资本。

    “第二,顺丰庞大的规模使得大部分民资PE望而却步”。该人士披露,此次顺丰不到25%的股份,融资额达到80亿左右,“一般市场化运作的PE的行规是,单笔投资额不能超过资金额的20%,也就是说投资顺丰的机构,自身资金规模应该在百亿以上。一般的民资谁投得起呢?”

    他介绍,正因如此,此次即便是三家国资背景的超大机构,也必须联合投资,才能吃得下顺丰近25%的股份。

    顺丰的下一步

    业界早已传闻,早在2004,联邦快递(FedEx)在布局中国业务时即已接触王卫,试图以50亿元左右收购顺丰,被王卫拒绝。此后,试图接触王卫投资顺丰的PE和VC逐渐增多,但王卫从未应允。

    而王卫的神秘、低调以及勤奋,在快递业界人所共知。即便本次顺丰在成立20年来首次引入外部投资者,王卫和他的顺丰,也始终未向外界事先透露任何风声。

    但事实上,从去年开始,业界已普遍认为,顺丰引入外部投资者只是时间问题,因为与顺丰构成直接竞争的EMS、“四通一达”等,都在资本市场有了不小的动作。

    去年4月,EMS宣布将通过IPO募集资金99.7亿;4个月后,申通斥资1.6亿从海航购得天天快递60%的股权;今年5月,中通速递董事长赖梅松也公开表示,红杉资本购买了中通一位股东的股权。

    除了竞争者的动作频频,顺丰也在近年开拓了不少新的业务,如顺丰E商圈、试水网点便利店以及在去年年中推出的顺丰优选等。

    顺丰优选是目前为止,顺丰涉足电商领域最大的手笔,但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并未在电商界引发震撼——顺丰优选的SKU规模远低于京东等国内B2C巨头,而且顺丰优选的运费并不便宜。

    据其官网公布的最新运费规则,不足99元的订单将按照20元/单收取运费,与顺丰优选品类相近的1号店相比,没有任何优势。

    因此,外界在此前认为,如果顺丰接受外部投资,新资金将可能大部分被开拓顺丰优选等电商业务。

    然而,本报记者则从权威人士处获悉,三家机构与顺丰就未来发展战略已经达成一致,“这些在决定募资投向之前已形成共识。新融资金主要将被用来继续巩固并拓展顺丰现有的核心业务,电商业务不是未来的重点。”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