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金融资本 >> 浏览文章

接盘盛融在线剥离9亿元坏账 好又贷前景难测

2015-3-25 7:21:12东方财富 【字体:

  接盘盛融在线剥离9亿元坏账 好又贷前景难测

  好又贷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新盛融在线主推上市公司或国有大型企业承兑的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理财业务。

  近日,勤

上光电参股的网贷平台好又贷宣布,将与出现近9亿元兑付问题的盛融在线合作组建新平台,据记者了解最新消息,新平台将不承担原盛融在线的任何债务。

  “新盛融在线的运营主体不承担原盛融在线的任何债权债务,目前新公司名字尚未确定,正在按照程序走。”好又贷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网贷之家行业研究员张叶霞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个人比较看淡此次合作。投资人信任度是平台得以发展的关键之一,在盛融在线未解决原投资人债务之前,合作组建新平台肯定饱受争议,对新平台运营来讲也不会是正面的。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投资人权益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信任度构建也不是简单的事情。”

  好又贷“吞”盛融在线

  风险依然偏高

  资料显示,盛融在线成立于2010年11月,公司实际注册名称为志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法人为刘志军,合伙人为李敏、广州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广州凯炬科技企业孵化器。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盛融在线待收金额约9.21亿元,涉及投资者超万名。截至2015年2月10日,盛融在线共有22581笔成功借款,整体融资规模涉及127亿元,总借款人不到2000人。其中不乏大额投资者,数十名投资者投资额度高达千万元,而借款人也非常集中,前十名的借款大户待还金额亦在千万元以上。

  据了解,盛融在线线上共有担保标、流转标、友情标和普通标,综合年利率约19.57%,且没有第三方资金托管。

  在盛融在线出现兑付危机之后,坊间就有消息传出,盛融在线将和好又贷重组的消息。

  但当时,好又贷立刻撇清关系,特别指出不会承担盛融在线的债权债务,也是害怕影响自身平台上的投资人的信心,给自己带来挤兑风险。

  有意思的是,近日,好又贷却又连发公告承认了合作事宜。成交量仅为1.55亿元的好又贷“吞”下了成交量上百亿元的P2P老平台盛融在线,被业界戏称为“蛇吞象”。

  “我没过这种说法,不加以评论。”好又贷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

  但外界更关心的是,盛融在线自陷入提现困难后,9亿元兑付资金从哪儿来,如何解决投资者兑现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

  在本报记者采访中,好又贷的相关负责人也一再强调,“重组是将原来债务剥离,新建个平台,盛融在线的债务将由其原本主体承担。”但当记者问其重组细节时,他则拒绝吐露更多。他仅表示,新盛融在线平台主推上市公司或国有大型企业承兑的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理财业务,尤以在国有控股的深圳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转让的电子商业承兑汇票为主。

  张叶霞表示,“据好又贷表述,新盛融在线平台上线后,也将独立开发融资项目。在新平台合作这块,目前双方信息披露不充分,不管是盛融在线原债权转为新平台股权,还是其他合作细节都未公布,新平台的法律风险较高。”

  投资者不买账

  质疑合作动机

  网贷天眼副总裁潘瑾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好又贷可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引导盛融在线的投资人到自己的平台上。但目前,投资人对双方出台的提现方案非常不满,好又贷的意图可能落空。”

  好又贷也公开表示过,合作是因为看中原盛融在线的人才及投资者资源,但不少业内人士质疑好又贷与盛融在线合作的动机。

  “好又贷重组盛融的逻辑令人困惑。一般来讲,网贷平台被收购通常考虑四个方面的价值:团队、技术、品牌和渠道。盛融在线爆出提现困难之后,在这四个方面都看不出有收购价值。从盛融”委托“广东好又贷平台代发提现来看,好又贷可能看中的是盛融在线的数十万投资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投资人引流到自己的平台。但目前投资人对双方出台的提现方案非常不满。”潘瑾健对本报记者表示。

  也有业内人士对此质疑称,“都是烂账,如果不存在某些利益关系,怎么合作呢?”

  早在重组传闻刚刚传出时,曾有盛融在线的投资人期待,在好又贷背后上市公司的支持下,可以解决盛融在线的提现问题,保障投资人的利益,就算是变卖盛融在线的平台以及股权,也能一定程度回笼资金,补偿投资人。

  目前来看,这一期待未必能够实现。

  记者也尝试与盛融在线一些投资人沟通了解,但很多投资人拒绝沟通此事,更多的则是希望能早日“解套”。

  有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吐露,“盛融在线在业内一直以自融著称,借款人多是股东的关联企业甚至是老板刘志军本人,曾受到投资人热捧,成交额超过300亿元,很多自融平台融来资金之后,平台将资金投向民间高利贷赚取利差。”

  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霍肖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好又贷公司与盛融

(责任编辑:DF155)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