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环保部发布《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
根据《公报》,2012年全国环境质量总体保持平稳,但形势严峻。其中最受民众关心的水质和大气污染的整体形势为,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稳定,酸雨分布区域无明显变化。
环保部指出,2012年在全国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共监测38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其中地表水源地240个,地下水源地147个。水质达标率为95.3%,与上年相比,上升4.7个百分点。
不过,地下水水质令人忧心。环保部表示,2012年,全国198个地市级行政区开展了4949个点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水质呈优良级的监测点580个,占全部监测点的11.8%;水质呈良好级的监测点1348个,占27.3%;水质呈较好级的监测点176个,占3.6%; 水质呈较差级的监测点1999个,占40.5%;水质呈极差级的监测点826个,占16.8%。
“地下水的监测数据主要是国土部提供的数据。”环保部监测司的一位官员对本报记者介绍,“地下水的监测比地表水复杂,目前监测点位相对比较少,不足以说明全国的情况,所以《公报》在环境质量总体情况里面没有专门提地下水水质的问题。”
《公报》进一步指出,地下水主要超标指标为铁、锰、氟化物、“三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氨氮)、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等,个别监测点存在重(类)金属超标现象。
相比水质,空气质量的问题可能更让人忧心。2012年,3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仍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据此评价,达标城市比例为91.4%,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后,达标城市比例仅为40.9%;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为88.5%,按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评价,达标城市比例仅为23.9%。
前述环保部官员对本报分析,按照新旧空气质量标准评价,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反差很大,其中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的反差尤其大,相差将近三倍。“这主要是因为重点城市的规模很大,尾气排放突出。”
根据《公报》,地级以上城市中,4个城市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超标,占1.2%;43个城市二氧化氮年均浓度超标,占13.2%;186个城市PM10年均浓度超标,占57.2%。环保重点城市中,2个城市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超标,占1.8%;31个城市二氧化氮年均浓度超标,占27.4%;83个城市PM10年均浓度超标,占73.4%。
此外,环保部还表示,2012年,全国治理历史遗留铬渣230万吨,是前6年年均处置量的3倍,堆存长达数十年甚至半个世纪的670万吨铬渣基本处置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