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要闻 >> 国外 >> 浏览文章

全球货币政策分化的背后

2015-4-1 7:37:24东方财富 【字体:

  当前,全球货币政策的分化趋势进一步凸显。就发达经济体来看,欧元区的量化宽松政策开始逐渐扩大,日本仍在维系原有宽松政策力度,而美国却在退出宽松之后,纠结于加息时机的选择。

  背后的原因是,各大经济体的金融风险和经济波动的周期变化差异越来越大。当前政策分化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美英等国经济复苏明朗,而欧元区和日本却仍经济低迷。

  要进一步认识各国货币政策分化,需从2008年以来各国政策选择的目标和基础来追溯。其美国的货币政策选择经历了两大阶段,首先,最初在被动补充流动性效果不佳的前提下,转为主动释放流动性。如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至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期间,美联储以“最后贷款人”的身份救市,此后随着危机进一步蔓延,便开始通过资产负债表扩张来主动刺激流动性。其次,当危机对实体经济产生深远损害之后,货币政策运用目标则转为引导长期利率下降、支持宏观指标优化,尤其是就业指标。如美联储在2012年9月推出QE3时,表示“如果劳动力市场前景没有显著改善”,将一直执行该政策。实际上,到2014年10月底美联储宣布退出QE,主要就是因为GDP增速、就业等宏观经济指标有所改善,同时也是由于防止美元继续走弱影响美国金融竞争力、避免货币泛滥引发下一轮危机萌芽等因素。

  就欧洲央行的情况来看,在欧债危机最严重的时期,资产负债表的持续扩张更多也是为了解决金融系统自身的问题,到2012年顶峰时达到约3.1万亿欧元。显然其首要目标是金融稳定而非货币宽松。当金融体系的状况有所好转后,欧洲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反而逐渐收缩,2014年底缩减到约2.1万亿欧元。到2014年10月,欧元区面临陷入金融危机以来第三次衰退的风险,欧洲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开始新一轮扩张,其政策运用便更加着眼于应对通缩和刺激经济。

  与美联储和欧洲央行不同的是,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扩张更多是着眼于宏观经济而非金融稳定问题。自2008年到2012年底安倍政府上台之前,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扩张速度远低于美联储。到2013年“安倍经济学”实施之后,日本央行开始采取更激进的量化宽松政策,推动了资产负债表的迅速扩张。就其目标来看,日本一方面是希望通过超发货币,促使股市繁荣,进而让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资金,另一方面则是希望通过货币增发,来刺激国内物价上涨,从而刺激企业投资的意愿及信心。

  综合来看,各发达经济体央行的政策目标存在某些共性:当金融体系流动性枯竭时,以解决金融稳定性为主;当经济衰退而金融资源流向实体部门乏力时,则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为着眼点。但是,由于这些前提经常出现周期性错位,所以不同经济体货币政策的重心必然分化。在全球金融日益一体化的今天,这也增加了新的政策协调难度。

(责任编辑:DF155)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