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洛桑博尔河皇宫酒店内弥漫着紧张气氛,窗外的日内瓦湖和远处阿尔卑斯山的迷人景致都仿佛屏息静默。
参加伊核问题六方会谈的各国外交官和谈判代表无暇顾及美景,过去几天里他们紧绷神经工作至深夜,因为知道会谈的结果意味着什么。
一位连续多年参加过会谈的外交官曾形容参加会议的人仿佛“置身富丽堂皇的笼中”。
这次会谈的期限为当地时间3月31日午夜,最好的设想是,各方能达成一项有关伊朗核项目的框架协议,为6月的最终协议做准备。伊朗需要确保放弃研制核武器,以换取国际社会对其取消制裁。
最后的分歧
但是,目前双方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仍然存在重大分歧。
“我们将会通宵工作。”美国国务卿克里3月30日晚表示,“今天看到了谈判的更多曙光,但是还有一些棘手问题。大家都知道明天将意味着什么。”
克里口中的“曙光”指的是伊朗开始考虑各国提出的进一步削减浓缩铀项目,但是目前的问题集中在:伊朗会否同意将核燃料运送至海外?允许伊朗保留多少浓缩铀生产力?最快什么时候取消对伊朗的制裁?未来伊朗还会进行哪些核研究和开发?是否会公开透明地接受检查?协议将有多长的效力?
此前,奥巴马政府称,协议需要将伊朗用来制造核武器的时间从两三个月延长到至少一年。但这个说法招致不少批评声,称并未真正限制伊朗的核技术。
德国外长施坦因迈尔称,伊朗对于会谈的期待“要求过高”,参与会谈的其他各国均未表示接受。
“我们不会接受一个不利的协议。”他说,“只有在排除了伊朗发展核武器的可能性之后,我们才会做好准备签署协议,但目前还没有。”
2006年,联合国安理会以伊朗可能正在违背核不扩散条约的有关规定为由通过决议对伊朗实施制裁,禁止各国对伊朗出口军事装备,切断核原料进出口以及冻结与核项目相关的金融活动。此后,伊朗在不断否认核武器开发的同时,也苦苦寻求国际社会停止制裁。
油价或继续下跌5美元
专家称,一旦3月31日成功达成了阶段性协议,将在短期内引起原油市场震荡下行,进一步打击目前低位徘徊的油价。
法国兴业银行石油研究部全球主管惠特纳(MichaelWittner)称,油价已经由于市场对谈判结果的预期而提前出现下跌,如果协议最终达成,那么油价将“仿佛下意识一般”继续下跌5美元左右。
但是,惠特纳称,原油市场的供给在6月份最终协议达成之前将不会出现实质性变化,而如果届时取消了针对伊朗的石油出口制裁,原本已经供给过剩的原油市场将会涌入3000万桶伊朗原油。
伊朗石油部长赞加内(BijanZanganeh)此前称,一旦制裁取消,伊朗石油出口量将每天增加100万桶左右,给伊朗带来超过1000亿美元的石油收入。
“不考虑市场心理因素的话,我认为伊朗石油在2015年底或2016年以前不会成为国际原油市场的主要问题。”惠特纳称。
谈判的政治阻力
实际上,除了具体削减多少离心机数量这样的技术问题外,伊核谈判的阻力更多的来自于地缘政治的博弈。
3月初,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曾亲赴美国国会演讲,对当时正在进行的一轮伊核谈判可能达成的协议表示强烈抗议,称美国的让步不但不能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还将为伊朗拥有核武器“铺平道路”,引发“更大的噩梦”。
过去的这个周末里,内塔尼亚胡再次发出警告称,可能达成的框架协议比以色列担心的还要严重。他强调,伊朗在开展核项目的同时,也在试图“征服整个中东地区”,各国必须加以阻止。
显然,内塔尼亚胡口中“不可信任”的伊朗长期以来一直是以色列的心头之患,以色列对伊核问题的强硬态度几乎没有软化过,并强调美国不要跟伊朗达成任何协议。但是美国责备其未能拿出更好的方案。
此外,一旦协议达成,美国国会将成为另一道重要障碍。据媒体报道,相当数量的国会议员对于伊核谈判持反对态度,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麦康奈尔曾表示将追加对伊制裁方案。因此,奥巴马政府需要花大力气说服国会,避免对伊朗施加其他制裁以破坏可能达成的协议。
另一方面,伊朗本身也有不少强硬的保守派人士对核谈判表示反对,认为谈判是在向“敌人”示弱,并加以百般阻挠。保守派媒体《世界报》还曾刊文指责伊朗外长扎里夫同意谈判等于承认伊朗核项目威胁世界安全,落入了“圈套”之中。
(责任编辑:DF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