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投资资讯 >> 私募投资 >> 浏览文章

中国PE走到十字路口 实行引导性监管利于行业发展

2012-11-7 6:00:01证券时报 【字体:

   目前国内资本市场正从两方面挤压私募股权投资(PE)生存空间,一方面,一级市场发行市盈率不断走低,PE投资收益收窄;另一方面,好项目越来越难找,一、二级市场简单套利模式遭遇挑战。未来PE行业该从哪些方面加以改革才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陈玮昨日做客证券时报网财苑社区,与网友们畅谈了他的PE观。

    网友:前海目前最吸引人的是税收优惠,这也延续了深圳一向的依靠政策红利补贴企业的思路,您觉得前海能再造深圳辉煌吗?

    陈玮:业内对前海确实给予了很大期望,目前前海能看到的就是税收优惠,深圳的硬件已经发展得很好,软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其他如金融服务配套体系、软件、与香港联动等方面可能还需要四五年甚至长达10年的时间,整个前海才能达到一个规模化的效应。特别是现阶段企业的税负偏重,15%的所得税已经相当有吸引力,任何一个机构都会希望进驻。但是所得税是在有盈利的前提下才能享受到的优惠,对企业来说不是唯一重要的驱动力,这个优惠条件对大经济环境依赖很大。

    网友:您听说有哪些PE打算去前海注册?你们会去吗?您对前海有什么期望?

    陈玮:目前听到消息,鼎晖、宏毅准备进驻,我们也考虑在前海注册新的人民币基金。地方政府用财政来扶持经济,这个包括新疆等地方政府也都在做,前海是靠近前沿的海,应该距离国际上更为先进的理念更近。现在香港已经可以发行人民币债券,也成了人民币结算中心,我们应该考虑人民币国际化是不是能在前海先走一步,比如说有条件的资本项下的开放等等。对PE来说,也可以考虑比如在有限额度、审批制的前提下,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PE能不能在前海率先实现。前海对股权融资也给予很大的重视,能不能把前海打造成一个世界的而不是深圳的也不是中国的PE股权融资资本市场的高地,吸引全世界的优秀人才来前海创业。深圳需要通过前海来提升整个高端金融服务、物流等产业,营造这种软环境比简单的税收优惠更重要。

    网友:Pre-IPO已经步入一个疯狂的时期,很多机构都在将入场往前端移,这涉及两个问题,一是以民营资本为主的有限合伙人(LP)是否也愿意等这么多年;二是风险投资(VC)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本土普通合伙人(GP)是否具备足够专业的人才。

    陈玮:现在中国PE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但是洗牌的时间需要多长、谁最终能活下来还不好说。中国目前有5000到8000个GP,管理1.5万亿人民币,平均每家只管理2~3亿人民币,单一规模都特别小,这正说明行业需要整合。上一轮美国乃至本轮欧洲的金融债务危机所引发的经济调整,长期看对PE有好处,Pre-IPO这碗饭还能不能吃、怎么吃的问题需要我们大家考虑。我个人认为这碗饭还是可以吃,但是有的企业首次公开发行(IPO)之后市值和成本之间只有30%多的溢价,一个企业做了两三年上市最后只赚了30%,况且还没有解禁,这就说明日后亏钱的机会很大,靠价格恶性竞争、拼关系为主的Pre-IPO模式受到很大挑战。这里出现两个问题。第一,向VC转,LP同意不同意?我们知道主导中国投资策略的是LP,不是GP,主导中国PE管理水平的是募资能力而不是投资能力,目前中国LP中80%~90%都是民营资本,这些人不会愿意等太久。这样很多LP就会离开这个行业,剩下那些需要进行财富管理的、有长远投资眼光和需求的人留在这个行业。第二,GP有没有这个能力管?VC的经验积累、对项目和行业周期的把握、对眼光和管理能力的要求与Pre-IPO完全不一样,除了钱,技术、市场、管理、规范、政府关系等什么都要帮,中国的GP有多少有这样的能力?所以行业洗牌、分化就使中国不会再有这么多PE存在,同时也会消灭很多LP。机构投资者方面,国家在鼓励社保、国开、保险基金入市,我的观点是只有机构投资者占到40%以上,这个行业才会成熟。

    网友:深创投集团董事长靳海涛说,并购基金已经取代IPO成为主要退出渠道了,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陈玮:这个看法较为乐观,我预计并购基金还有两年才能迎来它的时代,因为我们已经投了十几年,目前也只有四五个项目通过并购基金退出。并购其实有很多条件:一、资本市场要充分发达,中国目前有2500家上市公司,这个数字至少要达到3000家以上,才能为并购做好准备。二、政策要鼓励支持,要允许换股、可转债、过桥贷款等其他金融手段跟上。所以现在外资并购是比原来多了,但人民币并购相对少,就是金融工具不够多。三、并购还需要文化的支撑,中国人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心理需要调整。

    网友:创业板目前已经成立三周年,三年内共减持了187亿,增持了10亿,大多数人都退出了,这是否说明了创业板的失败,起码是股东心态和意识方面有问题?

    陈玮:创业板一周年的时候,我给创业板打的是80分,现在我仍然能给创业板打75分。大家对创业板诟病很多,也提了很多意见,现在大家看到60%的公司破发,股民亏了100多亿,大股东减持、高管辞职套现,指数也从最高的1200多点降到现在600多点。我觉得纯粹从数字看创业板只能说明一个方面,现在大经济环境不好,主板和中小板也是指数大幅下跌,我们更重要的是看到创业板开设的意义。创业板的开设意味着中国开始真正地重视民营企业,重视高科技的发展,标志着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完善,引领中国整个民营企业向规范、向资本市场发展。说到创业板的负面,第一个方面,市盈率从最高的上百倍到现在的30多倍,股民跟着亏了很多钱,但是其实中国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走的都是相同的路,一定是从恶炒到理智,这涉及中国股民的投资意识是不是理性;第二个方面,高管套现,其实这是投资的理性选择,我有钱赚我就走,套现是正常现象,是商业行为,并不一定意味着对企业没信心。创业板真正的问题在于:一、创业板和中小板距离太近,两个板太像,之前我们提出的“两高六新”其实还不够,创业的含量和成长性的含量还不够。不应该是看中小板和创业板哪个板市盈率高就上哪个,这正说明审核理念有问题。二、我同意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的看法,创业板该退要退,充分实现市场资本配置、股权合理流动的功能。三、应尽快启动创业板二套上市标准,让真正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创新模式的企业在中国上市,现在在中国上市的互联网企业都难言是中国最好的企业。

    网友:高管大量减持后对市场流动性影响很大,其实一个市场流动性比融资更重要,是吗?

    陈玮:融资能力是流动性的一种表现,资本市场最值钱的东西就是流动性。高管也是股民,只不过管理层的买卖有些敏感,但他们买卖股票就叫套现,普通股民就是流动,这是不合适的。我们从创业板看到的都是企业里成熟的部分,很大概率的失败的企业你是看不到的,所以创业者的成本当然比投资者要低。而且这是公开市场,不是强迫市场,你可以买可以卖,也可以不买卖。

    网友:创业板企业上市审核权是否可以下放到交易所?

    陈玮:我觉得中国市场化规范程度还不是那么高,不审问题更多,采取一种逐步下放的方式也是有必要的。长期看如果审核理念好,放在哪里审也不重要了,当然交易所更贴近市场,放在交易所审效率应该更高。市场化是一种趋势,同时也是过程。

    网友:创投行业疯狂发展,目前监管层也存在一些争议,比如是否要加强监管,也传言将纳入基金法监管?

    陈玮:之前有二十来个行业协会给全国人大写信,建议不要把PE纳入基金法监管范畴,很多人也来问我的意见。其实我个人很纠结,第一,不希望行业有太过严格的监管,但适当的监管是必要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引导性监管”。第二,如果一定要监管,在证监会、发改委和基金法当中,我觉得通过立法来管理是比较成熟的做法,在法律的红线里面来管理更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网友:当前还有哪些行业是您比较关注和看好的?

    陈玮:我只看好四个行业,一是新一代的移动互联网,可以说移动互联网仍然是中国新兴经济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二是节能环保;三是医疗健康服务,这个行业新机会刚刚开始;四是先进的高端制造业,尤其是替代进口的高端制造业。此外,文化产业我觉得长期看可以,但是现在机会不多,这个行业需要发展一段时间;餐饮行业目前看一般,管理团队要做到极致比较难,所有基于管理的项目一直存在机会但是机会很有限;农业有机会,包括一些有题材的农业项目,但是不是我特别看好的方向,因为管理不是特别规范,作为投资应该谨慎;风电、太阳能都是周期性行业,前一轮过度投资基本结束了,就看下一轮什么时候到来了,中国目前新能源的方向就是这么几个,所以风电太阳能一定会有发展。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