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投资资讯 >> 天使投资 >> 浏览文章

天使郑晓军的另类投资经熟谙技术和市场平衡的艺术(3)

2012-3-10 21:07:55转载 【字体:

投资产业生态圈

作为资深投资人,郑晓军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做法。“通常PE投资是以点状布局为主,也就是从不同行业、不同产业链环节的企业中去选择最佳的被投资对象。而产业投资则是以线状布局为主,选择某一个产业链进行全产业链投资。”但郑晓军将绿野资本的投资理念总结为“产业生态圈投资”,这是指以面状布局的投资。犹如自然的生态圈一样,产业的聚集和发展也需要生态圈,包括若干产业的协同发展和产业链的垂直整合。

比如,在产业地产领域,绿野资本就从产业规划、产业投资到招商引资做到了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同时为产业地产提供基础和产业配套设施。“以前,不管是投资公司还是实业公司,通常是我有什么产品,就把我的产品卖给我的客户。但绿野的理念不一样,我们首先要考虑我的客户有什么需要,我才去组织、开发什么样的产品,一切要从客户角度出发。”

郑晓军认为,如今,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的具体组织者(比如科学发展观,“十二五”规划的七大新兴产业等),企业和投资人若能准确地理解政策,理解公共产品的需要,并能和政府对接,是可以获得多赢局面的。

最近,绿野资本集团联手冠福集团共同投资建设“中国国际投资服务中心(CIS)”, 2011年3月15日,中国国际投资服务中心启动仪式暨投资项目推介会在上海举行。“我们的目标是为全球首个常态服务于政府招商项目的实体平台,通过整合全球资源优势,为国内各级政府的招商引资及各类园区、城市开发及重大产业项目,行业协会、商会、企业及海内外投融资机构,搭建一个常态展示、信息交流、招商及投融资服务的资源服务平台。”

正是基于这一点认识,绿野投资了不少项目。比如,绿野资本在开发产业地产时,会营造一个“产业生态圈”,将优质的产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样,所有的企业都能在产业链中彼此受益,同时,这样也能促进当地的就业和财税收入。

绿野对于工业园区的规划是这样的:工业园区内的企业互为上下游,里面的服务性企业是为这些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它又能从这个企业里面得到它的利益,服务性企业包括餐饮、会议、物流等,它们与企业本身构成了一个互相依赖的生态系统。

而这也是绿野资本在开展产业地产投资方面,与其他很多产业园区开发商不同的地方。

传统的投资模式,通常是很多每个地方由政府批出一块地,就指望投资商进来,投资商并不扮演平台搭建和组织规划的工作。“因此,也就出现了鄂尔多斯、天津宝坻等产业园区这些奇怪的"空城"。”

绿野进行的则主要是产业链招商。郑晓军介绍,所谓的“产业链招商”引资是各得其所。“各得其所”是指,政府给我提供土地,我把产业园区的运营商、开发商引进来,他们来开发厂房,为企业定制厂房、定制办公楼。然后我再把融资租赁公司请进来,他们为企业做设备的租赁。我再把人力资源企业引进来,他们为企业训练和派遣熟练的员工,那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拎一个包过来就能运行。

有时候政府反映招商难,其实并非如此,而是政府没有认真去研究这个东西,自己不懂。因此,应该请教专业人士来规划。同样,绿野资本也非全能,我们做这个产业的时候,也是让一套专业机构去操作。

投资就是扶持企业家

如今,绿野投资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郑晓军表示,他现在投资的企业基本上是营业额已经过亿的企业,小企业已经不怎么投了。对于投资,他的理解是,投资公司是对创业者提供帮助的机构。

郑晓军提到,传统天使投资是先有企业,然后再进行投资。但如今,绿野的投资策略是,先搭建一个创业平台,然后再招聘一些人才创业。比如,绿野资本集团最近启动的国际投资服务中心,就是招聘了三四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来操作。绿野所做的是搭建平台,提供创意,但创意的执行是由招聘的创业者操作的。随后,绿野还将运营学校、医院、云计算等平台,都将通过这种平台+创业者的模式。

因此,绿野资本现在最缺的不是创意,而是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郑晓军提到,绿野最近招聘的都是合伙人,它们希望合伙人能成为项目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或者职位稍低一些的财务总监、副总裁等。由于绿野投资的项目很多,将来投资的公司更多,因此,绿野这种新的投资理念对于卓越人才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如果我们占相对多数的股份,占到30%甚至以上的话,都应该要往项目公司派相关的一些人员,这类人需要独当一面。”

“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我深知创业是艰难的,尤其在中国。你要成为一个很好的企业家的话,你必须得成为超人。政府关系、市场、技术、产品、渠道和人、财务、税务,你缺一项都不行,太辛苦、太累了,而且成功率太低。这样会摧毁大量的人才。为什么?很多人只要失败一次,就一蹶不振了。可能有一些人又爬起来了,但是这些人毕竟非常少数,1%都不到,绝大部分是被打倒了。因此,我觉得作为投资人,其实你可能别的方面帮不了他们什么,但是你能够给他提供一个环境,能够降低这个失败的概率。有很多人说,创业者是磨炼出来的,这个话我不赞成。为什么?所谓的一根柴火容易断,十根火柴的它就不容易断,一百根折不断,这句话的道理何在呢?就是说大家在一起,互相帮衬就有协同策略。我帮衬你,你帮衬我,就能产生一个良好的创业生态圈,这是有利于企业家创业成功的,反之,对投资人来说有利可图。”

用“方法”跨界

谈起跨行业经营,郑晓军并不觉得难,反而能轻松应对。谈起跨界的方法,他提到,这得益于他的一种思考方法。

“做事情我始终觉得有几个层次。第一种我们叫做"知识层次",我学到A了,我就会做A。第二层次是"方法层次",我学到这个方法的时候,凡是同类的问题我都能解决。第三层是"哲学层次",哲学层次就是你有悟性,你会设计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问题。

其实当你做的领域多了之后你就会发现,原来这些领域之间是有共同之处的,共同之处在于方法。我通过这个方法,去了解这个产业,了解那个产业。其实对我来说都是一样,无非你产业里面的内容不一样。”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