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投资资讯 >> 投资银行 >> 浏览文章

“平深十年恋”幕后 新桥资本六年前股改失败就想退

2012-8-23 6:51:35南方都市报 【字体:

    2012年8月2日,深发展大厦23楼,一个简单的揭牌仪式,宣告了深发展与平安银行(000001)完成了法定合并,有着25年历史的深发展银行更名“平安银行”,成为平安集团旗下的控股银行,一场中国银行(601988)业历史上空前的银行合并案大功告成。

    回顾这场历时两年多的银行业大事件,人们不禁要问:曾经辉煌无比的深发展为什么落后了?而入主深发展的为什么就是平安?他们的联姻又会开出怎样美丽的花朵?带着这些问题,南都记者昨日独家专访了深发展银行最后10年历史的见证人和重要参与者、现平安银行董事长肖遂宁先生。

    肖遂宁认为,早在10年前,在深发展开始寻找战略投资者的时候,平安就是深发展的最佳选择。经过10年的风雨考验,两家机构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不能不说这是命运的安排。“作为一个老发展人,我是真心地喜欢加入平安,深发展之所以落后,与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大股东支持有直接关系,未来平安银行将成为拉动中国平安(601318)前进的‘三驾马车’之一,和着平安集团的步伐,在实现金融全牌照之后的‘金控新路’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深发展一直是中国金融改革、创新、尝试的一个试验品”

    南都:您与深圳发展银行的结缘是在哪一年?

    肖遂宁:我与深发展结缘就是从2002年开始,我当时是交通银行(601328)深圳分行的行长。当时深发展与其他中资银行一样,深陷不良贷款泥潭,而且外面都认为中国银行业“理论上已经破产”。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圳发展银行被选为中国金融改革的一个重大试验,监管层下决心把银行的控制权让出来,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组织上经过考察,选派我作为中方首席谈判代表,与新桥集团进行谈判。

    南都:新桥虽然是一家著名的全球投资公司,但当时在中国的知名度还不是很高,为什么选择新桥没有选平安?

    肖遂宁:实际上当时中国的银行在国际市场上人家根本看不上,深发展没有太多选择权。与新桥谈判也经历一波三折,从2002年开始谈判一直到2004年底才正式签约。当时平安的确一度有意进入,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放弃了。但我那个时候就认为,如果可能的话,平安应该是深发展大股东的最佳选择。

    南都:引进了战略投资者,理论上说应该是帮助深发展取得更快的成长,可为什么从2002年开始,深发展的发展速度明显慢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肖遂宁:与新桥的谈判历时2年,期间按照监管机构规定,深发展资本补充计划被搁置了,深发展机构扩张也停下了。等到2005年新桥正式入主深发展不久,股改又启动了。新桥是一家美国机构,他们对中国的一些事情没能完全理解到位,因此他们的股改方案在股东大会上因小股东的集体反对而失败;在这个期间,银行输掉了大量的时间和机会,因为股改不成,银行资本补充更加谈不上了。

    直到2007年我来深发展担任行长主持工作,第二次股改才取得成功。新桥是一家私募基金,它的身份决定了它很难给银行提供持续的补充资本,第二次股改时即使让他们买一部分权证都很困难,最后不得不用很高的利率举债才完成了股改。所以,到了2007年,深发展与同时期成长的其他股份制银行相比,已经明显落后了。

    回顾这10年,正是中国经济腾飞的10年,中国金融快速扩张的10年,可以说深发展失去了急速扩张营运规模和机构网点的绝佳机会。

    南都:回头来看,这次金融改革试验对深发展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您如何看待新桥时期深发展的历史?

    肖遂宁:实际上在引入新桥投资后,深发展资产质量恶化趋势止住了,盈利情况和发展有了一定改善,完善了公司治理和现代企业制度构建,但资本金的瓶颈仍然制约了银行的发展。而之所以选择深发展,就是因为深发展的体量适中,既有一定的规模具备样本价值,又不至于试验一旦失败会造成严重伤害。深发展一路走来,就一直是中国金融改革、创新、尝试的一个试验品。作为一个改革的先行者,深发展既获得很多创新成果,同时承担了先行者必然具有的那些遗憾和制约。

    “平深合并,成功演绎资本市场‘1+ 1>;2’的并购故事”

    南都:作为一家财务投资人,新桥从进入深发展一开始就注定了要再一次面临更换大股东。那么深发展与平安的正式结缘是始于什么时候?

    肖遂宁:据我了解,2006年深发展第一次股改失败后,新桥就有了退出深发展的想法,那个时候潜在买家就是平安等多个机构。当时市场各种传闻很多,市场反应也很强烈,两家公司的股票也大涨,只是后来秘而不宣,最后不了了之了。如果那次成功的话,深发展的股票价格只有每股不到10元,机会是很好的,后来等到2009年两公司正式签订战略协议。

    南都:如今深发展与平安银行整合终于完成,深发展成功更名平安银行。回头看此次整合过程,您认为最宝贵的经验在哪里?最困难的节点在哪里?

    肖遂宁:深发展与平安银行的合并,作为中国最大的金融并购为以后的并购提供了宝贵的、可借鉴的经验,成功演绎了资本市场上“1+1>;2”的并购故事,也为在中国开展综合金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至于最困难的节点,我认为不在于系统、网点、产品等等硬件的整合,因为这些虽然很冗繁,但都可以一点点地去做;最大的难点在于人的整合,深入一点说是人“心”的整合,人心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是最困难的节点。因此,在整合之初,我们需要尽力去消除这种不确定性,这就需要透明公正的沟通。我们首先提出了“三不”(不裁员、不降薪、不降级)原则,其次,我们把银行未来的发展愿景和方向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的员工,同时,让员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位置和工作内容。让所有的员工有统一的、明确的目标,以消除不确定性。

    南都:加入平安,深发展从一家独立运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变成平安旗下的控股子公司。作为董事长,您如何调整自己去适应这种角色的变化?

    肖遂宁:作为一个老发展人,我是真心实意地欢迎平安,喜欢平安。作为一个银行高管,我知道资本补充、规范管理、强大的后台和更多的客户资源对我们的未来意味着什么。我们要追赶市场,如果我们能获得更多的客户,我们就能比同业发展得更快;如果资本补充再也不会成为我们的制约,那么我们至少不会再比同业落后;一个强大的后台支持会让我们在规范管理和执行力上表现得更好。这家银行未来的快速发展没有这些做保证,是不可想象的。而平安来了,把这一切都解决了。

    至于角色的变化,我们本来就要对大股东负责,过去新桥时期我们没办法依靠大股东,而现在有了平安,有事可以找上级商量,可以得到支持帮助,得到更多社会资源的投入,所以说这是好事。

    “我唯一遗憾的就是平安进来得太晚了”

    南都:谈到平安就不能不提马明哲先生,马先生是一个传奇,他把一家民营小保险公司发展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金融控股集团。今后与马先生共事,您有什么感觉?

    肖遂宁:我唯一遗憾的就是平安进来得太晚了,对平安来说成本高很多,深发展也失去很多机会。但即使是现在收购深发展,我仍然非常认同和佩服马明哲先生,他做事有气派,有气势,有胆略,善于谋划,同时坚韧不拔,又非常讲究市场规则和政策法规,尊重监管,爱惜人才,推动平安集团一步不停地往前走,从收购早年的小银行,再谋划收购深发展,这是平安的大气和眼界。

    南都:新平安银行彻底摆脱了资本瓶颈的困扰,能否描绘一下平安银行未来的发展战略、经营策略、经营目标?

    肖遂宁:加入平安,我们不仅获得了资本金的充足来源,更实现了长久以来一直期望的股权稳定,公司长远目标的制定,更重要的是,平安为银行带来了7000万个人客户和200多万的公司客户资源,我们希望在未来5-8年的时间里,以高于同业平均的速度增长,成为中国最佳银行之一,成为平安集团未来的利润增长重要引擎。

    2012年,在成功完成两行整合的同时,我们将在规模、创新产品和服务,以及卓越的业绩几项领域中确立市场竞争能力。其中,我们今年计划新开2家省一级分行,郑州分行最快下个月就能开业,这是过去10年来新开的第2家一级分行。同时我们还要新开5家地市级分行和70多家支行。

    我们在保持传统对公及资金业务优势的同时,将着力扩大以贸易融资为主打产品的中小企业业务,进一步建立技术壁垒,保持核心竞争优势;我们将建立以小微金融、信用卡业务为主打的零售业务以及综合金融服务的市场领先地位,信用卡交叉销售的效果已经显现,我们的活卡率和单卡消费率都高于行业平均1倍以上。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