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钱惠 李显龙之妻引退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淡马锡控股执行董事兼执行总裁何晶前不久宣布退任,在新加坡坊间引来诸多猜测。 虽说淡马锡控股属私人企业,进行的是商业活动,但新加坡财政部毕竟拥有公司100%股权,主席丹那巴南曾是内阁部长和国会议员,总裁何晶则是总理李显龙之妻,公司有着难以忽视的官方背景,因此公司高层人事调动无可避免让人将之与政治布局挂钩。 果然,卸任消息宣布后的几天内,反对党就在国会中要求公开淡马锡控股账面亏损额,大家才惊觉国家的投资策略不如领导人所说的那般可靠,而是严重亏损了31%。 主权基金淡化官方色彩 一直以“良好治理”为荣,并准备以主权财富基金扩展财富版图的新加坡政府此时面对的是“外患内忧”的窘境。 首先是“外患”。2006年初,淡马锡参与投资泰国前首相他信的家族企业臣那越集团,引发当地政治反弹。当时新加坡众多评论就指出,缺乏对泰国内部政治环境的充分掌握,并与另一同样有政治人物掌舵的机构进行商业交易是淡马锡的一大败笔。泰国政治体系毕竟与新加坡不同,习惯于管理温驯人民的新加坡政府,万万不会料到泰国的民间情绪会导致一个领导人下台。 此外,印尼去年也在调查淡马锡收购电信公司后是否涉及垄断。跨国公司在海外发展也会遇到官方阻力,更何况淡马锡的身份特殊,尽管其动机纯属商业目的,但总会引起诸多猜疑以及激起当地人民的保护主义情绪,给当地政府制造政治压力。 在此背景之下,淡马锡迫切需要的是摆脱政府公司的形象。去年初,执行董事西门以色列就努力将公司其他主权财富基金区分开来,并表示:“虽然我们是国家所有,但我们并非由国家引导。” 当主权财富基金的管理日渐受到关注,淡马锡如果要继续向外扩展业务,除了需要增加透明度,其官方色彩也必须淡化。2006年,淡马锡已招揽新西兰人西门以色列成为执行董事,因此今年邀请美国人必和必拓前总裁顾之博(Charles W. Goodyear)接任何晶,除了希望顾之博能够进行金融业以外的投资,另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希望确保公司除去旧有形象以及更加国际化。 新加坡模式遭遇挑战 “内忧”方面,目前在新加坡的热门话题之一就是政府是否会在今年举行闪电大选。新加坡上一届大选于2006年举行,照理下一届选举应当是在2011年进行,不过选举局近来更新选民名册、修订的全国选区的投票区范围等动作都挑起人们的敏感神经。无论是官方报章或是网络媒体,大家都揣测执政的人民行动党会否借着经济低迷时期宣布提前大选。虽然内阁资政李光耀已公开认为在此时举行大选是“愚蠢行为”,但大家对此仍半信半疑。 此时的经济情况是新加坡1965年建国以来最糟的一次,去年底就传出执政党管理的14个市镇理事会将约1600万新元(1新元兑4.4元人民币)投资在血本无归的雷曼迷你债券票据和其他结构性产品的新闻。 大家讨论的焦点除了探讨市镇会使用人民的血汗钱投资的恰当性之外,更多的是对执政党一直坚持的“高薪养廉”政策的质疑:领取百万年薪的政府领导人果真优秀的话,为何无法带领国家走出经济阴霾,反而频频发生投资失利的事件? 有关于淡马锡以及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新加坡另一家主权投资基金)的业务进而也受到了关注。如果政府真的在2009年举行选举,市镇会投资失败的问题将被反对党拿来抨击,而由李显龙夫人何晶领导的淡马锡同样也会不利于李显龙的竞选策略。 在商业界,任何一位总裁领导的公司面对巨额亏损后都需要引咎辞职,作为亚洲知名女企业家何晶应该也不例外。只不过作为总理夫人,而且掌管的是仍笼罩神秘色彩的淡马锡控股,所以虽然无须引退,但重叠的身份也同样让这位一代女企业家的每一步举动显得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