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投公司密洽多家华尔街对冲基金 倾向管理账户方式
  • 发布时间:2009-7-8 7:27:1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作者:吴晓鹏 
     
    “兄弟,我知道你在中投有认识的朋友,拜托给我介绍一两个吧!好不好?事成之后请你吃大餐啦!”
      最近一个月,迈克(化名)每天都要躲在办公室里给他在纽约华人金融圈的朋友打几个这样的电话,后来,电话追到东半球,把他的几位刚从华尔街返回中国的熟人从被窝里翻了出来。

      因为,迈克面临新的压力——他担任投资总监的那家华尔街对冲基金的首席执行官给他下达一项新任务:利用他的华裔身份和人脉,寻找私人关系以接近中投。

      这家对冲基金管理着近70亿美元资本,是全球能源交易市场上的主力玩家之一。它的首席执行官在上周表达了希望获得中投融资的意愿:“过去8个月全球对冲基金行业的资本环境异常艰难,中投的出现是非常好的消息!”

      削尖脑袋要和中投攀亲的远不止这家基金。自从上个月,关于拥有2000亿美元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有意注资对冲基金的绣球抛出后,全球的对冲基金经理们都沸腾起来。

      登门求亲者踩破门槛。他们来自纽约、伦敦、芝加哥、旧金山和康涅狄格州这些对冲基金的大本营。

      所有人都在像猎犬一样寻觅着一切可以接近中投的渠道,包括各种私人关系。大家都在打听中投的“选秀”计划和标准。

      “中投投资对冲基金目前计划分两期来运作,第一期会投几家基金,总规模会达到10亿美元级别,而第二期的投资规模将是第一期的十倍。”一位接近中投公司的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当然,这一计划未来也可能作一些调整。”

      对此,中投公关部表示,“这些信息属于市场上的传闻,中投不做任何评论。”

      “单人行动,单线联系”

      事实上,从去年夏秋之际起,中投就一直在美国考察对冲基金行业。

      迈克去年夏天在纽约就曾与中投人士有过一面之缘,当时他从对方口中得到的信息是,中投的海外投资可能不止是摩根士丹利这样的投行,还可能会涉足对冲基金以及能源行业。

      数月后,雷曼兄弟倒闭,但中投考察对冲基金的步伐并未停止,“只不过现在他们只考察最大的一些对冲基金了。”一位在2007年离开市场的前全球宏观对冲基金经理说,中投在纽约、康州和芝加哥与对冲基金的接触非常频繁。

      这位经理曾连续三年入选彭博社评选的全球宏观对冲基金经理前十名,他目前正在筹划成立自己的新基金,准备重返市场。他说,不仅是中投,当时中国的一些大型共同基金也一直在美国考察。

      但相比其他金融机构,中投要低调和隐秘得多。

      一年来,在纽约各种华人的论坛、酒宴、晚餐会以及大学讲台上,来自中国的商业银行、投行、券商、共同基金、保险公司等高管们的身影如走马灯般轮换,而在这些公开场合,却很少见到中投人士的身影。

      “中投在这里的考察是很秘密的,与对冲基金的很多接触、洽谈都是单人行动,单线联系”。华尔街一位资深猎头告诉本报记者。

      而对冲基金们为彰显其重视程度,往往会由高层亲自去北京拜访中投总部。

      “我们还没有接触过中投,”对冲基金Gallon Quantitative的首席投资官郭胜北对本报记者说,“中投将资金分散到对冲基金行业,进行多元化投资是正确的选择。”

      “现在对冲基金行业在美国融资非常困难,为此对冲基金行业在拼命降低管理费以招揽客户。以前收取客户2%的管理费,最近都降到了1%或者1.5%。”对冲基金Seer Capital总监郭杰群说,“因此大家对中投的到来非常感兴趣。”

      全球对冲基金在这一轮危机中“血流成河”,2007年他们一度管理过1.9万亿美元的资产,现在缩水到1.3万亿美元。

      “中投的资本金数量大,而且稳定,因此受到海外对冲基金的追捧。”

      中国社科院世经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明表示,同时,获得主权财富基金投资,对于对冲基金招募客户来说是非常强的一个卖点。

      相亲人:Chee的“加拿大团队”

      自从去年夏天那一面之缘后,迈克一直在密切关注中投与对冲基金行业之间的各种动态。

      他在报上看到彭博社的报道说,中投公司顾问Felix Chee6月17日在摩纳哥参加GAIM国际对冲基金会议时表示:中投计划在2009年年底之前向对冲基金分配60亿美元资金。

      Chee是中投公司首席投资官的特别顾问,他将主管中投的对冲基金以及自营交易业务。

      在加入中投之前,他曾担任多伦多资产管理公司主席一职。

      纽约一家管理资本超过100亿美元的FOF投资组合经理对本报记者介绍说,Chee加入中投之后,从加拿大招了一批人进入中投,主要是他在多伦多资产管理公司的下属团队,这批人将主要从事中投对冲基金方面的投资。

      这位投资组合经理一周前刚刚联系过他的中投的一位“老朋友”询问进展,对方告知,中投投资对冲基金的行动“目前还没有正式开始”。

      业内人士指出,加拿大的银行与金融业都较为保守,与中方的风格较为接近。

      中投刚开始做对冲基金这一块会比较保守,因为先前投资黑石和摩根士丹利都出现了亏损,“被咬了一口之后,缩回去再进行调整就会非常保守”。一家专门投资对冲基金的基金公司(FOF)的董事总经理说。

      Chee在那次讲话中还表示,中投倾向于用“管理账户”(managed account)的方式来投资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Seer Capital总监郭杰群说,管理账户是对冲基金行业的一个新趋势,意思是一个单独的账户,与基金中其他投资人的钱分开来,在透明度和合规等方面对投资人更有利,对客户抽取资金的限制也将大大降低。

      谁是意中人?

      目前还不清楚Chee的团队会选择什么样的对冲基金。至发稿时,Chee未回复本报的采访邮件。

      前述FOF的董事总经理认为,从Chee的加拿大团队风格偏保守和稳健来看,中投会投一些“足够大”的对冲基金,即资金规模大,业绩好,透明度高、投资回报高的对冲基金。

      “资产规模超过50亿美元,在过去三年都有不错表现。”前述全球宏观对冲基金经理描述他预计中的中投投资对象。

      康州一家对冲基金的合伙人也认为,投资时间长、规模大的对冲基金,对中投来说是政治风险较小的选择。这位合伙人曾在两家美国银行和瑞士信贷担任过董事总经理,后创办了自己的对冲基金。

      而张明则提出另一种可能——中投也可能投资一些排名不靠前,但投资有专攻,和中投管理层关系较好的对冲基金。

      本报记者从多个独立消息来源获悉,中投今年一季度以来曾接触、考察过的对冲基金包括Citadel、D. E.Shaw、Paulson、Renaissance、SAC和Tudor。这六家,最小的管理资产150亿美元,最大的管理资产360亿美元。

      而最近有消息称,中投计划向私募基金百仕通集团(Blackstone Group)旗下的对冲基金管理部门投资5亿美元。两年前,中投曾斥资30亿美元入股百仕通。

      Chee 在6月17日还曾表示:“我们将挑选最优秀的基金经理及少数FOF进行投资。这里的少数指的是,将不多于5只。”

      FOF,是Fund of Fund的简写,意为专门投资对冲基金的基金公司。

      对此,前述全球宏观对冲基金经理认为,中投没有必要投资给FOF。

      他给出两点理由:FOF会多收一层管理费。另外,FOF的声誉因在麦道夫欺诈案中被指没有做好尽职调查而遭受重创。

      “中投有足够的钱来完成一些好的交易。”他认为,中投可以在内部搭建一个类似于FOF的平台,多投一些对冲基金,这样就可以选择一些更年轻的对冲基金,他们的投资回报往往会比大基金更高一些。

      前述康州对冲基金合伙人也认为投资FOF不是一个好主意。“投资人选择FOF是因为自己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一些门槛要求很高的对冲基金,“而中投这么大,根本不缺钱。”

      但对冲基金Gallon Quantitative首席投资官郭胜北认为,中投目前要做好挑选对冲基金的工作还不太容易,因此可以借助FOF的力量。

      “美国有一些大型养老基金,以及哈佛和耶鲁等名校基金曾经直接投资对冲基金,结果亏损惨重。所以最近大的对冲基金和主权基金的趋势是重新回去投资FOF。”另一位对冲基金人士说。

      不管如何议论纷纷,褒褒贬贬,对于迈克来说,这些都不重要,他眼下最要紧的事是,让自己的对冲基金挤进中投的视野。

      “已经下定决心,近期要去一趟北京,登门拜访中投。”迈克对本报记者说。
     
     
     

 
·家用光触媒节能罩
·〓低碳低耗能:零排放无污
·广东超高速发展项目
·年产秸秆生物质燃料40万
·中国汽车品牌VIP大客户
·阳朔逍遥水岩旅游项开发方
·便携式微型空压机
·阀门维修设备
·MZ秸秆环保花盆、苗钵小
·MZ秸秆代木制品寻求合作
·MZ秸秆轻质墙体材料寻求
性用品加盟
SPR咖啡连锁加盟
加盟送等值教材——麦克米
零加盟朗文3H少儿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