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张杰 瑞银证券全球资本市场部总经理、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朱俊伟对本报记者表示,金隅的绝对主业是建材业务,地产份额相对较少,纯开发业务顶多占1/5,“因此,谈不上地产公司IPO的样本意义”。 神秘的投资者 本报从多个渠道独家获悉,担任金隅上市事宜的保荐机构为瑞银、麦格理和摩根大通。截止到7月10日,金隅已引入5家机构投资者入围基础投资者名单,包括3家中资公司和两家外资公司,其中,中银投资和中国人寿分别入资5000万美元作为基础投资者,另一个起家于建材生意的香港富豪也确定入围。 消息人士称,国内另一个比中国人寿更大的机构投资者也位居名录之中,据此言论判断,该机构投资者很有可能是社保基金。 摩根大通一位地产分析员认为,数月以来,未有大型国资背景的企业上市,金隅的出现一定会令敏感的市场疯狂。 截止到7月10日,金隅上市招股书尚未公布。但是根据香港有关方面获得的招股文件,金隅计划发行9.3亿股,集资约7亿美元。本次集资所得,主要用作扩大产能及并购,以及偿还二笔将于8月到期共6.5亿元的贷款。 坊间分析人士普遍认为,金隅的成功上市应无悬念,因其两大主业建材与地产均为这一波经济刺激计划的明显受益者。同时,人们亦在关注,成功上市后,金隅一飞冲天的市值将带给它的股东方多少股权溢价。 记者查证,2005年完成股份制改造的金隅股份现时由金隅集团持股60%,另外中材股份及合生创展分别占8.56%及7.34%股权,华熙生物主席赵燕则通过私人公司持有金隅2.44%权益。 天时地利 金隅集团前身是成立于1955年的北京市建筑材料工业局,1992年成立北京建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更名为北京金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目前为北京市政府国资委直接监管的一级企业。 朱俊伟认为,金隅此次上市,地域及业务优势非常明显。他表示,金隅的水泥业务在河北和北京占到70%的份额,技术也比较先进,总的利润率超过了安徽的海螺水泥。在整个华北市场,该公司的环境处理技术也比较先进,在华北地区由于政府对继续审批大型的水泥厂保持谨慎态度,也没有什么大的竞争者。 “这家公司的特点就是稳,追求超高速增长不太可能,但是未来几年年利润增速在30%还是可以的。对于国企而言,总是有一些赚钱的点没有被发觉出来,这也就是上市的好处。对于公司来说,管理的效率是需要改进的。”他评价说。 金隅此时上市恰逢始自去年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逐步落实之际,水泥及其他建材需求强劲,在资本市场上,金隅旗下的上市公司太行水泥(600553.SH)去年以来涨势惊人,一度成为水泥板块的领涨动力股。 而金隅上市的一大卖点即在于,将使用募集资金继续扩大水泥的产能。根据另一保荐机构摩根大通的研究报告,金隅水泥业务主要通过扩充产能及平均售价上升带动,集团预期今年水泥产能将达1000万吨,其中680万吨来自太行水泥,估计明年集团总产能将激增二倍至3000万吨,包括700万吨来自并购,800吨来自太行水泥。 潜在地主 虽然水泥及其他建材为金隅的不二主业,但是地产业务也是具备对投资者超强吸引力的卖点,尤其考虑到当下楼市日趋回暖的基本面以及金隅的国企背景。 朱俊伟称,金隅的地产业务约占1/3,其中包括持有型物业的租金收益、物业管理收入和开发业务。“到明年,金隅将是北京市场继和记黄埔之后最大的持有型物业开发商,持有面积可能超过100万平方米。现在,每年的租金收益就达到3亿~4亿元。”他说。 据透露,位于北京北三环的大型写字楼建筑群环球世贸中心亦在上市资产包之中。 纯开发类的地产业务也存在较大增长空间。朱俊伟表示,金隅属于北京的大地主,在优质的城市地带拥有很多土地储备,成本很低,这构成了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公司的物业开发类型包括限价房和普通商品房,在目前的市况下,也不愁卖。 摩根大通同样对金隅的地产收益预期良好。在一份报告中,摩根大通认为,未来3年金隅地产业务(开发及投资)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8%。截止到5月底,金隅现有26个开发项目,涉及的土地储备为总楼面372万平方米,足够公司未来5年使用。 在同样一份报告中,摩根大通判断,截止到6月底,金隅已锁定今年60%的地产销售目标,两年后,地产开发收入按年增幅将达8%,届时开发私人住宅项目的比例将提高至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