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玲玲-----“我不是花瓶”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3-8-21 8:45:24
    文章录入:网友(任我行)

  •    “对外面有关我的种种不真实的传闻,我并没有出来辩解,我挺喜欢邓小平的那句话:‘发展才是真道理。’如果我能把公司做起来,那是我最好的证明,我应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公司的经营上,而不是耗费在跟人辩解上。”

       “我是一个善于遗忘的人,留在记忆深处的事并不太多。记忆深刻的不是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发言,不是杨振宇博士的颁奖,不是在鲜花和掌声中领取大学生创业风险金…… 我深深记住的是我签署成立网络公司协议的场面……”

        李玲玲,一个年仅21岁的花季少女,在别人依然懵懂在象牙塔中的时候,已经开始尝试了用实际的创业形式去诠释自己的梦想。在一个只是东湖边写字楼的一间小小的会议室里,在一个没有鲜花掌声,一个没人捧场喝彩,在一个没有任何镁光灯闪烁,甚至没有声音的一个平凡的时间空间,武汉天行健悄然诞生。可惜,正如它诞生一样默默地,它的运营显得也有点拘谨。作为董事长、总经理和法人代表的李玲玲,却只占40%股份,投资方却有两个董事,她却只有一个董事,或许从初期就是有点畸形甚至矛盾,也许当初太急于办实体,李玲玲显然过于地急促了,而且天健行的资金迟迟没有到位,造成产品根本没法去做。这时投资方又说她的产品没有什么含量,太轻信她的为人,太轻信她得了这个奖寻那个奖……李玲玲只得到武汉乡下一个工业区找厂家合作来验证她的产品。而且因为没钱来开发产品,导致产品不仅单一,且是由乡下小厂来生产,质量、信誉显然对于创业很不适合。到了后期,由于资金周转不灵,投资方的极度不信任,很多工作都被耽搁下来,公司陷入停顿也就必然了。

        天健行公司面临财务危机的时候,李玲玲想到一个投入比较小回报又较快的出路,比如说做个网站搞咨询什么的。当她去团中央领回“五四奖学金”的时候,她立刻提出要建一个很详细的商业计划书。且经过再三考虑,还是选择了天行健公司投资方世博公司,所谓“情有独钟”,虽然世博公司对李玲玲少了最初的信任和热情。但当计划书交给世博后,世博非常满意,后来又按世博的要求,写了一份更为详尽的操作方案,但是后来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未能成功。(注:最终该计划还是实行了,可惜是以武汉世博科技项目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风险投资形式创办的一家商业网站,网名就叫中国大学生创业网站(www.cwcnet.com))

        李玲玲现在开通的九通网站(www.qtong.com),主要是面对青年知识分子和大学生的公益网站,提供信息服务,包括新闻、文化、娱乐、生活、商情等。还等别开设了“玲玲工作室”专为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交流空间。这与当初李玲玲设想的大学生创业网站有着很多千丝万缕的很微妙的关系。我想,李玲玲也不会再也抱怨什么,毕竟只是弱者除了同情也只是怜悯了。她只有把自己的网站经营的更好,更出色,才不辜负她的一腔才情。

        创业的艰幸莫过于资金的困乏,借钱也是那么的困苦,记得有一次玲玲为了参加北京中央电视台的“对话”节目,为了买张机票,她打电话给一个朋友,只是借“一千或八百元”,对方也说没钱。其实这机票是可以报销的,只不过先需要自己垫钱,而她把自己的一万元积蓄投入到了生产专利产品的那个工厂去了,找朋友周转几天也是那么的不易。这其实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难题目却也让我们感受到创业者比常人肩负更多压力。

    让我们期待李玲玲们更快地成长吧。
        创业者档案:李玲玲,女,1978年生于湖北宜昌。1996~~2000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本科;2000~~至今,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硕士研究生;1999.7成立武汉天行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2000.3公司陷于停顿;2000.5成立武汉天骄网络信息有限公司,任总经理。


    创业先行者二:鲁军——休学为创业
        “我一直有这么一个观点,学以致用,只为了学业而学,这是没有意义的,我的理想就是要做企业,而又遇上了现在这么好的机会,所以一切都顺理成章地过来了。”

         关于做企业,鲁军其实从读大学开始一直这么在想,因为他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太爱动脑筋不能去做科学的,不太会玩手段当不了政治家的,比来比去就是做企业比较实在一点,便成为一种引导思想实实地成形在他的脑海里。虽然本科成绩中游的他,庆幸地被保送为研生,他还是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寻找一种机遇,刚好那时候清华出了个政策,说学生创业可以保留学籍休学,在寻好了项目——网络,便决定“敢为天下先”而尝试创业。“聪明的人得失心重,有智慧的人懂得舍得”。他的初露锋芒,不能说不是他的智慧使然.鲁军本科学的是汽车工程,他本身不是IT业的专业人才,做这个行业,他认为是朋友的作用于物以类聚,他的朋友都是做IT技术的,而且也很热情地想搞点名堂出来,而鲁军正好也是想做个实际的东西,也能创造财富的,几个人便一拍既合,但方向即定,行动却也是波折重重的,开始筹备的时候,遇到最大的困难是缺乏资金,大家都没钱,加起来才几万元钱,而且已经是每个人竭尽所能地把能掏的掏出来了,网站的运行要维持,非常需要资金。鲁军主要是外面跑,负责筹钱。他还清楚地记得刘颖(网站的总监)当时连吃饭的钱都要用别人的饭卡,那个同学的饭卡被他用完了,刘颖还对那个同学说:“你往饭卡加点钱吧。”如果不是初生牛犊的勇气,及朋友的大力支持,也许这样连吃饭也成为问题的时候,而公司还居然被他们运营起来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当时他们穷得连一台服务器都买不起,也没有办公地点,还是清华汽车系给了他们一个活动室,权作办公、休息的地方。鲁军当初筹钱的勇气和热情也是他自己想来就有点后怕的,还居然有企业愿意耐心听完他的计划后说:“好,好,好……”不拒绝他参于了投资。
    知识也是一种本钱,一种吸引力吧。我唯有把它做的更好,鲁军暗叹庆幸的时候又这么鼓励着自己。
        在资金到位的时候,公司也就顺理成章地成立了,但是为了公司能规范地发展,团体需要进行重组,这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大家一块亲手缔造了Fanso(取自“We are fans,so we do it.”)却在完成后一起分家。这种痛苦真的比筹资的困难还要痛得多。公司最初是8个人,居核心的有5个人,成立的5个核心人2个离开了。
        创业是经历了一翻风浪后成立了,创业难守业更难。鲁军他们总是自身不停地面对挑战,一个困难克服了,另一个困难又出现了,毕竟,做个公司不易,何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Fanso也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公司,在中国的这种政策发展中还是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甚至是政治意义。它是一个焦点,这么多人,媒介都关注着,“创业维坚,守业维坚。”
        易得方舟(Fanso)作为一个年轻的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也是非常强的。大家都是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事业来做,而不仅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就象当初鲁军想的“学业不是为了学而学”。他还清楚地记着,有个员工跟他说了一句话:“啊,我们公司的股东不着急啊?他们可能没有公司的荣誉感,这种荣誉感还没有我们员工强。”这句话可能表达的意思不一定对,但是或多或少也反映了员工和领导的沟通的融洽。在Fanso做事的人都有一种强烈的荣辱与共的感觉。
        创业者档案:鲁军,1976年生于浙江鄞县;1993~1998年,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本科;1998~1999年,清华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中途休学;1999.9创立北京易得再信息有限公司任总裁。


    创业先行者三:龙凌云——骄龙壮志凌云
        “总会有得有失,其实你失去的是你表面上的东西,得到的是你的成就感,你肯定有补偿,要不不可能坚持到现在。”

         如果龙凌云真的毕业后去了他父亲给他找的外企工作,拿着不菲的薪水,从事着或多或少有点含金量的IT工作,我想这个社会不会因为又多了一个高级白领而有丝毫改变;如果龙凌云真的在觉得这种乏味单一,没有创造性的工作不再适合他,而选择出国留学(他已经成功申请了英国“诺丁汉大学”留学),那么他不过是众多怀着梦想远度重洋圆梦的茫茫学子之一,而他最终放弃了一帆风顺的生活而选择了留在本土自己发展,就好像他上面所说的:“总会有得有失,其实你失去的是你表面上的东西,得到的是你的成就感……”我想这是他深思熟虑后的一个决定,而不是草率的仅凭一腔热情。
         既然决定了,就踏踏实实地去做吧。
        创业的初期总是逃不了艰难,虽然他们有技术,但是技术转化成财富,这中间的转化却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就拿找房子来说,比较来比较去,龙凌云选中了外滩的一套老式公寓,因为交通比较方便,房子进去黑乎乎的,电梯也是老式的,就环境还算是比较温馨的,但租金也不菲,每个月两千四,还不包括水电费。公司还没有开始,也没筹到多少钱,但是房租要付,设备要购置……那段日子,只买了个睡袋,晚上干得太晚了,就钻进去睡一会,第二天醒来继续干,碰到问题,几个人通宵轮流干。“痛并快乐着”真是一种真实写照。非常地辛苦,却也非常地兴奋。没有钱,他们就到外面去找活干,最多的时候4个项目同时在做,包括他们自己的热网不断地更新。公司的运营以网战为主,其主要的收入都投到网战去了。
        龙凌云的上海鸿翼数字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成立最初是想靠网站来争取融资的,今年4月份,如果不是碰到纳斯达克一个非常非常大原回落,真的差一点就拿到一笔400万的融资了。那是一家上海的上市公司和一家专门做房产企划的公司,想与一家比较有能力的网站联合做一个非常大的房产网站。而龙凌云及几个伙伴都是同济大学毕业的,同济大学在土木工程、建筑方面比较强,他们当初便选择了“房地产”为网站的主导线。一个有钱,一个有技术,合作也就很自然的了。但由于互联网大气候的低迷,那两家准备给他们投钱的公司觉得风险太大,而以至最后不了了之。对于这个到了手边又飞走了的金石头,龙凌云除了遗憾,也只有遗憾了。但他找准的目标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公司虽然很小,面临的问题首先是生存,其次是发展,而要生存就要赚钱,要发展就需要更多的钱。这好比打仗,持久战,好在他们的补给是技术。他们却是靠技术起家的,而不象很多的网站是靠输血,没有血就活不下去,他们的补给其实是造血,他们用技术造血使自己维持下去,而不是“空穴来风”。而且在一个合伙人的网友的建议上,发现了上海有一个主要用支持浦东张江展开科教精英创业计划和张江高科技园区创业人才资助计划的“天使基金”。凭借着他们年轻的资本,技术创意的优越性,经过几轮考核,他们最终得到了10万元的无偿资助。无疑,对他们的帮助就像给天使长上了翅膀,他们又可以在蓝天飞翔了。
        现在公司基本上已经正常运转了,还非常顺利。每个月已经有了稳定的收入,公司在收入达到六七十万,员工也有十几个人了,核心的骨干也由4个增加到了6人,都是同济毕业的优秀人才,因为共同的理想抛弃了原来的高薪,走到了一起来。龙凌云想:一年之内挣取把员工扩大到30人,年收入达到100万,如果可能可以买一辆车。
        想着这个愿望的龙凌云,除了更加倍地努力以外,叮嘱自己的也许也是“创业如逆海行舟不进则退”!
        创业者档案:龙凌云,1976年生于上海;1994~1998年  上海同济大学热能系;2000.3       上海鸿翼数字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


    创业先行者之四:王磊——旅游者的精神家园
        “……也许我倔强固执,我从不随波逐流,我更向往那些没有留下足迹的地方。也许我慢慢腾腾,跟不上时尚的脚步。也许我笨头笨脑,永远好奇地探索,我张开双耳,永远用心倾听。”
    2000年8月27日中华行知网开通(www.sotrip.com)目标锁定为以中国作为目的地的自助旅游者,提供三类在线服务:其一,作为旅游者便利的出行工具,提供个性化的旅游者方案设计和咨询服务;其二,作为旅游爱好者的精神家园,提供基于游览器和客户端的功能强大的管理工具,帮助客户规划和管理个人旅游生活,建设经验共享型朋友圈;第三,作为旅游爱好者增长见识的乐园,提供时尚性强的文化旅游资讯。
        中华行知网的创立者西安行知资讯传播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磊,她是这么来阐述她的公司理念的——蜗牛理念:
    “也许我行动缓慢,我从不走马观花,我朴素无华,从不炫耀;也许是我瘦弱柔软,我从不暴殄天物,即使是路边一株无名的小花,我也会欣赏它朴素的美。也许我天生敏感,我从不木然旁观,一点独得的体验,便会激起我内心的感动。也许我倔强固执,我从不随波逐流,我更向往那些没有留下足迹的地方。也许我慢慢腾腾,跟不上时尚的脚步。也许我笨头笨脑,永远好奇地探索,我张开双耳,永远用心倾听。”
        2000年3月底王磊去了一趟深圳,和一位香港投资商达成了意向,整个过程非常顺利。其实那时侯网络经济已经很低迷了,4月份纳斯达克股市就开始暴跌了。我属于幸运的。
        所以回到西安不久,一等首期资金到位,王磊她们马上就把事情做起来了,那个时候只有几个人,后来交大有很多本科生,硕士生加入到她们团队,包括交大学生自己创办的《大学》杂志社的骨干。
        最初条件不算好,校领导一开始就给予了支持,分配了学生中心的六七间房子给她们作工作室。大概在4月中旬的时候,她们把网络布置起来,那时的工作环境就比较好一些,完备了很多。 
        8月份网站开通,王磊她们搞了一个叫做“西部长征”的活动。是与铁马俱乐部联合策划合办的,是当时首届“中国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的重点项目。当时切诺基赞助了10辆吉普车,走了西部这条路线,全程3万公里,历时62天,她们派了两个特使,一个左使,一个右使。左使和右使分别负责写文章和拍照。9月中旬她们在北京、上海、武汉和西安的20多所高校中开展推广活动,宣传行知理念,倡导文化旅游。然后,在10月份正式注册了公司,真正开始了公司化的进程。
        虽然她们是一个学生企业,或多或少有点学生的痕迹,但是既然是企业,你是这个企业的一份子,你的身份是学生,但你的心态不能是学生,应该是一和职业化的心态,这样你的公司才会成熟起来,要有长远的规划,你的公司的员工不仅仅是靠兴趣来做事情,职业意识更为重要。
        而且学生做事情的一个好处在于他的创造性很强,很有激情,任何事情只要他感兴趣,就很投入,但是他的限制性也很强,毕竟学生的第一职业是学习,而不是创业——对于绝大多数学生都是这样,只有少数人能把创业作为自己的一种职业和追求。大多数人只是让自己的人生多一些履历而已。
        创业和学校的环境确实不太一样,你要面临很多的合作伙伴,你要置于一个商业环境里……这跟学校里的思维很不样。
    比如,王磊的公司的投资方知道她从上大学至现在还没有工作过时,就笑她:“还没有当过兵你就开始带兵。”管理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这个一方面要你天生的素质很好去把握,另一方面就在于一种经验,在不断的谈判过程中,在管理的摸索过程中,你能感觉到该怎么去做,这个在学校里是比较难接触到的。
        也许王磊她们的创业成不了神话,但至少可以成为一个很美好的故事。这个世界上神话不少,但美好的故事更多。

        创业者档案:王磊,女,1974年生于重庆市。1991年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学士、硕士  现为该院三年级博士在校生   2000年3月获得香港沿海集团的风险投资,参与创办西安行知资讯传播有限公司  任总经理

        目前,学生创业的涌现,给了在校大学生很多机会。高校里的创业很多,也许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会成功。但是,它激励了周围很多人来尝试,试挫,去考虑:我这样做行不行?我这样做为什么不行?以后我做什么事情行?一个人是在不断做事的过程中成长的,他可能性在某个阶级失败,但失败其实不也是一种财富吗?
        我们现在写的故事只不过是创业大海中的沧海一粟,萌动着理想的你是否也想跃跃而试了呢?经历是一本耐人寻味的好书,需要你慢慢去体会,如果想让自己变得明确而不负此生的话,千万不要吝啬去尝试,磨练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幸福。谁说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