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丽萍:一篇风投文章改变命运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4-2-26 7:26:35
    文章录入:网友(任我行)

  •   在山西省太原市有一所专门治疗类风湿的专科医院,每天都有许多省内省外的病人到这里治疗,医院之所以能让这么多患者慕名而来,是因为这里在治疗类风湿疾病上有一种独特的疗法—侯氏疗法。“侯氏疗法”的这个侯氏,指的就是侯丽萍。

      但现在侯丽萍最引人注目和最令人感兴趣的,已不是她的侯氏疗法,而是她的创富经历,以及她在海外资本市场融资的经验和心得。在如今的山西,也许没有一个人能比她对海外融资更有发言权。

      侯丽萍是地地道道的山西人,正中药业也是土生土长的山西企业,但令人奇怪的是,许多山西本地人对这家在香港给山西赚足荣誉的企业几乎一无所知。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这个正中药业仿佛是一夜之间从地底下冒出来似的。

      人们对正中药业“无知”,对正中药业的创始人一样一无所知。

      侯丽萍今年46岁,平遥人。32岁以前的侯丽萍与绝大部分上班族的经历没多大区别。她21岁从山西中医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太原一家医院,然后开始了11年的行医生涯。

      偶然的一次机会,使她成为了著名老中医石广济的入室弟子。侯丽萍的勤奋好学和聪颖天资使石广济十分赞赏,每天给她悉心传授中医秘方,在学习中,侯丽萍也找到了自己后来立志要终生奋斗的领域——类风湿病研究。搞过中医的人都知道,类风湿病是一种著名的疑难杂症,其发病机理至今在医学界尚无法破解,而且罹患这种疾病的患者十分普遍,即使在欧美发达国家,类风湿病患者在人口中的比例也高达3%一5%。

      30出头的时候,侯丽萍就以治疗类风湿病出了名,每天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即使晚上回到家中,仍有慕名而来的病人等待着她。

      在工作中,侯丽萍逐渐感到了传统医疗体制的诸多弊端,她开始尝试打破这种束缚。1987年11月,由侯丽萍亲手缔造的太原市类风湿性关节病医院出现在太原,这是中国第一家类风湿性关节病专科医院。办院的10万元钱全是侯丽萍从自己的亲朋好友处筹措而来的。最初的医院场地是租借太原市坞城路一带村民的几十间民房。这也是山西第一家股份制中医专科医院。侯丽萍在新天地里如鱼得水,先后研制出十几种治疗类风湿病的药剂,并获得了国家技术专利。在自己创办医院的同时,她还与省内外多家医院建立了科研协作关系,从而使她的小医院在短时期内就获得了丰硕成果,进而迅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投入市场。

      随着业务越做越大,为了更迅速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投入市场,侯丽萍开始考虑建设自己的药厂。1994年,她成立了山西泰和制药有限公司,这时她的企业已经发展成集医院、研究所、药厂、学校为一体的集团公司雏形。

      1996年侯丽萍正式组建山西正中集团。集团成立后,侯丽萍越来越感到资金不足的压力。她准备推广3种自己开发研制的新药,按照常规每种最少需要5000万元,3个项目便需要1.5亿元。侯丽萍拿不出这些钱来,融资成了她惟一的选择。

      侯丽萍开始想通过银行或者其它金融机构解决资金难题,但是四处碰壁,因为那时候她的企业虽然已经改称集团,但在银行和那些财大气粗的金融机构眼里,也仅仅只能算一个中等大小的民营企业。

      侯丽萍殚精竭虑。她想了很多办法,偶然的一个机会,她看到了一本讲述风险投资和风险家故事的杂志,她眼前豁然一亮,"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寻求海外风险投资呢?"这样一个念头出现在侯丽萍脑海中便挥之不去。

      侯丽萍拿着自己的项目跑到海外融资去了。从香港到新加坡,再到纽约华尔街,都留下了她的身影。她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揣着大把资金找投资项目的风险投资商们频繁接触,介绍自己新药的市场前景。可是,随着时间的流失,一年多过去了,她所需要的1.5亿元却依旧看不到踪影。难道风险投资商们对自己研究的药品没有兴趣?侯丽萍迷惑了。很长时间以后,她才发现风险投资商们更感兴趣的是她苦心经营起的集医疗、科研、教学、制造及贸易于一体的经营框架。

      她开始想到应该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通过上市融资。

      最初的上市地定在纽约,毕竟那里聚集了有名的索罗斯和巴菲特们和大量的资本。有人提醒她在纽约上市的弊端:正中药业是一家中药企业,以美国的文化背景,一家中药企业上市后的空间很有限,没有市场的有效追捧,股票表现差,将会不利于正中药业的发展。

      又经过对新加坡和香港两地的反复权衡,侯丽萍最终选择了香港,吸引她的除了香港良好的资本市场外,还有就是在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香港特区政府提出了要建“中药港”的设想。这与正中药业的发展规划不谋而合。

      侯丽萍在新加坡发展亚洲融资有限公司的帮助下,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上市之路。企业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要有足够的资金存在帐上用于上市开支。这笔费用包括上市过程中的验资、审计、会计、推荐等费用。正中药业为此支付的费用为2400万元。花这笔钱本身就需要企业家的胆量。

      随后侯丽萍又遇到了裕兴香港上市带来的技术问题。裕兴是走百慕大出境的,投行方面为正中药业设计了同样的思路。于是正中药业国际有限公司在百慕大诞生了。可当正中药业已经把准备材料递交香港联交所的时候,由于裕兴违规操作绕道海外注册上市,使中国证监会加强了对民企在海外上市的管制,从2000年初起暂时中止了所有对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审批工作。正中药业的上市方案与裕兴相同,如果上市失败的话,正中药业为此支付的验资、审计、会计、推荐等总共2400万元费用就将化为泡影。

      对于一家已经投入2000多万元的企业来说,没有比这个消息更让人沮丧的了。企业运作出现了困难,集团内部出现了思想波动,人们担心2000多万元打了水漂,侯丽萍顶住了压力。

      一直到5个月以后的2000年5月8日,中国证监会终于恢复对民营企业海外融资的审批工作。第一家被中国证监会审批通过的正是侯丽萍的正中药业。正中药业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时间定在2000年7月25日。

       2000年7月25日,有3只来自内地的新股同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作为正中药业董事局主席,侯丽萍亲临香港联交所,等待着经过406个日日夜夜的努力和期盼后,正中药业股票的上市。正中药业由此创下了多项第一:山西民企第一家上市企业;山西民企第一家在境外上市企业;内地第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中药企业。

      走上了香港证券交易所舞台的正中药业表现良好,从7月25日开盘后,股价就一路上行,当日最高价为1.54港元,收盘价为1.50港元,涨幅达76%。其后一段时间,正中药业股票持续走高,最高时达到3.675港元。正中药业的走强带动了港股中药业板块的启动。正中药业在港股的上佳表现还刺激了一批内地药企,纷纷宣布了在港的上市计划。正中药业在香港主板上市一个月后,老牌的同仁堂药业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现在侯丽萍回忆起来一脸幸福,"海外上市的确很难,上市成本也是国内上市的一倍多。但是,企业间的竞争就在于谁先发展,谁发展得更快,谁能比对手快半拍进入状态。在海外上市能够使企业真正与国际接轨。这将使我比竞争对手至少领先5年!"

      正中药业在香港的上市不仅给侯丽萍带来了宝贵的资金,更给她提供了在新的平台上发展的广阔空间,使她有时间、有资格去考虑如何整合中药企业资源,通过正中药业在香港的融资窗口,发挥规模经营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