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如何搏得30亿身家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4-8-11 10:57:32
    文章录入:网友(England)

  •    一段时间困扰四川足坛的四川全兴俱乐部转让事件,几乎在最后一刻,戏剧性的结束。大连实德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徐明亲征蓉城,和全兴集团董事长杨兆基只谈了半个小时,就代表大河收购了全兴俱乐部,这一大胆运作着实令人费解,因为按照足协规定,是不允许一个企业同时拥有两支球队的,而大河与实德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举再一次将徐明置身于风口浪尖。在此之前,不懂足球、甚至连一场球赛都没有看过的徐明,于2000年1月全资收购万达,随后,大连实德队异军突起,在甲A联赛上连续夺冠,其势如虹,躲在幕后一直不愿  
    意抛头露面的徐明也不得不“偶尔露峥嵘”。去年,胡润的中国《副布斯》排行榜更是推波助澜,30岁的徐明以近30亿的资产浮出水面,名列第18位,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富翁。对此,很多人感到疑惑:徐明是谁?他是如何搏得30亿身家的?他还想做什么?——带着这些疑惑,我们走近徐明。

      这里是大连实德足球俱乐部,门前的瑞士名犬圣伯纳一点都不高贵,你不会相信它是花了30万买来的。绿茵场上,足球小将们正在奋力操练,你也不知道他们当中有谁会成为明日之星。俱乐部的回廊里,实德队的球星照熠熠生辉。在接待室,陈逸飞的成名作《浔阳遗韵》给人以浪漫的遐想,它是徐明的收藏品。陈列室的奖杯是徐明接手实德后的战绩。徐明经营足球的战略颇为独特,“搞足球不赚钱是愚蠢的”,——有一位记者曾经把这句话说成是徐明的足球经营理念,这其实是一个误会。

      大连实德集团总裁兼董事长徐明:我想什么事情都要从长远角度考虑,从战略角度考虑.当然现在所有搞足球的人,当时应该说是一位记者误写的这句话,我今天可以这样说.其实我当时原话不是说搞足球不赚钱,就是愚蠢的.我们不能愚蠢的把这个行业办成不赚钱,后来呢!这个记者这样写,我也不好在报纸上跟他辨论这个问题,我可能辨论这个问题,正好正中下怀。所以后来就没有提,我认为呢!就是足球从长远来看,还是有非常大的商机。

      徐明不愿意与记者打笔墨官司,也没有人怀疑他的精明。涉足甲A前,徐明对足球不了解,但懂得它的经济价值。也许球迷不知道某些品牌,但谁会不知道上海申花队,谁会不知道北京国安队,而甲A中3到5亿的球迷恰恰是最具消费力的那部分群体,它所蕴涵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徐明要打造实德品牌,而让中国人熟悉实德的最快捷方式就是甲A。为此,徐明开始全方位了解足球,接触过徐明的人,对他的好学与善学印象颇深。

      《大连日报》体育部主任孙国桐:他是非常善于学习的人,这个我印象非常深,我可以讲点细节:有一天晚上我开车下班回家,我值夜班。十一点半打电话给我,他说你干嘛!我说我在路上下夜班回家,他说你来一趟,都快十二点了。后来我开车到他办公室谁都不在了,他说我想聊聊天干什么呢?聊足球。因为在他看来他对足球不了解,但聊天这次呢。是他介入足球已经很长时间了。大概是2001年吧!2000年已经夺了一次冠。为什么说他善于学习呢?我和他这种角色关系,他不仅不把你当做记者来采访他,他把你当做采访对象,他拼命的记录。他有一个本子,非常大的一个本子。你将来注意看,他拿着本子拼命的记。我们交流对中国足球的看法;对俱乐部的看法;对中国足协的看法;他那个办公室满满的全是书。他的办公室主任跟我讲,说他可能有时候坐在办公室里,一天没有事闭门谢客。全部在房间里看书。

      在大连实德足球俱乐部里经常召开各种会议,有时徐明也会出席。在教练徐弘的记忆里,徐明从不在会上发号施令,因为他觉得自己对足球不内行,手里握有球队的他只是十分看好足球的乐观前景。他从喀麦隆引进一批小球员,他还和纽卡斯尔达成了合作协议,在与意甲、英超的接触中,他不卑不亢的态度赢得了外方的尊重。

      《大连日报》体育部主任孙国桐:他在外国人面前那种不卑不亢,那种游刃有余,包括他们开董事会和业务上的交流,我都旁观了几次。他和外国人针锋相对,寸土不让,纽卡斯尔对他非常尊重。就是在国际上咱们国家一个普通俱乐部的总经理,他是这种身份到英超第四名的俱乐部,非常之尊重!他们本赛季最有价值的年轻球员颁奖,是徐明颁发的。并且我写了一篇专访叫《五星红旗在英超升起》。纽卡斯尔那个体育场叫圣詹姆斯体育场。上面全是一个英国国旗,一个五星红旗。非常长中国人的志气。

      在国外足球俱乐部考查之后,徐明率先搞起了俱乐部职业化管理。他是把足球当作事业来做的,并由此悟出了经营足球与做企业的相同之处,这也许是意外的收获吧。

      徐明:当时我就想我们2000年的时候,是通过企业看足球。因为当时我们对足球一窍不通,所以我们按照企业的规则来研究足球,如何把足球管好?当时我们提出来把足球当成个企业来管理,当成个事业来开拓,当成个产业来发展,做成一种文化来培育的概念。一年以后我觉得事物都有它的规律性,我们应该通过足球来看企业,我通过足球看企业会有很多的感触。就提到你刚才所提的,当然我们谈的还有很多,比如说:我们在企业中提出导入期的问题,就是在市场的导入期的问题,市场导入期其实就跟足球运动员一样,你如果过早了就是无效的导入。就是越位嘛!所以说企业我们是把发展放在第一位的。就像球王贝利讲的一句话:“最好的进球永远是下一个”。发展是我们最根本的一个原则。

      己是那种天马行空式的人物,他喜欢独自外出,有时候连秘书也不知道他身在何处。徐明的创业故事,听起来颇为传奇,有人说1992年徐明从庄河县背着6本书到大连创业,靠着6本书打出了天下,是这样的吗?

      徐明:这六本书是怎么出来的呢?当时我们在做“站前不夜城”工程的时候,我们一个副总指挥。他看我背了一大包,他说:“你天天背着包干什么?里面装的是不是都是钱呢?”我把包打开,我说你看这里一分钱都没有。他说:“噢!是六本书。”这六本书就是这么出来的。实际上不可能是六本书,现在是信息社会,怎么会靠六本书打天下呢?

      石头缝里蹦不出富翁,与所有的成功人士一样,徐明的崛起绝对是“十年辛苦不寻常”,而天份和志向更是成就大事的基础。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徐明就显露出他的经商才能。

      徐明:学生经商。有时候觉得有点品位的概念。比如就说圣诞节的时候我就卖贺年卡。好像这才是学生应该做的,其实谁也没规定学生应该卖什么?不该卖什么?市场需求什么其实学生是可以做的。某种意义上来讲,恰恰圣诞节的时候,正好是一个期末考试,一个是我们入学已经三个月了,囊中羞涩已经没有什么购买力。学生最好的购买力,就是春节寒假时候回来和暑假放假回来的时候。这腰包都非常鼓,这个时候往往就是市场最好的时期。当时我们是学国际贸易的,我们一班同学就讲,实际上做这个事情非常简单。我是沈阳航空学院毕业的,在沈阳航空学院旁边有个五爱市场。其实我们那时候很艰苦,坐公共汽车背两个包东西拿到学校来卖。一般是翻两倍到三倍的,现在想起来可能不太道德。但实际上利润率非常的高。都是两倍三倍的利润。

      徐明的大学专业学的是国际贸易,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大连庄河县经贸委,他当时心目中的英雄是比尔.盖茨,对英雄的仰慕使徐明早早确立了人生的奋斗目标,他只在单位工作了一年,便辞掉公职孤身一人来到大连,他靠自己对政策的研究和把握,发挥专长赚得了第一桶金。 

       徐明:那么当时那种环境就是,这个虾出口,是原料虾。因为作为庄河、作为大连当时都是中国对虾出口最大的基地。那么虾出口呢!存在所谓的许可证制度,实际上就是说谁拿到许可证谁就赢得了市场。就有了出口的机会。但是当时在这个出口许可证要求上,就是生虾出口要许可证。他没有规定熟虾不要许可证,但同时也没有规定熟虾出口要许可证,  
    这时候台湾同胞办的企业,他就想争取养更多的虾到国际市场去卖,我就把我关于政策研究问题跟他讲,他当时就提出说:“这样你能不能来帮助我们一起来把这个事情做好。我跟他讲:我是有这个决心来做的。我记得我们当时出口一个集装箱熟虾的时候,是三十七万美元。而后来呢!一个集装箱出口的时候,由于国内的恶性竞争,到92年的时候已经变成七万美元了。所以那个时候的利润是非常高的。所以我觉得要说第一桶金是从哪儿来?应该是从政策上来的。

      不可否认,徐明的第一桶金是在吃透了政策的前提下,敢于大胆出击,靠的还是胆子大、敢赌。然而,可贵的是他考虑问题从不局限于眼前的事,而是为未来做着积极的准备。他不满足于做小商小贩,当别人开始跟进,与他争夺贩虾生意时,徐明却在1992年,张罗着引进国外最先进的工程设备,风风火火的做起了土石方工程。当时的大连,徐明的设备是一流的。后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挖坑填海”工程是徐明那时的经典战例,从那时起,徐明一直发挥着他出色的组合能力。

      徐明:当时做基础工程的时候,它有六十多万立方的土,要排到什么地方呢?我当时考虑到:就是应该在做一个工程的同时,也同时把另外一个工程做好。我们就跟政府提出来了,结果政府拿着我们的要求,在“星海湾”那边依山建海。现在建设了一个可能是亚洲最大的广场。这样可以说在做一个工程的同时完成了两个项目。

      徐明说商场上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反应快,决策快,行动快,是徐明的快鱼风格。1995年8月,徐明就用自己的全部资金,并贷款1亿2千万引进了12条塑钢型材的生产线,为今天实德独步中国型材市场、成为塑钢大王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这些决策,在当时看来无一不是超前的、不可思议的,以至当时很多人都觉得徐明有些莽撞,快得没有道理。

      大连实德化学建材产业集团制造总监庞学义:因为当时应该说我们从技术上、从质量保证上,我们大家还没有真正认识这个产品。同时呢,我们对这个产品究竟能够达到什么样一个程度来替代铝合金门窗?大家都没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应该说反对的意见很多,呼声也很大。

      也难怪大家不理解,徐明在做塑料型材时,铝合金门窗还处于一个统治地位,而塑料型材是一个新兴的产业,能做好吗?当别人对此有着诸多疑虑的时候,徐明却显得胸有成竹。

      徐明:门窗当时是铝合金占统治地位的。而要实行一次真正门窗史上的革命,那只有塑钢门窗。目前铝合金仅仅是销售方面的创新,比如说它的镀膜也好、它的挂塑也好,都没有根本上解决塑钢门窗的解能、防噪音、生产节能的问题。这是铝合金都不具备的。所以说我们要做相关的,同时又要考虑到未来的市场问题。我觉得我是经过综合考虑后来做这个决定的。2000年实德集团的主导产业——化学建材产业,已经形成了28万吨的型材的年生产能力,居亚洲之首,也由此证实了徐明当初的正确判断。徐明的判断缘自于他“生产引导消费”的创新原则。徐明认为,一个公司的市场策略不能囿于市场上流行的产品,只有通过创新来拉动消费,这个产品才有持久的生命力。而徐明也始终坚持以创新的原则,走自己的路。

      徐明:作为我们现在来讲,不是陶醉昨天,也不在意今天,关键要赢得未来。要赢得未来的话,就不会按照别人画好的地图来走。只有自己绘好的地图按照自己的路来走。别人认为现在这个产业还很幼稚状态的时候,恰恰是我们发展的最好的机会。

      徐明对实德文化的阐释是“实业报国,德以兴家”。当初来大连的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素质,徐明曾要求自己做好三件事:学第二外语、练好书法、学会开车。而生意场上的忙碌使他无暇顾及其它的事情,只是学会了开车。徐明说这就是生活,总是要求你先做必须要做的事情。在商言商,徐明进而不再追求个人的完美,而是倾力打造完美的团队。

      徐明:我认为当你一个人追求完美的时候,你势必影响在其它方面的发展。我们曾经在公司讲过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要求的各个公司的领导,在做工作汇报的时候,可以就是说拿着稿子来讲。不需要你再做脱稿,因为你可能为一个脱稿讲话,你可能准备了三天,但是你这三天为了脱稿讲话,你能看多少新的书?能学习多少知识?对你能丰富多少?而就是为了这一次圆满的演讲你花费了这么多的精力。所以说我是想一切都顺其自然。人在平和中、在平常中、在自然中生活是最好的。我对自己现在没有定位。你愿怎么想就怎么想我!我就是我!我想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不会顾虑到别人对我的印象怎么样?这就是我。

      孙国桐:他这个企业管理的让我不可思议。我和另外一个记者走进这个企业,走进实德深处。发现这个企业管理的非常有条理,在这个企业里工作的员工都特别有忧患意识,特别有危机感。生怕自己干不好。那种机制的力量简直无处不在。

      徐明:如果他认真的读过这三篇文章的话,就会发现这个三篇文章本身,尤其《反对自由主义》,这篇文章本身就是一个制度;一个纪律。因为提到说正步走、军训那是一个形式,但是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我们觉得就是说由于我们大概2000年我们新增了1800名员工,2001年是2200名员工,在这样一种这么多来自天南海北的人才组合过程当中,需要有这样一种急训来加强沟通,需要有一个这样的培训来加强各部门的了解。

      这些年实德的规模不断扩大,成长的速度超过300%。在今年杜邦成立200周年庆典上,杜邦公司亚洲区总裁查布朗很诚恳地对徐明表达了敬意。从1995年开始,双方开始合作,他对实德的成长看得很清楚。而在实德快速增长的诸多因素中,制度的创新是基础。

      大连实德集团员工李月滢:对于内部企业员工的了解和对企业方方面面的管理,他都有一个非常远的前瞻性。这个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他制度的制定。可以说是制度先行,他并不是说拿一把尺子来衡量一个人,而是让制度来为我们的管理来服务,为人来服务。

      徐明:制度实际上是有人性化的。制度为什么要变化?因为制度是要适合大多数人的需求的,而不是说是为特殊性来制定的。所以说我们一方面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一方面又要考虑制度要适应人的需求。一个制度完全适应大多数人的需求的时候,这时候才能对个别人违犯制度进行治裁。实德的很多制度是关于细节的。“细节是魔鬼”,——徐明很欣赏这句话的同时也也非常注重细节,这使得他能够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徐明:但是如果一个好的想法,大家都不认同你,光有一个好的思路、好的想法,而没有集体的努力,对一些细节工作的努力的话,可能一个好的思路想法会变成一个下策。所以说我觉得人的工作关键是在细节上。

      《大连日报》体育部主任孙国桐:跟国际米兰、AC米兰、尤文图斯意甲三大俱乐部,我们都去访问了。访问的过程中我就感觉他非常注重这个俱乐部各个方面的细节。他访问的目的实际上就是学习。从头到尾的不停的。他就像一个采访者似的,来了解国际米兰的历史,国际米兰青少年的培训是什么样的?

      实德滚雪球般的发展已不在是一个谜,徐明浮出水面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目前,实德已经实施了ERP战略,这一信息化管理战略势必对实德的未来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徐明:实际上我们要通过信息的手段,来解决我们管理半径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跨区域经营、跨地区经营、跨国经营,如果管理半径不缩小的话,无论是从管理费用、管理效率上,都大大加大了。所以信息化对我们企业来说势在必行。

      徐明要打造全球化的实德品牌,这当然需要科学的规划和过硬的队伍。有资料表明,在3~5年内,实德要建立一个有500名MBA的管理团队,在人才的规划上,徐明同样让人们感到他的雄心勃勃。但是,这么一个具体化的目标,是否会不实用而成本太高呢?

      徐明:其实企业最根本的力量的源泉,就是人的力量。如果说人的问题解决好了,这个企业其它方面的问题都解决好了。因为像我们现在也是这样一个企业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般的就是三个要素:一方面就是资金的问题;第二就是合作伙伴问题;第三就是团队的问题;而实际上最主要的就是团队问题。因为你有了好的团队,就自然有了好的合作伙伴,有了好的合作伙伴、有了好的项目,就有了更多的资金来保证这个项目的顺利进行。所以我们更重视这个团队建设。

      实德人都说徐明是战略家。他很看重战略管理,如果战略管理不对头,即使在具体事情上再努力,也无法扭转整个事态。徐明认为这正是许多企业失败的原因。

      徐明:除了说在经营方面,更重要的是战略管理问题。如果在战略问题上失误的话,恐怕下面的人再努力,也会离核心走的越来越远。所以我是特别注重在战略方面的管理。

      实德最新的动作是进军保险业,靠实业起家的徐明已经开始涉足建材、石化、家电、体育、保险等7个产业领域,多元化可能会面临许多风险,遇到很多困难,而徐明无所畏惧,在他看来,所有的问题你认真研究我们的战略发展。

      徐明:首先走到今天一直是用发展来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我们提出“与客户共增长”。就是说任何东西都是相互的。我们走到今天一直坚持走大路的,而不是取捷径来发展的。我还没有定性,我觉得他们所有优秀的东西都值得我来学习,就是如何来整合、来提升自己的问题。人也是有一个定位问题,就像我在学校刚毕业的时候,我非常佩服比尔.盖茨。我认为比尔.盖茨是一个技术型的企业家,而且是有真材实学的一个人。

      徐明一向对媒体很低调,这次面对众多媒体的采访也是迫不得已。徐明说自己现在是以一颗平常心做人、做事,他还年轻,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这也就注定了将来的徐明,还会有许多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