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大学生创业第一人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5-5-30 13:48:17
    文章录入:网友(cuicui0429)
  •  “我要去打工!”李玲玲说。

      这个因成为“全国大学生创业第一人”而声名鹊起的大学生,这个一度被舆论“捧上天”又“摔下地”的女孩,据说是无意间向外界透露出打工的想法,而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职场与商场,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在性质上却有天壤之别。当了几年“老总”、早已习惯于独当一面的李玲玲,面对自己可能发生的“转型”,做好了充分应对的准备吗?在作出“转型”的选择之前,她又在商场上经受了哪些磨砺,在思想上接受了怎样的洗礼呢?

      带着这些疑问,《商界名家》记者走进了李玲玲的生活……17岁时接受杨振宁的颁奖与住有房、行有车的目前相比,李玲玲小时候的家庭条件只能用一个字来概括:穷。务农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方面是为了养育李玲玲和她弟弟,一方面还要给瘫痪在床的奶奶治玻玲玲姐弟俩几岁起就自己独立生活,做饭、洗衣服、照顾大小便不能自理的奶奶。冬天洗衣服特别冷,要敲开池塘里的冰。玲玲家住在江心,去城里要坐渡船。因为出门太早回来太晚,99%的情况下,渡船上只有父亲一个乘船的。父母亲的操劳程度可想而知。李玲玲目前吃苦勤奋的精神受益于家庭的熏陶。眼见家人通过自己努力从一穷二白到现在的样子,李玲玲对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信心十足。她坚信,凡事只要你肯付出,就会有好的收成。

      李玲玲从小就对科学小发明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主要是受父亲的影响。很早的时候,玲玲的父亲就发明了沼气自动跳闸开关,被全国数十家报纸报道过。当时在全国,很多人不远千里到玲玲家学习、取经,给玲玲父亲的感谢信装了满满一抽屉。玲玲从懂事起,目睹父亲鼓捣这个,研究那个,对新事物的好奇之心让玲玲深受感染。父亲在武汉打工时,看到防盗门,就自己学着做。玲玲还记得父亲亲手做的第一扇门是用板车拉回去的,不很美观,但特别结实、耐用。

       农村每到夏季,蚊虫成群,不时在人的身上叮咬一口。吸血不说,还让被叮咬的人奇痒难忍。好在有“灭蚊剂”。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些小东西总是躲得高高的,让当时身高不足1.6米的李玲玲望“蚊”莫及。不得已,玲玲只好站在凳子上进行“杀蚊”行动。但年幼的弟弟此时却总是出来捣蛋。他要么是摇晃着凳子取乐,要么做其它看起来好玩却十分危险的动作。李玲玲不得不动一番脑筋,与狡猾的蚊子和顽皮的弟弟“智斗”。怎么办呢?增加灭蚊剂的长度成为最佳选择。李玲玲最初是用一根竹竿扎在药瓶上,用线一拉,但每次只能拉一下,很费事。经过多次改造,加上父亲的帮忙,一个高杆喷雾器的小发明终于成功了!

      高竿喷雾器的横空出世,让李玲玲捧回了一个“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亲自为李玲玲颁奖。杨振宁握着李玲玲的手说:“以后我们中国人得诺贝尔奖的希望就在你们身上。”李玲玲傻乎乎地连连点头:“好好好,我一定努力!”

       那是1995年,年仅17岁的李玲玲正就读于湖北省枝江市第一中学二年级。

      “金点子姑娘”进入

       风险投资者视线

      1996年,18岁的李玲玲如愿以偿地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新闻系。在大学里,李玲玲如鱼得水,其聪明才智在此得以充分展示。

      颇具浪漫气质的李玲玲是个不折不扣的文学爱好者。她经常在课余时间写些散文、随笔、诗歌。粗略算算,从中学到大学,玲玲在各类刊物上发表的文学作品足足有200多篇。为了一门心思抓好学习,李玲玲一进大学就曾宣言“大学里不谈爱情”。聪颖的玲玲,将自己青春时期燃烧的激情,寄托在了文学创作与科学发明之中。

      当然,李玲玲始终没有忘记搞她的小发明。受父亲防盗门的启发,李玲玲发明出一种防撬锁。1999年4月,在第七届中国专利博览会上,该发明荣获金奖。

       敏感的媒体闻风而动。华中科技大学校报盛赞李玲玲,称“我校新闻系96级的金点子姑娘李玲玲,继高竿喷雾器等多个小发明获奖之后,再次为我校争光,捧回了第七届中国专利博览会金奖”。武汉市几家主流媒体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武汉晨报、武汉晚报、楚天都市报、湖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等,不惜版面与时间,对此进行深入报道。

      与此同时,李玲玲和她的专利,一起进入了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武汉世博公司的视线。

       世博公司是一家官办民营性质的企业,由武汉市计委、经委和东湖开发区三家共同出资,于1999年6月初成立。该公司每年有2000万元投资,专门用于科技创新项目的转化。时任公司总经理的王一鸣博士认为,作为第一笔投资,既要讲回报,又要起到拉动新机制运行的作用。因此,公司决定从设立大学生风险基金入手。王一鸣这样解释世博公司的初衷:“我们建立大学生风险金就是要推出一种全新的科技产品运作理念,而不是为了给某个人提供一个就业的机会和饭碗。”针对李玲玲的发明,王一鸣说,很多发明都是学术味很浓的东西,特别是理工科学生,喜欢钻牛角尖,发明出来的东西往往脱离了生活,像李玲玲这样与生活十分贴近的专利非常少。所以,公司不怕李玲玲这样的学生多了没钱给,而是怕人太少了,钱花不出去。李玲玲得天时、地利与人和,成为世博公司第一笔投资的对象。

      面对合作邀请,李玲玲是怎么考虑的呢?据说,玲玲的两个专利——高竿喷雾器与防撬锁,有人曾开出60万的高价,要购买专利。对此,李玲玲说:“如果卖掉的话,别人到底了不了解这个东西,对我而言是个疑问。但我自己肯定了解自己的发明创造,我自己更知道怎样来把这个东西做出来并推向市场,并加以改进。”

       这样,李玲玲与世博公司一拍即合,双方签订协议:由世博公司出资60万元(实际到账10万元),成立天行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李玲玲以专利入股,占公司 40%的股份,出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世博公司占60%的股份。公司的经营内容就是将李玲玲的两个发明进行产品化并占领市场。 

      “造神运动”与“天行奖的夭折“中国第一个获得风险创业基金的大学生出现了!”消息迅速传遍全国。这“归功”于媒体的推波助澜。

       先是湖北省的媒体“近水楼台先得月”,前来对李玲玲进行专访的报纸、广播、电视台一个接一个。湖北卫视为李玲玲做了一期“知本创业”专题,邀请了李玲玲一家四口。湖北日报在重要版面以显著位置对李玲玲进行报道:“她是我国大学生创业第一人,是第一个吃螃蟹者。”长江日报认为“首例风险投资出现在武汉,是我市教育事业迈向新台阶的标志”。中央电视台“半边天”栏目更绝。从办理公司的工商注册到在学校上课,“半边天”栏目的记者一直跟在李玲玲后面,摄像机镜头从来没有离开。

      十年寒窗苦读书,一举成名天下扬。成名之后的李玲玲,生活再也不是简单的“三点(教室、宿舍、食堂)一线”。接受媒体采访,受邀参加颁奖;给大学生讲课,为同龄人传道。李玲玲从那一刻起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已经不属于自己。

      李玲玲还是李玲玲,但其实已经不是过去的李玲玲,她现在站在风口浪尖,接受着全社会成千上万目光的关注与审视。她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所有的一切并非她真正想要的,她毕竟还是一个学生,一个刚刚21岁的小女孩。她在后来的日记中写道:“我原本是象牙塔里一个爱写诗爱幻想的平凡女孩,如果说也有一些小小的成绩的话,那也只是爱好和好动的产物。只因一次偶然,媒体将我推向了社会的焦点。在不经意中,我从一个平静的港湾被抛入了大风大浪中。其实我的羽翼并未丰满,我的双翅还不够坚强。虽然,年轻人不应该拒绝风浪,可也应该让自己慢慢地成长。

      尽管李玲玲意识到某种危机并力图通过个人的努力加以化解,但令人沮丧的事还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地发生了!

      2000年7月11日,天行健公司账面上只剩下100元(李玲玲后来纠正为700元)。与此同时,在未征得董事长李玲玲同意的前提下,武汉世博公司通过媒体发出公告:天行健公司因经营管理不善,将于2000年10月被拍卖。世博总经理王一鸣对记者说,对于天行健公司而言,除此之外,“似乎已别无选择”。

       都是年轻惹的祸?

      原本一段非常美满的“婚姻”为何维持一年便不欢而散?

      《商界名家》记者就此采访武汉世博(世博后来宣布破产)总经理王一鸣。电话里的王一鸣显然不愿重提昔日伤痛,他说:“在世博与李玲玲发生分歧之前,我正在国外出差。这样吧,我给你推荐一个人,此人是世博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文振奕,很多事情他知道的比我多。”
     
      文振奕在接受《商界名家》记者采访时苦笑着说:“一言难尽啊!”

      世博公司成立伊始,也想有所作为,急于找到合适的投资对象。正好当时李玲玲的两个专利获奖(高竿喷药器获“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防撬锁获第七届中国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后盛传全国,所以对李玲玲及其专利非常感兴趣。就这样,世博公司既未请专家进行技术论证,也没有对李玲玲作为“职业经理人”的素质进行考察,从选定项目到最终拍板,前后总共花了不到10天的时间,非常仓促。“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对我们是个教训。”文振奕说。

       过于草率的公司化运作为后来的分歧埋下了祸根。李玲玲的天行健公司开业后,常常是做做停停。公司仅有3人,但除了李玲玲本人,其他人总是不停地更换。尽管只占40%的股份,但在天行健的管理运作中,李玲玲却按自己的意志行事,世博的意图根本贯彻不到公司的运作中去。世博公司对高竿喷药器试模后的产品很不满意,说像地摊货。

       对于世博的指责与批评,李玲玲毫不客气地予以反驳。她对世博公司投资的初衷就表示过怀疑。当时自己的“热闹”,与投资方的行为也有关系。“很多采访事实上我并没有参加,只是世博单方面在行动,我的照片也未经允许就登出来了。”如果世博公司只是想扩大天行健的影响倒也情有可原,可事实上,这个后来很快倒闭的投资公司的目的似乎只是想为自己招来投资。在一次董事会上,世博的人对李玲玲说:“你现在完全可以招来 1000万的投资。”李玲玲回答:“可我要的是生产自己的专利。”

      李玲玲说,世博为天行健公司提供的办公室就在世博公司的办公楼内,“除了我,其他员工包括财务都是它派来的,我的一点举动他们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而且每隔一段时间,世博就会有人通知李玲玲,要她“过来汇报一下”。“作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我只对董事会负责,可世博的一个随便什么人都好像想指挥我。”李玲玲说。

      李玲玲感觉到自己好像是被当做了工具。她在后来的回记中写道:“没有人告诉我,为什么一个公司在法人代表、董事长、总经理都没有表态的情况下,公司可以宣布拍卖?为什么签了字的资金还无法到位?为什么没有经过任何采访,报纸就可以上头版头条?” 

       试水自主创业面对媒体与社会其他方面的指责与非议,李玲玲年轻的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她在自述中说:“我不是一个电影明星,我不愿看到那些莫须有的花边新闻。不知道一些不负责任的传媒者是否意识到,他们的传闻已经伤害了一个原本无辜学生最起码的尊严。

      为了对自

       己负责,为了对关心支持我的朋友们负责,我退出了原有的空间,虽然那里有已经具有品牌效应的无形资产;虽然,那里已树立了企业形象。为了不再当花瓶,为了验证自己还能做一点事情,我愿意从零做起——约一批朋友,搭建属于自己的舞台。”

      从天行健退出的李玲玲于2000年创办了自己的网站——中国大学生创业网。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世博倒闭了,天行健关门了,我却开始了真正的创业”。

      因为自己刚刚接触网络,李玲玲会时常去关注同行。她发现,当时在网上讨论最多的关于中国即将入世的消息。而中国一旦加入世贸组织的话,很多行业就得与国际接轨,包括一系列的行业标准。李玲玲注意到,中国很多企业都需要国际标准为自己“镀金”,这些标准中包括ISO9000国际认证体系。因为如果不通过这些标准认证的话,这些企业将不具备政府采购招投标资格,也更谈不上进入国际市场了。已经初步具备商业头脑的她,意识到这绝对是一个商机。

      于是,李玲玲马上派出包括自己在内的3个员工分赴北京、广州、上海三个不同的地方参加ISO9000的培训。因为不同的地方学习可以囊括更多的信息量,可以结识到更多的朋友。回武汉后,在知识上、行业资源上,李玲玲公司都相当丰富了。公司便开始运营这个项目。慢慢地从对企业的咨询发展到给企业培训内审员,再到给高校学生做培训,玲玲的公司越做越有兴趣,也逐渐成熟起来。

       可是好景不长,很多企业介入了ISO9000的培训这一项目之中,加上国家对这一块没有相应的法规,市场显得很乱,而且竞争激烈之后,行业利润也下降了。2001年,国家对认证行业大力整顿了一次,行业这才规范很多。

       除了培训之外,李玲玲还在继续经营其防盗门业务。防盗门产品是用李玲玲的专利开发的,据说销量还不错,而且是2003年湖北唯一的一次性通过安检的品牌。防盗门的生产产房在武汉市江夏区,占地10亩。

       与做培训项目相同的是,李玲玲的防盗门项目也被其它企业所仿效,仅位于江夏区厂房附近的防盗门厂就有3家,这让李玲玲的防盗门市场受到“蚕食”。

      在自己完全独立经营的过程中,李玲玲还是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如:做第一个产品时,她收到了40多个订单,可是到最后一个也没有付钱;厂房要装修,设备要更新;偶尔接一笔业务,对方还要压款;贵为公司董事长,很多小事却都要自己去跑,跟“打小工”的差不多……这些问题让李玲玲深感自主创业与在别人公司里“当金领”有着天壤之别。

      “打工皇帝”的尴尬

      “李玲玲要去打工!”武汉晨报说。

      “谁来招聘李玲玲?”《中国企业家》杂志问。

       2004年12月,淡出公众视线很长一段时间的李玲玲再度被媒体关注。其实,早在2002年,李玲玲就已经踏入了职场的门槛。

       2002年7月,在武汉某大公司招聘现场,出现一个大家熟悉的身影。“这不是李玲玲吗?”负责招聘的该公司中层管理人刘先生说,“欢迎你加盟我们公司。你是真正的‘打工’皇帝。听说3年前你就创办了自己的公司,那个公司现在情况怎样?”

      “我已经交给别人打点去了。”被人认出的李玲玲显然有些不好意思。她说的是实话,天行健公司破产后,她重新注册并任法人代表的“武汉海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在由她的一个朋友帮助经营。

       进入该公司的李玲玲,很快便在业务能力上崭露头角。

      因为该公司原先没有自己的网站,李玲玲发挥自己的优势,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为该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该网站无论从网页的设计上,还是信息的丰富上,抑或内容的新鲜上,都达到了一流企业网站的水准。发表在网站上的有关公司的一些新闻,网上发表的评论最高时可以达到1万多条。

      因为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汽车销售,李玲玲还针对当时轿车进入家庭的热潮,组织了几次车展。有的是与高档住宅小区联办的“家庭轿车展”,有的是与高校联办的“高校汽车巡展”。每一次活动的人气都十分旺,参观者有数万之众。公司的经营业绩也大为提升。

       李玲玲还根据该公司的特点,别出心裁地策划了“汽车销售顾问就业培训计划”。

      公司申请了一个会议室,作为培训的专用课堂。她还将学生学员与其他学员的收费分开来,“学生参加培训只收半价”。计划实施非常成功,前来报名参加培训的学员多达近千人。有很多学员是从偏远的西藏、黑龙江等地慕名前来。在结束一个月的培训之后,多数学员表示“受益匪浅”。相当一批学员成为了全国汽车企业争夺的人才。

       不过,工作的过程中,李玲玲仍然面临着许多尴尬。

      在应聘时,李玲玲非常自信地为自己的“劳动力”开出了一个高价。她相信以她的知名度,她的影响力,她的从业经验,这个价格该公司是可以接受的。然而,直到第一个月发工资时,她才知道公司并没有给出她想要的价格。那时的她有一种受欺骗、受羞辱的感觉。她找到财务工作人员进行质疑,她甚至直接跟该公司总经理理论。尽管最后为自己争取到了一定的利益,但与她所期望的相比,依然遥远。

      这件事对李玲玲的自信心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她为此一直耿耿于怀。让她头痛的事还不止于此。因为习惯了老板的生活,李玲玲对该公司严格的考勤制度十分不理解。该公司是典型的“朝九晚五”式的企业,员工上下班都要打卡。这让李玲玲的活动大受限制。她不止一次表达自己的不满,但该公司最终并没有为李玲玲一人“开绿灯”。

      还有一些小事也让李玲玲觉得不舒服,例如,她经常开着自己的爱丽舍轿车,为公司的事跑遍武汉三镇,可公司也没有觉得欠她一个人情;某些干部工作方法简单,脾气粗暴,与李玲玲在沟通的过程中发生一些误会等等。这些事虽小,换了一个普通员工也许能够理解,但让至今依然是一家公司老板的李玲玲难以接受。

       尽管有些小烦恼,但经过了大起大落之后的李玲玲,如今的心态变得十分平和。在回顾自己这几年的经历时,李玲玲说:“我没有在鲜花和掌声中迷失自己,我也不应该在荆棘和坎坷中失落自己,现在我可以很坦然地说,我经受住了鲜花和掌声的考验。同时我也经受住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的磨砺。那么现在,还有什么能击垮我,阻碍我前进的路呢?”

      是啊,当这个年仅26岁的女孩面对人生的起伏依然如此坚定不移时,社会还有什么理由不给予宽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