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务预警:让财务远离风险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6-2-10 12:07:14
    文章录入:网友(None)
  •     两个真实的故事 
    谈到财务风险预警,傅俊元先给记者讲了两个发生在他们内部的真实故事。 

    在制度实施前,一家子公司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却不考虑资金风险盲目借贷,结果造成不能按期归还银行的借款本息,发生了重大财务危机,给集团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事后,财务人员对当时该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得出的结论是90分,处于危机区(红灯区)。 

    而在实施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后,集团内的一家子公司为扩大再生产,需要总公司提供巨额担保以便向银行借款。对于这项重大决策,总公司派人进行了详细评估,发现该公司的财务风险状况均处于预警区(黄灯区),有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经过进一步的分析,认为造成该公司处于预警区的主要原因是收款周期比较长,收款的滞后性导致企业需要垫付大量的生产资金;另一方面,该公司不断加大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但又大量占用流动资金借款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鉴于这种实际情况,总公司拒绝该公司的巨额担保要求,提出增加该公司的权益融资比例、加强公司应收账款管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等建议,以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根据上述建议,在该公司召开的董事会上推出了增加股本的有关议案,对改善公司的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达到了既防范风险,又解决问题的目的。 

    大“船”更应注意避风浪 

    “当集团内企业出现财务状况恶化的迹象,预警功能发出预警信号时,可以提醒企业经营者尽早采取措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财务状况和财务结构,化解财务风险。”傅俊元对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作了这样的解释。 

    而且,通过整套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详细记录财务风险的发生缘由、解决措施、处理结果等,弥补企业现有财务管理及经营中的缺陷,变事后控制为事前、事中控制,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他认为,现代企业发展到企业集团的规模后,如果单个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就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造成整个集团的重大损失。因此,为充分发挥企业集团获取规模效益、增强抵抗风险能力的作用,作为集团核心企业的母公司,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对集团各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监管和控制就显得非常必要。 

    10项指标保“平安” 

    中港集团的财务风险控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财务风险控制指标体系、财务风险预警、财务风险评估与识别、财务风险报告与分析等诸多方面。 

    其财务风险控制指标体系以企业偿债能力指标为基础,分为主要指标和辅助指标,共10项。其中主要指标包括: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比重、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辅助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对外担保占净资产的比重等。 

    同时,内部各单位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根据需要增加财务风险控制指标,建立健全本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指标体系,但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上各项指标。 

    红、黄、绿三级预警 

    “目前我们的财务风险预警分为三个级别”,傅俊元解释道,“这三个财务风险预警区间分别为安全区(绿灯区)、预警区(黄灯区)和危机区(红灯区)。指标在安全区,表示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小;指标在预警区,表示存在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指标在危机区,表示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大。” 

    在具体实施中,中港集团总公司根据各单位近三年来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参考同类企业和行业平均水平,结合市场情况和金融环境等宏观因素,定期公布各单位的财务风险预警区间。 

    可操作性、实用性最重要 

    对于财务风险预警,傅俊元认为可操作性、实用性最为重要。因此,中港集团没有采用理论界流行的单变量预警法和建立模型法,而是根据公司实际选用了财务报表模型为主的评分预警法。 

    据介绍,中港集团规定各单位应按季度计算本企业各项财务风险控制指标,并分析本期与上期的变动差异,对变动异常(幅度超过10%)的指标要进行专项分析,并对风险进行识别,对于增加的财务风险要查明原因并做出说明。 

    对于同时有三项以上(含)主要指标处于“黄灯区”以上的单位,视为存在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应进行财务诊断,做出专题分析,限期消除风险因素。 

    对于同时有三项以上(含)主要指标处于“红灯区”的单位,视为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大,总公司将进行专题调研,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自己打分的印象最深刻 

     “每年7月底前,年度决算结束20个工作日内,各单位分别计算本单位各项财务风险控制指标,并编制财务风险评分表,报总公司。”傅俊元说,这已经成了中港集团的一个惯例。但其中重要的是,这种自己给自己财务风险状况打分、自己分析自己问题所在的过程给人印象最为深刻,而且养成了今后每做出一项决策都要掂量掂量的习惯。 

    如果各项指标存在变动异常(幅度超过10%),或同时有三项以上主要指标处于“黄灯区”或“红灯区”的,以及财务风险评分结果在40分以上的,各单位就应上报由财务负责人和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字的财务风险分析报告。该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本单位财务风险所处的级次;二是指标当期值与上期变动情况,以及发生异常变动的原因;三是指标处于“黄灯区”或“红灯区”的原因分析;四是降低财务风险和改善财务状况拟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风险控制与年薪挂钩 

     “各单位负责人对本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负责”,傅俊元特别指出,“各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情况与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考核挂钩,作为兑现奖惩的重要依据。” 

    目前,中港集团内部各单位对自身财务风险实行动态控制,并建立起了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具体执行中,对于同时有5项指标处于“红灯区”或财务预警评分结果在70分以上的单位,应限期整改,改善财务结构,降低借贷规模和负债比例。如在规定时间内不能达到整改要求的,总公司将采取限制其银行借款、不予审批投资项目、不予提供借款担保、核减当年工资总额等措施。 

    风险预警不能过于教条 

    实施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否会造成企业经营过于保守呢?记者向傅俊元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确实有这样的情况,但只要把握好一点就可以避免过于保守的极端倾向,那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绝不能过于教条,因为财务预警机制只是辅助决策的一种手段,不能一看有风险就完全放弃。”傅俊元告诉记者,“有时风险越大利润也就越大,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有时明知道风险很大、甚至亏本,但可能为了企业长远发展也要把一项订单拿下来。不过,前提是我清楚地知道我是有风险的,而且这一风险能通过合理方式由集团全体共同分担,并加以控制。” 

    财务工作最好做到适度超前 

     “推行一项措施必须要条件成熟”,傅俊元认为,“财务工作必须要有其他工作配套,最好做到适度超前,过于超前会由于时机不成熟而搞不好,滞后了显然会制约企业发展。” 

    通过近四年的实践过程,傅俊元认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有效运行同样需要其他工作相配套,有着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一是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是预警机制有效运行的基本保障;二是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是提高预警能力的有效途径;三是加强财务监管,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是准确预警的关键;四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谈到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未来,傅俊元说,我们的目标是在全新的软件平台上实现财务风险的实时预警,能够在任何时间调出每一个子公司的财务数据,对其进行实时分析,这样才能更及时地防范风险,保障企业的安全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