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在何处?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6-2-18 1:01:15
    文章录入:益农发展


  •     [天地五色石] 于 2006-02-17 15:58:01上贴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一件实事,也是一件好事,是一项伟大的民心工程。要把这项工程真正落到实处,办到农民心坎上,取得农民的信任,最终达到推动农村经济工作二次腾飞,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目的,现在有许多奠基性的根本工作需要扎扎实实去规划,认认真真去实干。

       

        我个人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有取2006的含义,也希望从今年开始,国事昌,国运顺!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致力于新型农民的培养和教育

       

        新型农民的标准是什么呢?首先是生长、生活在农村,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了解中国农业的现状,具有推动农村发展的历史使命感的青年农民。其次,喜欢学习,追求知识,掌握了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具有了用知识武装的头脑,善于尊重规律,务实肯干,热心于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第三,富有远见,创造创新,具有开创农村新局面的胸怀和气度,善于团结群众,公而忘私,勤劳致富。第四,热爱祖国,放眼全球,具有敏锐的市场开拓意识,善于捕捉国内外市场信号,积极参与农产品的国际贸易,能以国际市场为舞台,推广中国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业的国际竞争实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文章。它不仅是关系到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也是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民族未来发展的战略问题。要作好这篇大文章,人才的发现和培养,新型农民的培育,就成为首要的核心问题。因为,在一切生产力发展的要素中,人的因素,是最积极、最活跃、最富有创造性的因素。新农村建设,归根到底,要由千千万万个具体的人来组织实施,人的素质就决定了最终的成效。

       

        因此,在农村大力推广和发展教育,消除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尤其是青年农民的知识、技术、技能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职业技术教育向农村延伸,为农民服务,就显得尤为迫切。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接轨,和农民接触,就显得格外需要。我提议,应该探索打通城乡二元结构的路径,实现城乡的无障碍对接,把城市文明的建设成果,及时传导到农村,让农民也有机会分享现代文明的人类财富,逐步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培养他们的现代意识。

       

        如今,我们看到,国家和政府已经为新农村建设做了大量基础性、前瞻性的工作。已经和正在着手进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的免除工作,中西部地区得到中央的大力扶持,教育上现存的地域差别,地区不平衡现象正在消除,农村孩子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得到切实的保障。与此同时,还在许多高校,对种田能手、农民专家,开办面向农村的研究生学历教育,为培养新型知识农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村村通工程的建设,实现了信息进农家,大大缩短了农村和外界的距离,创造了让农村融入信息化时代的条件。为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较为完善的教育学习的物质基础。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建立土地使用和调节的新机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一项惠及子孙后代的大事业。一方面,它关系到土地经营权的相对稳定,从而调动农民追加投资的热情;另一方面,关系到土地经营权的动态调整,以便更好地发挥现有土地的增值潜力。因为出生于农村,我深深地了解几千年来,农民沉积在土地上的感情和寄托。随着城乡二元结构逐渐打破,一部分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从事第三产业,并在城市站稳了脚跟,搞起了产业化经营。

       

        于是,在农村出现了大量撂荒土地,可是由于承包经营权的限制,具有耕种能力的青壮年劳力却无法耕种,导致土地长期闲置,白白浪费了有限的资源。这些青年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打架滋事,对农村社会风气也造成了不良影响。我建议政府要对土地进行宏观调节,对闲置土地调查摸底,实施二次承包,减少因为制度约束导致的不合理浪费,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不但是保护耕地的有效途径,而且有利于农村和谐风气的形成。

       

        土地,是农业的命脉;土地,也是农民的命根。工业建设,城市改造,都需要大量土地,和农民争地现象在有些地方时有发生。科学、合理地安排建设用地,严格审批,限制奢侈性项目(比如别墅)用地,这些都对保护耕地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正面作用。农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就希望政府坚持采取措施,长期贯彻执行。

       

        三、社会主义农村建设,要倡导农村道德文化建设的新风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一件波及亿万农民、影响深远的大事情。它关系到每个农民的今天,也关系到每个农民的明天。它不但影响每个农民的生存状态,而且影响每个农民的生活质量。当温饱问题得以解决后,人们的追求更多地转向了丰富的精神世界,对非物质文化的眷恋,对道德水平的敬慕,对个人修养提高的重视,成为今天农村青年追求的主流。

       

        我提议,新农村建设,要顺应这一历史潮流,把把农村道德文化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根据传统道德文化在农村流传久远,传播广泛,深入人心的特点,大力弘扬和倡导中华民族光辉灿烂、历史悠久的传统道德文化,让道德之光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引导农村失落的道德回归,让年轻人明白尊敬老人,赡养老人,不仅是儿女的责任,而且是民族美德!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靠,逐渐成为我们社会的时尚。

       

        在广大农村的一些地区,人口正趋向于老龄化。由于年轻一代大量外出打工,老人不仅承担了耕种土地的义务,还要承担照看下一代的任务,生活的担子很重。也有个别年轻人只顾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拒绝赡养老人,致使有的老人晚景凄凉。这一现象对构建农村最稳定的单元――家庭和谐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盼望政府能予以重视,研究制定政策加以解决。老人,已经流过汗,甚至流过血,我们不能让老人在耄耋之年再流泪!

       

        无论任何时候,对一个民族来说,民族道德不能丢;无论任何时候,对一个个人来说,社会公德不能丢。我想,经过一段时间的道德教化,初步建立起农村经济发展和道德文化进步的良性互动,让农民活出一种精神来,活地有滋有味。我们期望,尊德、守法、讲道、创造,能永远成为农村良好社会风气的一部分。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强化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新体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无疑是一场农村基层组织结构的大变革。它不仅关系到选拔什么样的人带领农民致富的问题,还关系到未来基层政权在农村的威望和号召力。因此,这项民心工程重点应选拔一批熟悉农村,热爱农民,政策水平强,知识层次高的优秀共产党员,去充实农村基层组织,把先进性教育的成果带到农村,让农民不只从农业税的减免中,切身体会到新农村建设的好处,而且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变化,对未来新农村建设充满期待和信心。

       

        同时,我想,强化农村基层组织,更应体现农民自身的代表性,大力吸收新型青年农民进入基层政权。在这里,我提出四个衡量标准。一是,在选“能人”还是选“德者”二者之间权衡,我个人倾向于弃“能人”选“德者”。因为只有“德者“才具备天下公心,才能很好贯彻和倡导农村公平,而公平是农村社会和谐的基础。我在农村老家看到,所谓“能人”当了村长以后,大兴土木修建庙宇,反而给百姓造成很大负担。二是,在用“商人”还是用“贤人”二者之间权衡,我个人倾向于弃“商人”用“贤人”。近年来,农村出现了一种不太正常的现象,谁有钱谁就当基层领导,甚至有的商人用钱贿选当村官,结果产生了农村公共权力商业化的倾向,对村民感情造成伤害。用“贤人”,则可以极大的防止农村公共权力异化,也可以有效的制止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三是,成员构成多样化、年轻化。既要保证上级党组织对农村基层的绝对领导,保障新农村建设政令畅通;也要发挥广大农民参与村政乡务的积极性,充分发扬民主决策的热情,让新农村建设充满新气象。四是,任期目标化,群众满意制度化。组织内部每个成员,根据权责明确的要求,制定任期考核目标,以群众满意度作为唯一标准,奖优罚庸,培养一批一心为民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把新农村建设的春风吹向广袤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新水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无疑是一次农村社会生活层次的大促进。它不仅关系到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科学布局问题,而且还关系到农村迈向小康社会的进程问题。城镇化建设,作为农村发展的一项国策,既具有链接、延伸、辐射的功能,也具有带动产业化、发展规模化、导向工业化的功能。综观国内外的发展史,城镇化的过程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不失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条有效途径。

       

        我建议,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一要把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农村集贸市场升级建设能动地结合起来,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做到对土地的有效利用。二要把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调动农民参与建设,投资受益。三要把农村城镇化建设和环境保护完美地结合起来,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友好相容。四要把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天然地结合起来,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相映成辉,相得益彰。经过科学论证,政策统筹,把农民无序狂热的建房热情,引导到合理有序的城镇化建设上来,纠正农民自身建设的盲目性,有效地节约和利用资源,切实保护好耕地。最终,让农村经济更加殷实,为进一步工业化发展,做好现实准备;实现城镇化水平的显著提高,为宏观经济进一步腾飞贮备充裕的物质基础。

       

        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的新制度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一项深得民心的大工程。它不仅关注的是民生问题,它更体察的是民情。老百姓的诉求,是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我们看到,针对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医疗合作制度、大病保险制度,乡村统筹制度等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都正在试点推广的过程之中,政府的温暖和关怀正以各种形式被送到千家万户。

       

        我建议,各级政府、医疗卫生机构,一要加大宣传的力度和强度,让广大农民深入了解这些制度的好处,并自愿参加,和政府一道精诚合作,建立起利国利民的农村医疗新制度,增强农民的医疗保障意识。二要重建和提升乡村卫生院、保健站的医疗应急保障功能,大力引导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充实这些医疗机构,提高乡村医生的行医能力和水平,力争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治疗一定让农民放心,切实减轻农民的医疗负担。三要充分发挥农村老中医、祖传秘方的作用,搜集整理,挖掘抢救,教学推广,使之为广大农民服务。四是要合理采用市场对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制定鼓励政策,引导大医院在人口密集、需求旺盛的大型集镇,建设分院或门诊点,让乡村人也能享受到大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党和政府组织实施的送医疗卫生下乡活动,就深得农民的喜爱和赞誉。要是能经常化,效果将会更好!

       

        夜已经很深了,可是我依然思绪澎湃,心潮难平。写到这里,想写的六个方面都涉及到了。可是,我仍然感到还有许多话要写,还有许多意思没能完全表达清楚。但愿我的想法能对政府和总理有用,能对新农村建设有用,哪怕是一丝一毫的作用,我也会很高兴!这两天一夜的闭门苦思,虽然辛劳,但也有甜蜜!

       

        2006年2月17日,这是一个雪后晴朗的日子,阳光普照,大地洁白,山川秀美。当我来学校准备上网提交文章时,突然看到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扎扎实实规划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仔细地捧读之,倍感激动,总书记提出“培育造就新型农民”的观点,真是太好了,字字句句,都体现出党和政府把新农村建设提到了事关全局的战略高度,让我这个农村出身的人,深受鼓舞:几千年来,农民祖祖辈辈就盼望这一天啊!2006,农民的福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