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业了 我们创业吧!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6-9-6 20:25:40
    作者:唐丽 文章录入:网友(棠)


  •       毕业了 我们创业吧!

       

          去年,一股由“土得掉渣烧饼”引发的“烧饼旋风”席卷全国多个城市,而作为烧饼的制作者——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晏琳俨然成了众多渴望创业的大学生崇拜的对象。将智力要素转化为生产力,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亮点。

       

       

       

        时下正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寻找就业方向的时候,一些勇气可嘉的大学生义无反顾地选择创业的道路,大学生创业风潮逐渐盛行。

       

          创业心态 无奈而无目的

       

          日前,前程无忧对大学生创业的调查显示,15.9%的大学生认为创业只是作为过渡,而选择“走一步算一步,没有目标”的也占到26.2%。可见,近半大学生对创业的风险和艰难预料不够,创业目标也不够明确。

       

          记者对四川大学校园里的4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访问,虽然他们大多表示对于大学生创业有兴趣,但大多数人只停留在想法上,真正付诸行动的却不多。调查显示,有6名大学生表示“写过创业(商业)计划书”,8名大学生表示“自己能够主动地寻求创业信息”。另外,所有的被访学生非常希望学校有创业指导课程,31名大学生认为创业最大的障碍是“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经验成为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一大障碍。此外,11名大学生觉得自己目前的知识和技能还不能满足创业的需求。

       

          事实上,创业可以让人在短期内实现从“职业”到“事业”的转型,当“小老板”的诱惑常常让不少人在面临职业选择时,心中的天平向创业倾斜。其实,除了虚荣心,这些年轻人也是迫于严重的就业压力下无奈的选择。

       

          创业心声 我被“创业”撞了一下腰

       

          对于大学生创业,有这样一个比喻法:与其1000个人去抢坐一个“工作”的座位,为什么不干脆给自己造一把椅子坐?然而记者在听了以下两位大学生创业故事后,也能体味创业的艰辛与酸楚。

       

          【创业故事一】

       

          子承父业卖茶叶

       

          “不忙着采访,先坐下喝杯茶。”彬彬有礼、不慌不忙这是小陈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去年年底,毕业于四川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小陈,在人民公园附近盘下了一间近70平方米的二层小店,开启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份事业———卖茶叶。

       

          “去年毕业前,我试着找了几份工作,但都不太理想。于是,我就子承父业,在这里开起了茶叶店。”小陈说,他的家乡盛产茶叶,他的父亲很早就在成都做茶叶批发生意。在他的一再坚持下,父亲给了他3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为了扩展销售渠道,小陈还动手创建了自己的网站,把茶叶搬到网上去卖。从最初的保本经营,到现在每月最多有近万元的盈利,小陈对小店的未来充满信心。

       

          【创业故事二】

       

          准女硕士的教训

       

          一个多月前,刘旭低价盘出了经营一年多的奶茶店。再过两个月,她将重返校园攻读硕士学位。

       

          装修店面、购买原料、烹制食品、设计招牌……小店的每一件事情,刘旭都要亲自动手。在她眼里,这个不足10平方米的奶茶店更像是她一手带大的孩子。

       

          说起当初为什么决心开奶茶店,刘旭的回答特别坦率:“找不到好工作。”刚刚当上老板的前三个月,刘旭显得信心十足。然而,小店的生意一直没有起色,刘旭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时常偷偷躲在被窝里流泪。朋友和家人都劝她尽早放弃,不要再浪费时间。可生性倔强的她,无法接受自己的第一份事业就这样半途而废,于是,她依然坚持每天7点起床上农贸市场采购,冒着高温在油炸炉前为客人烹制食品,中午守在闷热的店里凑合着眯一会儿觉,晚上10点关门后再摸黑骑单车回家。可即便如此,因为缺乏实战经验,加上店面不菲的租金,刘旭还是很难达到收支平衡。她说:“也许我真的不适合创业,但我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几天前,刘旭的奶茶店又重新开张,除了换了一面新招牌,以前的装修还基本保留。现在的老板也是两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开业当天,刘旭送去了一对花篮和真诚的祝福,“我被‘创业’撞了一下腰,但感觉很值得。”刘旭告诉记者。

       

          【创业故事三】

       

          创业“过来人”的信心

       

          在世纪电脑广场从事电脑、MP3等产品经营的老板马龙昔日正是从“创业新人类” 一步一步走过来的,马龙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感触颇深。“大学生创业首先欠缺的是资金;除资金外,第二个问题就是管理,由于刚毕业的学生没有管理能力,几个人合伙开公司,人员管理不免混乱,分工不明确,意见不统一就闹矛盾,最后只能选择散伙;第三个问题就是缺乏经验,大学生刚刚步入社会,很容易上当受骗,马龙创业第一年就被骗了三万元,但他通过别的方式融资算是挺过来了,非幸运儿则只能关门。

       

          马龙告诉记者,现在各行各业步入了规模化的话语权时代,白手起家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现在许多大学生业使用的是“空对空****技术”,他们空有创业的梦想,却连计划书都不会写,其实,工作也是给自己创业积累经验和原始资金。不过现在的大学生干劲很足,“我相信‘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马龙信心十足地引用了一句毛泽东的诗词。

       

          本报记者 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