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买原始股我遭遇了“杀熟”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6-9-22 12:31:59
    文章录入:网友(任我行)


  •       昨起对"原始股"骗局进行追踪报道,一天内20多位读者致电本报——

       

          本报昨天开始对"原始股"骗局进行追踪报道,一天时间内就接到了20多位读者打来的举报和咨询电话,记者从不少读者的亲身经历中了解到,尽管同样打着承诺境外上市的幌子,但电话"钓鱼"的方式似乎已经不那么"灵光"了,取而代之的"杀熟"成为"原始股"销售的"新模式"。这20多位读者中的大部分人,都是通过朋友购买的"原始股"。而他们共同的疑惑就是---我是不是上了熟人的当?

       

          打电话到报社来的杨先生告诉记者,去年11月,一位在某投资公司工作的朋友向他推荐了一只即将于今年8月在境外上市的陕西一家有机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每股的定价为4.3元,当时还承诺有10000股送1000股的分红,杨先生最终决定购买了10000股,但到现在还没有接到分红的通知。然而,让杨先生没想到的是,到了今年8月即承诺上市的日子,他的朋友突然通知他,因为公司前段时间收购了两家企业,所以推迟上市计划直至今年年底。

       

          杨先生告诉记者,推荐他买股票的朋友也买了这家公司的"原始股",而且这位朋友还到该公司的厂房去考察过,设备厂房都有。他问记者,这种情况下他是不是受骗了?

       

          而今年4月底购买了两只"原始股"的王先生也有同样的遭遇。略有不同的是,中介公司给了他更远的承诺,2008年他买的股票才会在美国上市,而且其中一只股票仅仅是口头承诺,连交易的合同都没有。另外一只倒是有一份3年之内未上市即可退还本金的书面合同。

       

          陈老师1993年也购买了一只实业股份公司的原始股,甚至当年还进行了一次分红。现在13年过去了,此后再无这只股票的消息。

       

          致电本报的大部分读者表示,买这类"原始股"之前对于要购买的股票的情况都没有充分的了解,对于境外上市的概念更是一无所知。直到看到本报刊登的《买非法"原始股"谨防上当》的报道后才有了警觉,并向本报询问,自己是不是上当受骗了?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对此,记者采访了西南证券的分析师张刚。

       

          张刚告诉记者,"原始股"诈骗一般分为两种:一种股票本身就是假的;另外一种则是在股票上加了很多光环,比如境外上市,而光环一般都是"虚"的。兜售"原始股"的推销者一般都是大做承诺,隐瞒其风险。实际上在境外上市的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投资者也很难求证。

       

          如果遇到了被欺诈的情况,投资者该怎么应对呢?张刚强调,"原始股"被欺诈的取证是比较复杂的,任何口头承诺和不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合同都是无效的,必须有加盖公章的合同原件,一定要对什么时候去哪里上市等承诺有明确的规定等等。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