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帖]发挥优势智能,促进全面发展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7-11-16 16:35:01
    作者:赖老师 文章录入:网友(赖老师)
  • 从教近20年,心中积存了深深的忧虑:传统教育中的“精英主义”剥夺了多少孩子的“学习权”,使得一个个原本灵动的心灵变得呆滞,原本活跃的思维一步步走向平庸。教师注重的是考试成绩,关注的是“你的智商有多高”,而学生智能的现实状态及其丰富内涵却很少有人问津。多元智能理论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曙光。它变“精英教育”为“大众教育”,为每一个孩子铺设了一条金色的成长之路。

      多元智能的本质是因材施教。材,就是学生。只有在全面了解学生智能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教育和指导,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但是,怎样才能发现学生的智能特点呢?有一位
    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者曾经幽默地建议,判断孩子最发达智能的一个好办法是观察他们在课堂上的“不规矩表现”:语言智能发达的孩子老爱说话;空间智能发达的孩子爱涂涂画画,发呆冥想;人际交往智能发达的孩子善于与人交往;肢体运动发达的孩子爱做小动作。这些课堂上特殊而不规矩的表现其实是一种信号,是学生在向教师表示他们具有这些特长,希望被老师认可并接受。懂得了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后,我对学生宽容了,也开始充满信心了,不再将他们的“不规矩”视为烦恼,而是将其变成意外的惊喜,变成发展学生智能强项的切入点。因材施教,用多元智能的眼光看,就是发挥他们的强项,带动其弱项,努力使他们向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

      在我任教的一(1)班,有一位叫小明的小男孩,因父母的工作单位离学校太远,便一直住在爷爷家。老人年迈,文化程度也不高,无力辅导孙子的学习。加上小明天性好动、爱玩,课堂上又不注意听讲,时常随便说话,随手涂画,考试成绩常常落在最后。下课他还经常拿着饮料瓶子追打同学,引起同学的不满。对他批评说教,效果不明显,特别是有一次,我感触很深。那是他刚入学一个多月时,学校举办运动会,我组织学生到操场观看开幕式的体操表演。小明同学不按要求站在规定的位置,总是往前挤,挡住了其他同学的视线。我便严厉地劝阻他,并勒令他站在最后边。不一会儿,就有学生报告,小明骂老师了,他说:“老师真无聊”。我猛一听到这话,心里有些生气,但我很快就冷静下来了。我慢慢向他走去,看到他胆怯的目光,突然意识到自己刚才是在耍教师的权威,对他的严厉批评是带有偏见的。以为他学习成绩不好,就什么也不好,所以对他也就没好气。难怪他会说老师无聊。表面上看这个小男孩嘴巴挺厉害,其实是我忽视了他。

      从此以后,我开始关注他。他在课堂上爱说话,我便有意叫他多发言。没想到时常有精彩之处,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特别是在一次公开课上,他声情并茂的发言和独到的见解,让我差点儿流下了眼泪。那次公开课的规模很大,下面坐满了听课的老师。学习的课文是《升国旗》。我努力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智能强项,使学生的情绪达到最佳状态。其中有一个环节是放《国歌》的音乐,学生起立敬队礼,眼睛注视图画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过后提问:听着国歌,敬着队礼,看着国旗,你是什么感觉?同学们纷纷发言:我很高兴,我很激动,我很幸福。小明同学却说:“我想哭。”听他这么说,我一下子紧张起来了,不知他要说什么。环视了一下在座的听课老师,发现他们竟向小明同学投去惊喜的目光。我马上领悟过来,应该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允许他们有不同的看法。于是我温和地追问:“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这时,我看到他的眼睛湿湿的,嘴里慢慢地说道:“看着红色的国旗,我想这是革命者打仗时流的血染红的。他们牺牲了,可是我们今天过得多好呀!我好难过。”听着他稚嫩、不太通顺的话语,我的眼眶不由得湿了,这是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呀,我差一点埋没了他。此后,在装入学生成长袋的“说的能力”评价反馈表上,我毫不犹豫地给小明同学打了最好成绩“优”。这个前所未有的成绩,对他而言,是“零”的突破。他和家人又高兴又激动,非常感谢老师的认可和鼓励。
          紧接着,我校一年一度的艺术节来到了,这可是学生们发挥特长的大好机会,也是我们教师发现学生智能强项的最佳时机。为此,我精心准备了艺术节动员会,不仅鼓起了孩子们的干劲,也调动起了家长的积极性,他们的共同参与,使孩子们有了更宽广的活动空间。一个星期后,同学们陆续交作品了,小明也送来了一张画,画了一只可爱的米老鼠,活灵活现的,很招人喜欢。他说:“我下星期还要画一张画。”果真,他说到做到,第二张画又送来了,题为《奔跑》,碧绿的草地上,一只梅花鹿在向远处的城堡奔去,它脖子上的鲜红的领巾,随风飘扬,多像鲜艳的红领巾呀,这也许蕴含了作者渴望戴上红领巾的愿望吧!绘画作品评选结果出来了,我班送交的20多幅画中,有8幅作品在校园里展览,其中就有小明同学的两幅。那幅《奔跑》还获得了校三等奖。颁奖大会上,小明同学的奖状在我眼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在艺术节上的出色表现,使小明同学成了班级里的“艺术明星”,同学们对他另眼相看,他自己有了自信心,他的父母也重视他的学习了。在校园里,他的表现变了样:再也看不到他拿着塑料瓶子追打,反倒时常见到他捧着彩色的画书,和同学一起看呀,说呀,笑呀。他各科的学习有了进步,作业都能按时完成,字迹也工整了。更加可喜的是,他把自己绘画的特长用到了语文课的学习上。

      加德纳说:“所谓科学的教育,就是发展儿童的优势,增强儿童薄弱环节的教育。”对于学生,如何用他的智能强项带动他的薄弱环节,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这是我反复思考的问题。如我在上《家》这篇课文时,为了调动起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智力优势,便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发挥自己的特长。有的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的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内容,还有的同学把课文配上乐曲来歌唱。小明同学喜欢画画,高兴地拿起纸笔,根据课文内容画起了画:“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他想象中的蓝天、白云、树林、小鸟全都跃然纸上。在与大家交流自己的画时,他不知不觉地背下了课文。最后,再把词语“蓝天”“白云”等对应着写在图旁。就这样,他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学完了课文。    

      从小明同学这样一个有个性的学生身上,我真实地感受到,利用多元智能教与学不仅是一种理想,也是真真切切的现实。它让我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都是可造之材,只要提供合适的教育,他们都能成功。

      多元智能理论使我经历了一次教育理念的脱胎换骨:对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我再也没有以往的嫌弃和冷淡,而是倾注了更多的热情和耐心;总是站在多元的角度观察学生,引导他们向着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我心中始终坚信:多元智能的实施,定会换来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释放。这难道不正是我们教育者所期待的最丰厚的回报吗?

    案例评析】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篇文章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在标题上就给读者以反差和悬念。原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给这位老师带来的最大震撼,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规矩的表现”很可能就是他们的智能长项所在。比如,语言智能发达的孩子老爱说话,空间思维智能发达的孩子爱涂涂画画、发呆瞑想,人际交往智能发达的孩子爱与人交往,身体运动智能发达的孩子爱做小动作等。这些课堂上特殊而不规矩的表现其实是一种信号,是学生在向老师表示他们希望如何被教授。一个叫小明的小男孩,引发了教师对上述见解的理解与思考,帮助教师从定见中摆脱出来,重建对原先认为的“顽劣”学生的信念。在一次次互动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彼此发现了更好的对方和自己:再顽劣的孩子,也有值得肯定的优势,习以为常的日常教学,可以更有创意。改变由此而来。    

      换个角度看待学生和教学,“改革”,真的是可以操作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篇文章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在标题上就给读者以反差和悬念。原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给这位老师带来的最大震撼,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规矩的表现”很可能就是他们的智能长项所在。比如,语言智能发达的孩子老爱说话,空间思维智能发达的孩子爱涂涂画画、发呆瞑想,人际交往智能发达的孩子爱与人交往,身体运动智能发达的孩子爱做小动作等。这些课堂上特殊而不规矩的表现其实是一种信号,是学生在向老师表示他们希望如何被教授。一个叫小明的小男孩,引发了教师对上述见解的理解与思考,帮助教师从定见中摆脱出来,重建对原先认为的“顽劣”学生的信念。在一次次互动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彼此发现了更好的对方和自己:再顽劣的孩子,也有值得肯定的优势,习以为常的日常教学,可以更有创意。改变由此而来。    

      换个角度看待学生和教学,“改革”,真的是可以操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