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企业涅槃重生取决六大因素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8-11-26 21:52:20
    文章录入:网友(任我行)
  •    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有愈演愈烈之势,虚拟经济的危机已经逐步向实体经济侵袭,如何“过冬”成为当前的主旋律。这其中,作为实体经济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更大。小船难敌大风浪,中小企业如何才能在危机中保存实力,等待春天的到来?“崔新生产业投资理论实验室”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给出了这样的解答。

      报告认为,中国中小企业能否在这一次美国金融震荡波及过程中保全自身、甚至找到自己的转型之道,需要注意六大因素:

      企业产业安全。当前,中小企业、特别是出口加工型企业被外力重创,生死因素在于没有产业安全意识。企业生存和发展全部依赖跨国公司和国际市场的“恩赐”,自身没有任何防御能力。对于这一点,报告认为,这并不是因为金融震荡引起,而是在此之前就已经命悬一线。其实外需一直存在,即使这一次金融震荡在美国国内波及最大的是中产阶级及以下的低层收入阶层,他们是消费中国制造的市场主力。随着美国政府的努力,这一群体的消费能力会慢慢复苏,但之后消费的是不是中国制造,则另当别论。

      产业竞争力。中小企业基本由出口加工业和重污染企业两部分占据较大份额。但报告指出,此时政府更需要从长远发展和培育市场方面,为这些企业进行产业重塑、提高产业竞争力方面,给予积极支持。比如这次倾向于环保产业的投资计划,无论政府、还是企业,均需要从观念和指导方针方面,引导中小企业实现战略认识和新的增长模式的转变。

      产业投资规划。报告中表示,财政强力投入拉动涉及到投资安全,而保证投资安全的基本要求,就是如何具有一个匹配的产业投资规划。产业投资规划不是产业规划,是投资与产业之间的绩效考评和衔接机制。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型企业,需要通过产业投资规划引导其进行增强自身产业安全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投资。比如华北制药(600812,股吧)集团进行50亿再投资,则不能以纯粹的扩大生产而进行制造层面的投资,应该从长远发展为出发点,多培育自主创新产品的研发,以减轻、或者不依赖外来品牌作为投资规划。

      环保是生产力。环保与企业发展形成矛盾关系,是世界性的认识错误,无论是国际间组织,还是如壳牌这样的跨国能源企业,均把环保作为企业某种“被迫”之举,自觉不自觉地将企业经济效益与环保投入放在对立的位置上。即使政府部门,也将环保作为一种硬性指标对企业加以约束,这一点对于中国中小企业有欠公平。如果这样下去,即形成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才有“资格”和能力进行环保投入,而中小企业则永远处于被“制裁”阶段,十分不利于企业生存和成长,特别是对于中国政策驱动性的市场经济改革取向,政策不加以引导而一味任中小企业自生自灭是政府行政责任的缺位。

      市场功能与政府责任。当市场失效时,就到了政府应该发挥作用的时候了。这一次美国救市和中国政府一系列财政和金融政策的突然转变,无疑就是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所采取的非市场化手段。报告称,无论是救市或者政策取向突变,其目标仍然是还市场以更有效的机制,并不是因此而取代市场功能。

      中国在对外部经济危机评估做出之前,政府责任与市场功能之间的系统衔接机制和工具基本属于空白。什么是政府的行政责任,以及什么属于市场本身自动纠错功能,均未来得及完成预设安排。外部经济危机也许被非理性地夸大了,或者有许多即使没有发生外部危机,同样也会在内部存在和发生类似的现象。

      可持续融资机制。报告表示,对中小企业的财政和金融扶持政策,不能从“特”处着手,如同对公有经济不能特殊对待一样,对以非公有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同样也不宜采取特殊政策刺激。真正体现公平市场特殊对待,应该从战略发展和产业竞争方面有所侧重。将对中小企业培育作为发育和孵化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高度,把全球化产业优势竞争作为国家战略的头等大事。以此为前提,进行策略性和工具性的中小企业发展方向的政策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