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市十四年,我们是这样长大的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8-11-28 20:50:10
    文章录入:网友(任我行)

  •   人气指数一:大户室上座率
      春寒中的暖意:卖馄饨东山再起
      在接触股市之前,沈先生是一家建筑公司的普通员工,每个月拿着不到100元的工资,当年股票的魔力让他的财富像气球一样膨胀起来,最初他以3000元入市,在8年后身价飞跃到700多万元,并成了一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但5年的漫漫熊市路,他的股票市值又只剩下了60多万元,目前在杭州吴山广场开了一家馄饨店。
      3月中旬的一个下午,在某证券公司杭州凤起路营业部四楼的中大户室,一大半的座位空着,打麻将和扑克牌的声音代替了下单键盘的敲击声。公司业务主管告诉记者,当天到了100多名客户,接近50%,已经算是比较高的上座率了。
      在大户室里,沈先生一个人盯着四台电脑,他说,别人都到旁边的房间里搓麻将去了。他个子不是很高,灰色的西服上沾着油迹,头发有些凌乱,“我的馄饨店生意很好,股市又这么平淡,反差太强烈。”
      在1992年前后,靠60多张认购证在新股上赚了50多万元后,沈先生以每股7元多的价格买了1万多股四川长虹,在长虹涨到50多元他全部清仓,成就了自己的百万富翁之梦。后来他做深宝恒、氯碱化工等也都获得了不菲的收益。
      2000年,他以近18万股的持股量,成了一家上市公司的第9大流通股股东,当时他用几个账户共买了20多万股,成本接近每股20元。他的几位朋友也都听从他的建议,大幅增仓。但这只股票如今跌到了2元多,加上其他股票,账户里的市值只剩下60多万元。“那时,这只股票开盘就直接封住跌停,后来才知道是公司出了问题,有3亿元的亏损。”经过这轮打击,他的目光从股市里移开,在吴山广场经营着一家馄饨店。
      从2000年到现在,他最幸运的就是买了两套房子。“买的时候每平方米2000元都不到,现在都过万元了。”他的馄饨店雇佣了2个人,白天老婆打理,下午5点到晚上12点,他管店,虽然辛苦,但钱也赚了不少。至于股市里被深深套牢的股票,他说:“10元的时候都没卖,现在更不会卖了,只有在闲的时候偶尔去大户室转转。”
      “如果没有股市,我现在还是一个普通的建筑工人,最多当个包工头,股市让我的人生有了不寻常的体验,因此我并不后悔。”对于未来的股市,沈先生还是很看好的,“市场在不断完善,希望未来的投资者在炒股的时候,不会再频频踩到‘****’了。”
      
      人气指数二:证券类报纸销量
      等待的寂寞:卖报不如卖扑克快
      吴大姐,9年前退休后就在某证券公司卖报纸,顺便照看一下盘面,小炒一下股票。证券营业部附近的报纸小摊堪称行情冷暖的风向标。行情好的时候,报纸也卖得火,行情低迷的时候,卖报纸就难。
      虽然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保险资金突进股市等暖风不断,但市场对这些利好作出的反应,仅仅是数日甚至数小时的小幅反弹,上证指数至今仍然在1300点下方徘徊。
      “现在我不卖证券报纸了,改卖扑克了!”早上10点半,体育场路一家营业部门前吴大姐的小报摊还盖着帆布。她告诉记者,前天卖了6副扑克,4包餐巾纸,一份证券报纸都没卖出去。”她说,由于最近的股市一直在调整,来营业部的股民“大概减少了4成”。记者在现场看到,营业部里的桌牌摆了8桌,每桌边上还站着几个替补的人。而行情显示屏前看盘的投资者还不到30个。一位在打牌的投资者告诉记者:“我的股票被套超过一半,割肉就相当于认输,换股越勤快钱越少,还是不动为好。”
      现在的情况让吴大姐想起了1999年初的情况,当时行情也十分低迷,营业部前门可罗雀,她每个月卖报只能赚100多元,后来还是迎来了著名的“5·19”行情,“每个人都盼着捱过这段艰难的时光。”吴大姐说。
      人气指数三:经纪人月收入
      百百元月薪的日子:一种别样的牵挂
      洪业,从1991年就开始炒股,后来成了股票经纪人,经历了当经纪人的红火岁月,现在到桐庐帮朋友打理一家加油站。“现在的股市正在经历一个价值回归的过程,经纪人队伍也面临一个提高的过程。”
      “如果每个月有2000元收入,我不会出来兼职。”在电话听筒里,叮叮当当的施工声不时传来。洪业新年过后就到桐庐帮朋友看管一个加油站,月收入1000多元。说起他刚刚告别的证券经纪人生活,洪业说:“我手下还剩下12个客户,每个月交易佣金1000多元,我拿10%,一共100多元,你说还怎么做得下去?”他说,营业部同期招进去的其他证券经纪人也跟他差不多,现在基本上各奔东西了。
      据统计,2000年,全国股票经纪从业人员大概有17000人,92%为全职,8%为兼职,而现在干兼职或转业的经纪人早已经超过2成。尽管许多经纪人选择了离开这个行业,但洪叶说,他还想找个机会回来。他说,原来的经纪人采用的就是“人海战术”,现在已经慢慢向投资顾问的角色转变,给客户提供投资技巧和建议。“国外的经纪人是一个很受人尊重的职业,收入也颇丰,我相信风雨过后一定能看见彩虹,市场肯定会好起来的。”
      人气指数四:券商职员的稳定率
      回首股市香:年终奖的期盼
      李萍,某券商中层管理人员,1997年从事证券工作,前几天的“三八节”,公司发了200元的节日慰问金,拿到这笔钱,李萍马上到解百去买了一件早已看中的衣服。“现在拿200元钱比以前拿2000元的时候还高兴。”李萍说,公司去年自营盘亏损近5000万元,连年终奖都没发。
      当初,李萍从400多人中脱颖而出,跳槽到了令人羡慕的证券公司。每逢周末她都会组织培训班,只要通知往营业部的门口一贴,来的投资者就会挤破门。“那时候来听课还要交200元的培训费,大热天的,大厅里人挤人,有人都热晕过去了。”
      听培训课的人多,她的收入也不错。“每个月都会有各种补助,每季度还有6000多元的季度奖,平常不时有冷饮费、高温费等,每年有10多万元的收入。”
      现在有25年工龄的她,工资只有1300多元,每天的任务就是帮客户开开电脑,需要时与客户交流一下。她部门里原来的19个人员,现在只剩下了11人,原因就是收入太低,每个月不到1000元,最近还有几个人正打算离开。
      金通证券一家营业部的经理陈蔚兰告诉记者,“股市上常常会有板块轮动的现象,等行业逐步规范起来后,券商们的日子也会好起来的。”
      人气指数五:散户保证金
      做多的欲望:割肉出逃后再进场
      邵齐是萧山一家装饰厂老板。2001年割肉出局,4年多未碰股市,最近又把资金打进账户,打算再掘一桶金。从中国证券市场诞生开始,它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投资者,他们在这里寻找自己的财富梦想,时间流逝着,投资者的心态也随着牛熊转换不断改变着。
      2001年7月,股市从2200点的高点一路下跌,邵齐买的几只股票都被套牢,看着越套越深,他就认输出局了。谈起当时的情况,金通证券的刘先生还历历在目,因为他为了把邵齐的5万股北京化二抛掉,整整花了一天时间。“那时候行情不好,接盘很少,只好一手两手地零碎抛,还怕抛得太快把价格打压下去。”卖出股票后,邵齐立马去买了一辆奥迪,开往宁波接工程去了。
      等沪指跌破1200点的时候,邵齐正在跟一家单位谈生意,手机响了,是一个多年没有联系的股市里的朋友,邵齐说现在管理层不断出利好,但股市没相应表现出来。即使再跌下去,风险也有限。他说,他的几个朋友今年也打算进股市炒一把。
      人气指数六:新股民开户数
      激情与理性碰撞:一月新开20户
      “这星期还没有来开户的。”金通证券凤起路营业部的资金柜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上个月他们营业部一共开了20多户,平均每天1人都不到。营业部业务经理蔡祖寿先生告诉记者,1995年,他们在家电城开业的时候,开户的队伍一直排到4楼大厅,他的指头都差点被压断,一天开了几千户,忙得连饭都没得吃。
      股市的低迷也使开户数逐年下降。据浙江省证券登记中心的统计,2002年两市开户数77000户;2003年开户数24300户;2004年两市开户15500户。今年以来,各家券商自己统计,不再统一统计,但每个营业部每月的开户数也大多在30户以内。由于亏钱效应,很多投资者“远离股市”,加上房地产市场等周边市场沉淀了大量的资金,城市里股民资源基本上被开发完了,机构的资金入市节奏成为决定行情兴衰的关键因素,一位券商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