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期投资策略:买入并持有还是做波段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8-12-3 10:35:07
    文章录入:网友(任我行)
  •   最近人们常说 “买入并持 有”的投资哲学——即买入一组多样化的股票或共同基金并无限期持有的做法——已经过时了。这在20世纪90年代的大牛市时代是行之有效的,但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远没有那么美好了——此时能够取得满意的投资回报的惟一方法是正确地选择买入和卖出的时机。许多人还以讽刺的口气说,近年来投资者的策略与其说是“买入并持有”,不如说是“买入并做波段(buy and fold)”。

      事实并非如此。熊市并不妨碍“买入并持有”哲学的有效性。我们经常提及的股票长期收益既包括牛市也包括熊市的收益。这种收益吸引了如此之多的投资者投身股市,但它并不是来自低买高卖,也不要求你拥有预测市场走势的先见之明;相反,它只要求你拥有一个广泛多样化的投资组合,并将其红利用来购买更多的股票。

      实际上,熊市可以为股票带来更多的回报。如果股市从不下跌,股市就不存在风险了;而没有风险,也就没有“风险溢价”。而这种溢价正是股票相对于其他资产,如政府债券和银行存单收益为高的根据之所在。事实上,正是来自熊市末期的高收益才使股票的收益能够超出其他资产。

      选时的迷思

      市场时机论者宣称他们可以比采用“买入并持有”策略的投资者取得多得多的回报。其中有些人往往进行股票的短线买卖。但这种短线投机与其说是投资不如说是赌博。只有极少数交易者可以据此取得成功,因为这不仅需要对市场走势和心理拥有极其丰富的知识,还要有足够的运气。

      某些类型的学者,如哈佛大学的约翰·坎贝尔和耶鲁大学的罗伯特·希勒主张一种更为精致的市场时机论。他们宣称投资者应当在股价相对于收益过高时减少其投资,而在其价位低廉时加大投资。例如,投资者应当在2000年时减少其持股量,以避免随之而来的熊市。

      尽管作为“买入并持有”策略最坚定的拥护者,我也赞成投资者应当在2000年3月时卖出其持有的科技股——当时其价位已达到史无前例的天文数字。如果投资者听从我的建议,那么,随之而来的熊市就不会给他们带来惨重的损失了。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仍然不赞成市场时机说呢?

      市场时机论的问题在于它可能会使许多投资者获得低于市场平均数的回报。他们往往做不到高抛低吸,而是恰恰相反。与多样化组合投资的策略要求相对照,许多人在科技股高涨时期买入了太多的技术和互联网股票。他们正是随之而来的熊市的最大受害者。在这些股票已跌落尘埃后,许多科技股的爱好者仍死把着它们不放,希望有朝一日它们能重振雄风并证明他们原来的判断是正确的。有些人甚至宣称他们正是依据“买入并持有”策略才拒绝抛售这些已成为输家的股票的。

      但这种论证方式只能遭到真正的“买入并持有”策略拥护者的唾弃。此种策略从来不适用于单一的股票。随意挑选的一只股票,其收益通常会低于平均回报。其原因在于,一个包罗广泛的投资组合,其中走势最好的股票的收益会超出平均收益,而且其程度会远远大于走势不佳的股票。挑选少数几只股票并长期持有是一种输家的做法,并非“买入并持有”策略的真意。聪明的投资者总会把落后于大盘的股票抛弃掉,并任由其跑赢大盘的股票乘风破浪——这种做法与一般投资者的冲动之举全无共同之处。市场时机论根本不适用于一般投资者,他们总是在股价走高时信心满满,而在股价跌落时悲观失望。

      真正有效的市场时机论

      真正令我全心拥护并对广大投资者来说简便易行的市场时机论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不同的价位平均投入资金(dollar-cost average)的策略,即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向市场投入等量的资金。这意味着你会在市场低迷时买入更多的股票,而在市场高涨时买入较少的股票,并由此缓解市场周期带来的不良影响。

      结论:熊市不应当妨碍你耐心并年复一年地积累股票;如果你这样做了,你就一定会成为长线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