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操作:从一个正确走向下一个正确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8-12-10 16:13:02
    文章录入:网友(任我行)
  • 很早就想写这样一篇有关于“如何保持正确心态”的文章了,但是几次提笔都找不到感觉,好像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契入点来描述自己的经验。昨天,我和几个行内的朋友再一次聊起了这个话题,其中的一位朋友突然给我

      讲了这样几个数字,却恰好说明了本文的命题——“操作的正确才会有正确的心态”。

      我的那位朋友是一家中型券商的总部管理人员,他讲:如果按月度来看,剔除机构户之后的买进和卖出基本上都是平衡的,股民们(所有的非机构户)的月度净买进或者月度净卖出与总的资产存量相比都不会超过2%,而且净买进的月数远远超过净卖出的月数,这种情况在每一个轮次的行情运行中都是这样。更惊人的是,股民的总持仓比重很少低于80%,也很少高于95%。

      乍一听,很觉得不可思议,这是真的吗?难道行情的起伏运行竟然不会影响股民的持仓?怎么会是这样?

      朋友以去年11月至今的数据举例:

      03年11月净买进0.2%

      03年12月净买进1.5%

      04年1月净买进2.1%

      03年2月净买进0.3%

      04年3月净买进0.8%

      04年4月净卖出1.8%

      04年5月净买进1.4%

      04年6月净买进0.1%

      04年7月净买进0.3%

      04年8月净卖出0.9%

      他讲:总体上的成交量变化与大盘的运行是很吻合的,但是净买进和净卖出的情况与行情运行相比就显得温和多了,反正不管行情如何运行,总的算账,股民都是“三多”——买进的居多、重仓的居多、市值下降的居多。

      我们按照上表的数据细加分析可以发现,有三个仓位调整时间点:股民第一波加仓的时机是12月份和一月份,平均的建仓点位应该在1520点附近,而四月份的平均卖出点位则在1670点附近,可以说是微幅获利;但紧接着问题就出现了,五月份大盘在1550点位附近震荡,此时正好是在股民的增仓点位,引发了补仓的热情,可惜大盘仅仅在1550点徘徊了三周就再一次加速下行;第三个仓位调整时点就是八月份,大盘击穿1400点之后引发的部分割肉盘抛售。

      如果站在操作心态的角度来看这些数据,这三个操作时点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增仓的时点略有滞后,当然这与2003年下半年一步三回头的下跌行情特点有关,但是在11月14日启动之后30个交易日才开始加仓毕竟有些晚了,由此导致获利空间偏小,也间接影响了股民在抛出似的患得患失情节(毕竟持股时间已经有半年多了);第二个问题是五月份在1550点附近的补仓行为,结合当时的市场状况,其实大盘并没有发出明显的买进信号,相信此补仓行为很可能是因与上一阶段加仓点位重合而引发;第三个问题是八月份的割肉盘抛出,抛出时机显然晚了很多,投资者没能把握七月份的反弹时机减仓出局。

      在我看来,这三个问题的根子其实是个二而一的问题——“买进的时机和仓位结构”。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是在1450点下方扎实而痛快地加仓的,作出1700点减仓的决定就是件很容易的事情,相应的,股指回落到1550点的时候也就不会存在太大的增仓冲动。反之,若错过第一加仓点或者第一加仓点时的加仓比例小,那么在1700点的时候就不大情愿减仓了,反而还衍生出了寻找机会加大补仓比例的冲动。

      所以,在我看来,就像以前跟股民朋友们所说过的一句话“操作,只能从一个正确走向下一个正确”——如果第一步的节奏踏对了,踏下正确的第二步就会很容易。想想看,如果我们是1400点补进的仓位,1700点的时候肯定是有获利的,区别不过是获利的多少而已,作出减磅离场的决定相信并不太难;但如果我们是高位套牢下来的或是补进仓位很小的话,1700点可能才刚刚解套,持股大半年的我们恐怕不大会甘愿接受这样的现实,也因此,继续“坐电梯”的可能性……

      在两市大盘急速反弹150多个点的现在,我们再来讨论上一轮次行情运行过程中的操作问题似乎有些不着调,但我认为,温故和反思的意义就在于帮助我们把握未来。投资者如果无论涨跌都死捂着手中的个股不放,不能根据行情的涨跌运行节奏有效地控制仓位结构和操作节奏,恐怕遭受损失最大的只能是我们自己。至于现时的操作策略,我的观点仍然是“只做反转、不做反弹”,操作的安全性永远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