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炒四大股市 成十大股东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8-12-21 10:30:23
    文章录入:网友(任我行)

  •   险峰“理财经”
      
      ●巴菲特的理念值得学习,如果认定一个股票有很大的投资价值,就不怕长期“被套”。
      
      ●赚了钱后,需要享受生活。这样,万一以后亏钱了,心理也会平衡些。
      
      ●我曾经想过,假如未来的某一天,投资的收益率赶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那么我会考虑买保险。
      
      一般情况下,“炒股炒成股东”多少带有一定的讽刺色彩,而我们这期的高手006号险峰则不然。经过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他目前已是上海本地一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之一。让我们来听听他的故事。
      
      通过圈内朋友的介绍,记者认识了险峰。初次见面,是在外滩附近的一家咖啡厅。一件黑色的夹克,身材显得略为黑瘦,三十多岁的险峰给人的印象精明干练。简单寒暄过后,险峰的话匣子慢慢打开。
      
      出击A股:两张认购证起步
      
      1992年,一个新名词“股票”开始在上海滩流行。险峰花了60元钱,从银行买了两张股票认购证。那时的60元钱,相当于一个工人一个季度的奖金。不过,好在险峰之前已从邮市赚得第一桶金,所以60元对于他而言,并非看得很重。
      
      很快,认购证从每张30元涨到160元,再翻到320元……一路疯涨。“虽然不少‘黄牛’肯出高价收购,但我还是舍不得卖。我想弄明白股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险峰说。
      
      1993年3月26日,险峰平生头一回体会到了股票的魅力。他凭认购证中到的300股新黄浦上市了。当天,发行价6.08元的新黄浦以20.88元开盘,报收于30元附近。捂了一段时间后,他在38元将其抛出,净赚了近万元。
      
      从此,险峰与股票结缘。此后的3年多时间,险峰在二级市场同样如鱼得水,依靠投资绩优股,他账面的资产迅速膨胀至10万元。
      
      一招不慎:三年后重回起点
      
      正当险峰春风得意之时,他人生中的第一座“险峰”悄然而至。1996年底,上海石化牛气冲天,从最低3.80元,一直猛涨至8.73元。与不少头脑发热的投资者一样,险峰在8.70元透支追进了大量的上海石化。“原本想着赚个5分钱就走的”,但事与愿违,一个星期后,《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股市实行10%的涨跌停板制度。大盘连续两个跌停,上海石化自然难以幸免。
      
      “上海石化第一天跌停时,我挂了个跌停板,但没抛掉;第二天,又是跌停,我眼睛一闭,心想随它去吧。”险峰回忆道。过了数周,见该股终无起色,借着一个小小的反弹,忍痛把手中股票全部平仓。“市值从10万元,一下子回到3万元”。
      
      这是险峰股市投资生涯的首次大挫,顿觉心灰意冷。于是,他决定暂时远离股市,调整自己的心态。
      
      B股抄底:坐享直升飞机
      
      离开股市的日子里,险峰一直检讨着自己的得失:以前的操作之所以惨败告终,归根结底是“赌”的心理作祟。如果长期抱有这样的心态,做股票仍会一输再输。于是,他从股市里把资金退了出来,做起了小生意。
      
      蛰伏了两年,险峰的生意经营渐入佳境。忙碌之余,他也时常关注股市的行情。此时,B股市场一蹶不振,原本1美元以上的股票,竟纷纷回落至0.1美元,有的更低。
      
      险峰觉得机会已经在朝他招手了。“没有只跌不涨的股票。只要B股市场还开着,总有走好的一天。”他将资金陆续地从生意场中撤出,又通过亲戚朋友的渠道,换了大量的美元。吸取了数年前A股的教训,险峰这次更加注重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他翻阅了大量的财报数据,又亲自跑到上市公司作实地调查后集中买入了上菱B股(现更名为“机电B股”)、耀皮B股。
      
      从B股指数50点左右开始建仓,40点补仓,跌到30点,继续加码补仓。直到1999年下半年,“弹尽粮绝”时,B股市场的反转行情才正式开始。“我当时抱定信念,B股一定能涨到100点以上,因为1992年沪市B股开盘指数就是100点。”险峰说。于是,他牢牢捂着手中的B股……
      
      转眼到了2001年3月,B股市场对国内投资者开放的重大利好如期而至,指数连续涨停。此时,险峰的上菱B股、耀皮B股早已翻了约5、6倍。“大概在B股指数140点左右,我手中的B股基本全部出完。当时我的账上共有17万美元。”较之最初投入的3万多美元,险峰此次赚得盆满钵满。
      
      从B股市场凯旋后,险峰抽出部分美元,兑现了近50万元人民币,在静安寺买了一套大房子。“赚了钱后,需要享受生活。”险峰点了支烟,悠闲地说,“如果当初我把买房子的钱继续留在股市,说不定现在还能赚更多。”

      转战美股:发现另一片天空
      
      享受喜悦的同时,险峰又将目光移到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概念股。那时,险峰有位朋友从美国回上海度假,他立即与该美籍华人取得联系,将自己的美元汇至美国,在这位朋友的股票账户里操作。
      
      在一番仔细的比较后,他觉得新浪的资产质量相对稳健,而其当时股价也略高于其它几家门户网站。进入2001年3月后,纳指刺穿1800点且跌势不减,三大门户网站股价也跌到1美元的警戒线上下。不过,险峰按他自定的所谓“清算价”估算,这些纳斯达克的“弃儿”物有所值。他委托美国朋友在1.70美元、1.40美元分批买入新浪。几个月后,新浪的表现依然不温不火。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9·11”降临。
      
      “‘9·11’那天,我整晚没睡,不停地刷新网页,查看网上最及时的信息。当看到美国上空成群的战斗机、该国领导人说‘上帝保佑美国吧’的时候,我感觉到天好像塌下来了。”说到这里,险峰又点了一支烟。
      
      “9·11”过后,三大门户网站成交仍旧清淡,股价在1美元上下挣扎,新浪也曾跌至1美元以内。三大门户网站的走势一度比纳指更差上几分。
      
      悲怆的旋律自2002年中期结束。当年8月,三大门户网站公告了二季度收成,营业收入均取得了大幅增长,运营终于实现了正现金流。分析人士推测盈利指日可待,股价开始预热性缓升。三季度之后,股票开始突破性上扬。
      
      2002年11月,险峰连续近一周彻夜未眠。“美国股市的交易时间为中国的半夜,而新浪几乎天天上涨25%以上,我和老婆都兴奋地睡不着。于是,我俩轮流熬夜看盘,结果很快都感冒卧床了。”
      
      这时,一些小意外也接踵而至,原先的美国朋友突然联系不上。几天后虽然得知是电话的信号问题,但仍让他心有余悸。考虑再三后,险峰委托朋友在4美元上方将新浪抛出。根据美国股市的规定,盈利部分需扣33%的税,加上事先私下约定的把盈利的20%送给朋友。因此,险峰美国之旅的斩获算不上特别的丰厚。
      
      H股搏杀:再现高手本色
      
      多年来,险峰形成了特有的思维模式:在全面撤离一个市场的同时,必定找到了一个更有投资潜力的市场。
      
      告别纳斯达克后,香港市场的H股又进入了险峰的视线。2002年12月,他还是采用一贯的分析选股思路,买入了东方电机及经纬纺机。不过,这回老天没有折磨他的耐心。在半年多的时间内,H股指数从2000点直奔5000点,东方电机、经纬纺机顺利完成翻番目标,险峰的市值创下新高。
      
      “这时候,我开户的香港本地券商来找我,问我要不要透支炒股,我婉拒了。”险峰说,吃一堑,长一智。几年来的价值投资让他受益颇丰,不能再走冒险的老路了。
      
      重返B股:跻身十大股东
      
      去年,从H股中满载而归的险峰,重返曾经熟悉的B股市场。如今的B股,一轮井喷过后,逐步被“边缘化”。但险峰坚信新一轮的机会即将来临。耗时大半年的建仓,他目前已是一家上海本地股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之一。
      
      问及跻身十大股东的感想,险峰付之一笑,未作回答。在他意味深长的睿智的眼神中,记者感觉他又在构筑一个更大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