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经营30+的创业人生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8-12-23 11:02:58
    文章录入:网友(Tsangyuktony)
  •   三十创业,属于我们的大时代

      主持人(全球商业总经理、台湾《商业周刊》副总编张毅君)

      改革开放的30 年间,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的创业者。但是大家回头看看这些创业者,他们的起点都比较低。比如王石,他是到了深圳后发现个机会去做销售,而任志强则从卖包子起步,这些都是比较特殊的案例。从中我们发现,很多的创业特色跟人的个性有关。1980 年改革开放不久,他们认为一个大时代来了,需要民营企业家的诞生,所以掌握好了这个转型的时机。从这些特色可以看出,在整个创业过程中,怎么样去找到特质和成功的机会非常重要。下面,由我们的嘉宾分别谈一下他们创业的想法和经验,还有就是他们心目中的创业是怎么一回事儿?他们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方芳(中美大都会人寿首席规划师、香港科技大学IEMBA)

      我在大学是财务专业,毕业以后,分配到信息产业部下面的媒体《中国电子报社》。我27岁就做到财务处长位置,那个时候是蛮成功的,但是我喜欢做一些不同的事情。所以在29岁的时候做了一个选择。放弃了财务这方面的工作,转去做管理,调到赛迪传媒。

      我1999年到的赛迪集团,在赛迪的四年是我成长非常迅速的阶段。我们收购了钢野实业,把计算机报和很多的报纸注入到这个公司,就是现在的赛迪传媒。我想炒股的朋友一定知道,原来的股票是大涨大跌的,这是我人生的选择,我在赛迪做了四年的时间,我最高的职务做到赛迪传媒的副总。

      后来的创业选择是我离开国企背景,去了中美大都会,就是我现在的身份:中美大都会的首席规划师,这个对我来说也是非常大的挑战。我喜欢逆向思维,我是做IT出身的,在这个行业永远做不出最好,但是保险业在我国仅有20年的发展历史,未来前景非常好,所以我选择了这个行业。保险和证券、银行是金融行业的三大支柱,证券和银行

      大家都很熟悉,保险在国内有很多人还不是很了解,尤其是中高端的客户。所以我现在所有的精力都是在保险行业。

      严劲松(分众传媒高尔夫联播网总经理)

      我一直在做媒体之间的经营,基本上分成了三个六年。当年教书教了五年,后来出去一年炒股票,开始是觉得做一个散户没有意思,一定要做专业的,1997年就到了证券公司。然后第二个六年转行做媒体,当时去了中国市场研究设计中心,它旗下有一个很著名的《财经》。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宏伟的目标。直到2003年江南春创立了分众传媒,我们把分众做了起来。当2003年起来的时候虽然有想法,但是也没有想到很快。我现在在分众已经做了四年,我给自己的目标还是在两年。

      因为我生在20世纪70年代,所以对题目特别有感触。而且我周围还有很多的投资者,很多人都愿意去创业,“英雄不问出处”,很多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出生的人也在跃跃欲试,这是属于我们的年代。

      创业正当时,宁可遗憾不能后悔

      主持人:谢谢嘉宾们非常简短也非常明确的讲话。他们不管是对产业还是行业,择业还是创业的心理交叉过程都有着很深的体会。我们今天在座的有很多是自己当老板的或者自己创业的,让我们分享一下你的想法,或者你们有没有问题要问他们。

      唐诗宋词(网名):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一直生活在自己的规划当中,没做的事情也都在自己能把握的范围内。

      我刚毕业的时候,就先想了一下,22到40岁之间,想在企业里面摸打滚爬积累经验,40岁的时候到中国的商学院里教书,50岁的时候想做社会责任家。我希望做不受束缚的工作,我的创业动力是来源于我的社会责任心。

      我觉得有很多的事情不能让你等待,所以2000年的时候我在国内的一家咨询公司做顾问。刚开始也受到了很多的诱惑,但是依然和我的团队一起踏踏实实地做了大约六年。去年我参加了《赢在中国》,但遗憾的是止步42强,所以在6月份的时候毅然辞职,和几个朋友组建了一个小团队做素质教育。我从来不后悔以前做过的事情,只后悔一直想做没有去做的事情。宁可有遗憾不能有后悔。

      主持人:你刚才讲是宁可有遗憾不能有后悔,私下交流时在座的有几位也表示说,宁可有点后悔没关系,但还是有点害怕。你创业出来的时候,心理过程是怎么样?你虽然不爱看老板脸色,但老板起码每个月会把薪水打到你的帐户上。

      唐诗宋词(网名):我多少有点积蓄,但是马上就30了,去年参加过《赢在中国》之后告诉自己,不能再这样了,就把房子处理掉了,毅然地创业了。没有什么特别宏伟的想法,因为我不能再想了。

      主持人:这个得问一下王辉耀,他刚才提到的年龄,这些年龄有没有一些分析的特质?为什么是在28 岁?为什么不是更早一点,因为我们看到美国的一些创业家,像苹果电脑的创始人很早就开始创业,那个时间会有冲动和想法,也许再久一点,像我们这样过了30 岁左右,会越来越害怕吗?

      王辉耀(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兼商会会长)

      我感觉创业的年龄没有绝对,但是大学二十几岁创业的成功率相对低一些,除非像比尔·盖茨有专利,或者是像戴尔有自己的营销模式或者是其他的模式。

      我最近有一个研究,就是300位国内外的成功个案,我把张朝阳、李彦宏等很多人成功的案例搜集起来,做了一个访谈。我发现对于“海归”来讲,回国创业30岁到35岁最容易成功。因为这个时候他们都有一定的知识结构,知识积累都非常好;他们的创业都有一个团队,互补性非常强。有一个很好的团队,成功的概率往往就非常高。

      前几年北京的《新闻报》有一个创业版,问创业的最佳年龄,我当时讲是28岁到38岁。因为这个时候你有一定的经验积累、行业积累,有一定的人脉关系和网络,积累了很多有利条件。这是你人生最充沛的时候,你有了自己的定位,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这是一个磨练、积累的过程。积累阶段是二十几岁就开始的,四十岁左右的时候,成功概率更高。当然同时胆量也是成反比的,年龄越大,胆量越小,年龄小反而更有冲劲,但是也不一定。所以人生要分几个步骤,你的创业是很关键的。

      创业,听从心灵的召唤

      一女士:我自己现在做的工作一直处于一个上升阶段,也做得很好,待遇、晋升和未来的职业规划都很好,而且团队的气氛非常的融洽我也很喜欢。但是现在我又碰到自己很喜欢的项目,而且这个项目比我现在做的更有前景,更前沿一些,就想自己出来创业,就面临很多的未知数。所以我现在的抉择就是要不要辞职,请嘉宾给个建议好吗。

      主持人:你现在是什么职位?

     一女士:现在做的是广告策划,项目也是跟商务有关系。我走会很舍不得,但是对这个创业的项目,可能比我现在做的这个在三年五年之后的前景大得多。主要是情感的问题,舍不得离开前面的团队。

      严劲松:人生没有对错,所有的事情都要最终做出选择,这就要问问你的内心。

      我觉得做选择大家第一点要看准行业,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首先我们要选择一个朝阳行业,而不是选择夕阳行业。所以第一就是选择的趋势,选择的宏观背景一定要是成长很好的行业;另外一个是迈进的时机,就是进入的时候,是不是这个行业正处在爆发成长阶段;还有是选择什么样的公司,关键是你有没有眼光看准一个方向,这个很重要。

      创业一定要谨慎,很多人问我,你帮人创业了三次,完全可以出来自己创业。但是我还是在发现属于自己的机会,也许有一天我会走出来,但是我做没做好承受失败的心理准备。多半人没有第二次重来,所以要做就要自己一次性成功。没有几个像史玉柱那样的。所以刚才的问题,我可能不能帮你做选择,但你可以给自己很多很好的选择。

      王辉耀:我觉得可能在评估自己出来的可能性的时候,这个年龄和在你承担风险的程度上需要做一个评估,可是人在一生中总是要冒很多的险。你没有创业的话,总是要尝试。你这边在外企,那边是有很好的项目。这个要把握机会,不要放弃的,一生之中要有几次,如果这个机会在年轻的时候,没有什么可损失的,如果丢掉工作,我的创业不成功,我再返回职场就可以,反而是在最后想再返回职场就很难了。所以30岁的时候是最好的时机。包括我自己也在30岁的时候给自己换了好几个工作。这也不一定是坏事,你不换不知道。所以我觉得是“天涯何处无芳草”,可以试验一下没问题。

      杨晓燕(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北京中心首席代表)

      这位女士的问题,让我想起了我身边的EMBA的女学员,就是女高官和女企业家,以及我身边的女强人。

      我们EMBA班里面差不多有八到十位的女性和女同学,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数字,这些人里面家庭生活很好的也就两三位。我感觉到女性创业的时候,要付出比男性更多的东西。创业对于一个女性来讲,除了考虑自己以外,还有考虑很多其他的因素。首先从付出来讲,要创业首先要保证比别人多付出,这个时候就需要考虑到机会成本。当你想要创业、去换工作的时候,有些你要付出的东西是可以核算的,比如说你的工资、收入;还有一些东西是无形的,就是你所谓的成功和幸福的满足感。再往下走的时候,想自己未来发展的时候,更多的是怎么更幸福,你怎么样帮别人,最终你创业的成功和个人生活的成功是你自己觉得快乐。所以说创业的人不一定是最快乐的,但是那些创业成功的人一定是最快乐的。不管是做职业经理人还是创业都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以及在自己的心目中幸福和快乐的定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