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帮助
  • 会员助手
  • IDC服务
  • 覃辉传媒帝国梦瞬间坍塌 连环并购付出惨痛代价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9-2-26 10:37:46
    文章录入:网友(任我行)
  •   当银行贷款来得太过容易时,连环并购的欲望也就很难抑制;而当国家宏观调控不期而至,银行信贷开始收紧时,这个庞大帝国的运转就开始滞缓。

      覃辉的并购高潮发生在2003年,这一年,他在香港收 购了阳光卫视和东魅集团,前者是杨澜倾力打造的文化电视频道,后者是谭咏麟任主席的香港著名娱乐公司,那一年,覃辉只有35岁。

      2004年,覃辉收购了香港上市公司现代旌旗,成为著名《成报》的老板。在此之前,覃辉还在2000年收购了内地上市公司长丰通信(资讯 行情 论坛)。短短三四年之间,覃辉已经控制了三家香港上市公司、一家内地上市公司以及星美传媒旗下数十家大大小小的影视制作、发行、院线等公司。覃辉通过并购打造的“传媒帝国”已经呼之欲出。

      有意思的是,作为一个“传媒帝国”的掌门人,覃辉对于媒体记者们的追逐却刻意保持了回避,至今从未接受过任何采访,人们还来不及弄清楚他的来历。所以,当他已经在今年4月12日被北京警方带走“协助调查”的新闻传出后。人们对他的来历除了猜测还是猜测——有人说他的夫人和政府前任高层官员有亲戚关系;有人说他曾经是著名娱乐场所“天上人间”的老板,无论在北京、上海还是广州,“天上人间”都被认为是顶尖的娱乐场所;更有人说他和香港影星李嘉欣已经在“天上人间”订婚。

      据传覃辉被调查是因为公司的银行贷款。对于并无显赫实业背景,而又突然在香港和内地市场连环收购的年轻人,这样的传言还是具有相当的可信度。当银行贷款来得太过容易时,连环并购的欲望也就很难抑制;而当国家宏观调控不期而至,银行信贷开始收紧时,这个庞大帝国的运转就开始滞缓。

      对于覃辉的传媒帝国而言,最大的打击其实并非来自银行信贷的紧缩,而是在于其连续并购之后的消化能力。美国的KKR公司一直被视为并购的模范生,在其众多并购的金科玉律当中,有一条铁律就是对现金流的重视——通过债务杠杆并购,通过现金流偿债——这是KKR长盛不衰的核心所在,在KKR的眼中,现金流的重要性甚至高于净利润。而在覃辉的并购链条上,人们只看见了前者——债务杠杆,却看不见后者——现金流。在银行贷款还能够为其持续输血时,这种压力还难以显现,一旦银行信贷收紧,这种通过并购打造的帝国也就“忽喇喇似大厦倾”。

      长丰通信是覃辉最早介入的上市公司,从这家公司最能看出覃辉的并购整合能力。在覃辉进入的2000年当年,长丰通信的每股现金流将近1元,2001年便猛跌为0.24元,2002年至今现金流一直为负数。一个连续三年不能贡献现金流的公司,其资金压力不言而喻。与此同时,长丰通信的净利润却每年都能保持几千万元的水平,由此可见,覃辉对于净利润的重视远远超过现金流,对于一个以并购为扩张手段的企业而言,似乎有些本末倒置。

      当然,控制现金流的难度远远大于控制净利润,当一个企业能够轻松获得银行贷款时,不愿意费力控制现金流也是一个“理性”的选择;而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出台,银行信贷收紧时,为这种“理性选择”付出代价也就在所难免。
     

 
版权说明:
  • 1、 中国创业投资网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为网友原创或是推荐、收集、整理而来,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 2、 中国创业投资网尊重每一位作者的版权,已在文章信息发布处要求网友转载时保持原文的完整并属上作者姓名及出处,但网友转载时部分文章因流传原因而无出处及作者,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更正。
  • 3、 中国创业投资网开辟文章信息版块,出于传递更多有用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中国创业投资网不保证所有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它信息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
  • 4、 中国创业投资网所有文章信息仅供网友及信息浏览者学习和研究使用,未经原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或作为任何的商业用途。
  • 5、 中国创业投资网保留网站的其它所有权利。所有与中国创业投资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中国创业投资网不对其内容或形式担负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商业或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