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贸易融资业务,市场变化意味着发展机会,在变化中寻找商机成为其发展的主基调。
2013年,贸易融资将如何发展?首先,需要关注利率市场化和新资本框架双重因素推动下的流贷
代付:从“代付入表”到替代创新
2012年8月份,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规范同业代付业务管理的通知》(银监办发[2012]237号文)出台,对国际和国内同业代付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规定委托行向客户提供代付的业务,按从代付行拆入资金后向客户发放表内贸易融资处理。而规范之前的实务中,委托行大多是按向客户提供担保的表外贸易融资处理。代付业务在委托行入表之后,实质上提高了委托行的信贷规模占用、资本计量和拨备计提。文件出台之后,代付市场立马刹车;而与此同时,代付替代产品市场则启动了新一轮的创新。
国内代付量大幅萎缩,新业务几乎停顿,旧业务去年底前到期的自然到期,跨年度到期的必须消化信贷规模,还必须消化资本和拨备计提。据了解,由于消化压力过大,监管部门在去年年终之前对过渡期限的要求有所放宽,使得银行业有惊无险地暂时度过一劫。然而,这一文件的影响是长期的。为应对不利变化,银行业纷纷加紧研发和推广替代产品,如国内偿付、福费廷、参付金、再保理、受益权转让等,构成了去年下半年国内贸易融资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无疑,这些产品在2013年还会继续发展。这些替代产品或者可以短期规避管制风险,或者虽占用信贷规模但可以腾挪信贷规模,或者可以节约资本占用,或者可以豁免信贷规模但明显抬高融资成本等,不一而足。
国际代付由于外围市场行情波动导致需求减少,所以短期影响不大,但长期影响不容置疑。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银监会文件出台的背景是近年来爆发式增长的国内代付的确需要规范,而早已通行多年的国际代付一并纳入规范范围则大大出乎意料。然而,世事常变,市场常新,2013年一旦出现新的利率市场机会和汇率市场机会,势必会再次激发国际代付的大量需求。那么,2013年的国际代付又会如何发展呢?实际上,去年下半年以来,银行业一直就没有闲着,诸多替代产品已经登场,如假远期、偿付、保付、风险参与、NRA账户融资等。这些替代产品的组合变幻颇有奥妙,而对其的研发和推广,仍然需要国内外银行同业的联动。代付行千万不要以为银监会的文件只涉及委托行,事不关己。这是认识上的偏差。试想,委托行如果没有业务做,代付行的业务又从何而来?
跨境本外币避险组合:从市场变化到交易背景
国际贸易融资和国内贸易融资,对利率和汇率波动都很敏感。过去的几年里,一度高企的国内人民币利率促进了国内代付的快速发展,几乎可与供应链融资、保理融资、票据贴现一争高下,因为任何一种管制都会内化为融资价格呈现出来。多年以来一直盛行的跨境本、外币避险组合,更是因境内、外利率和汇率的波动而生。其中,热门的跨境人民币产品组合所基于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业务量从启动之初(2010年6月19日,即二次汇改的前一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零头,到2010年下半年的五千多亿元,再到2011年的每季五千多亿元,直至2012年的每季七千多亿元,增长势头可谓迅猛。
123 下一页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