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体系的紧张正在冲击海外。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简称国开行)开始要求一些国际客户推迟动用早先约定的信贷额度。
据腾讯财经援引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
很大程度上,这种管制针对的是中国影子银行。这些借贷机构缺乏监管,为高风险客户提供服务。但是,管制影子银行的行动波及整个金融行业,甚至殃及政府所有的国开行。
据直接知情人士透露,国开行最近几月要求数家国外客户推迟提取早前约定的信贷额度。两家印度公司(一家基础设施开发商和一家船运集团)在被通知等待的名单之列。
同时,国开行和另外一家政府控制的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目前更希望迫使国际借款人破产,然后在国际市场出售它们的资产,试图收回失败贷款项目的损失。
上周,纽约法庭文件显示,美国海外航运集团(Overseas Shipping Group)正在代表进出口银行向黑石集团的信贷资产投资部门GSO出售5艘船。去年,有投资者购买了丹麦托姆航运(Torm)代表国开行出售的船只。投资者表示,过去,这样的资产通常在中国以低于市价的水平出售。
国开行和进出口银行削减信贷规模以及更加积极地管理贷款表明,中国政府通过提高银行间拆借利率来清理影子银行的行动正冲击金融体系的心脏。
国开行和进出口银行已成为全球发展融资的中流砥柱。两家银行对发展中国家政府和公司的信贷规模已经超过了世界银行。中国的银行机构近年来的国际借贷规模显著提升,2013年相比2011年增长了60%。
国开行和进出口银行的资金主要通过向中国的银行出售债券获得。但随着货币环境收紧以及其他投资收益的吸引力加大,向银行售债变得越来越难。
去年6月,中国首次遭遇“钱荒”,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飙升。当时,国开行取消了一次债券出售。去年11月,国开行将原定发行的240亿元固息金融债缩减为100亿元。
不仅如此,对于发展银行而言,借贷的成本也出现飙升。相比10年期国债收益率去年上涨100个基点,国开行和进出口银行债券的收益率去年上涨了近200个基点。
另据报道,据知情人士透露,国开行在近几个月来已经要求数家国际客户推迟提取之前安排好的信贷额度,已知的有两家印度公司,其中一家是基建开发商,一家是航运集团。
但是,包括国开行与中国进出口银行这样的政策性银行们,如今可能更希望其海外借款者破产,然后藉此出售其资产以求尽可能回收不良贷款的价值。
国开行未对推迟发放信贷一事置评。两家印度公司未取得联系,最初的信贷额度也未披露。
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认为,中国的风险定价方面比较混乱,国开行想再用低利率进行融资会遇到很多困难。
报道称,中国人民银行于2月8日发布了201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指出,稳健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效果,2013年前几个月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增长偏快的势头得到控制,全年趋近于预期目标,对经济薄弱环节的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2013年,人民币小幅升值,双向浮动特征明显,汇率弹性明显增强,人民币汇率预期总体平稳。2013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0969元,比上年末升值1886个基点,升值幅度为3.09%。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3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35.75%。
(责任编辑:DF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