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金融资本 >> 浏览文章

人民币跨境支付试水 免换汇破贸易货币壁垒

2014-3-10 9:47:05东方财富 【字体: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日前宣布,在上海自贸区启动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试点,银联支付、快钱、通联等5家支付机构当日分别与合作银行对接签约。这意味着,以后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消费

者将能直接用人民币“海淘”,国内企业也可直接用人民币开展跨境业务。这是便利跨境贸易、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又一重要举措。

  跨境人民币支付试点启动

  自去年12月“央行30条”发布,于今第一项施行细则终于落地。随着快钱、盛付通、银联电子支付、通联、东方电子等五家支付机构分别与五家商业银行及特约商户签约,上海自贸区内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正式启动。

  根据《关于上海市支付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在自贸区启动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试点,是为了积极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规范和促进上海市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同时也是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遵循上海自贸区简政放权的改革思路,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将对支付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实行事后备案和负面清单管理。

  根据《实施意见》,上海市注册成立的支付机构以及外地支付机构在自贸区设立的分公司,凡取得互联网支付业务许可的,均可从事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也就是说,目前上海17家持有互联网支付牌照的支付机构,都有资格参与跨境人民币支付结算服务的试点。此外,全国范围内取得互联网支付牌照的支付机构,也都可以通过在自贸区设立分公司,参与跨境人民币支付试点。

  而首批获准在自贸区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支付机构,主要为上海地区去年获得跨境电子商务支付试点的机构。国内排前几位的支付企业,除了总部就在上海的银联外,人们所熟知的支付宝和财付通总部均不在上海,是以暂未入围。

  相关解析表明,试点对于境内的广大普通消费者,其最直接的好处便是,可以更自如地进行“海淘”。只要境外电商平台与第三方支付签署了合作协议,就能享受商品人民币计价、人民币结算等一系列便利,消费者不用自己承担汇兑的损失和风险。

  “海淘”搭上人民币直通车

  为了从“钱景”广阔的互联网“海淘”业务中分一杯羹,电商们早早就开始了布局。就在《实施意见》发布次日,阿里集团便高调宣布天猫国际(www.tmall.hk)正式上线,并称,入驻天猫国际的商家均为中国大陆以外的公司实体,具有海外零售资质;且销售的商品均原产于或销售于海外,通过国际物流经中国海关正规入关。阿里表示,目前入驻天猫国际的店铺超140家,涵盖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个品牌。

  在阿里部署海淘业务的进程中,淘宝全球购、支付宝境外支付等都已开通。现在看来,支付宝融入上海自贸区所推出的试点也是迟早的事。

  监测数据显示,中国海外代购市场2013年的交易规模甚至超过了700亿元。2012年,国内消费者仅通过支付宝实现的“海淘”消费规模,就同比增长117%,远高于国内网购64.7%的增长速度。“海淘”一族日益壮大,在为电商国际业务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对第三方支付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初,消费者上境外购物,必须专门到银行办理购汇申请等手续,此后有所改进,但也需要利用外币卡支付,今后境内企业(个人)向境外企业(个人)购买东西,就可以通过快钱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直接支付人民币了,当然对方应该是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签约的电商。

  通过第三方跨境支付,不但方便了国内消费者在国外消费购物,同时也方便了小商户通过电商向国外消费者卖出商品服务。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表示,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贸易额惊人,尤其近期发展迅速的网购业务令海外商家垂涎,希望分食这块蛋糕。在这个时机,利用中国人强大的购买力打开海淘人民币跨境支付的窗口,是非常好的选择。

  更为重要的是,自贸区瞄准“海淘”业务,还是一条人民币国际化的“钱途”。扩大人民币使用范围是央行一直在推动的业务,可是在国际上人民币能用的地方太少了,快速增长的“海淘”业务成为一个很好的抓手——用中国人的购买力吸引海外商户使用人人民币结算,推动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流动。

  跨境支付的交易量仍有待发展

  据央行统计,2013年1-10月,上海辖内88家银行中共有78家报送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业务量共计6845亿元,其中10月增量899亿元。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启动对于金融支持自贸区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都是一种推动。

  业内人士认为,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本身不仅是央行的期望,更是自贸区的天生使命。央行推行跨境人民币结算已有数年,进展并不大,阻碍之一就是愿意接受人民币支付的地方不多。

  现在,上海自贸区启动的这一试点,将在多大程度上以多快的速度推进人民币走向世界?

  就目前而言,虽然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已经打开了口子,但是目前支持该项服务的网站并不算多。

  银联电子支付总经理孙战平说,海外商户的拓展还需要一个过程。银联已经与多家海外航空公司、酒店洽谈,但要支持人民币跨境支付,国外企业还需要开设人民币账户,得到监管机构的认可等,这些都需要时间。他们的测算是,大概一个海外大的商户从签约到入网,到最后开发上线,大概要3-5个月的时间。目前来看,跨境支付的交易量还不是很大,银联这方面占业务总量不到10%。

  应该说,中国巨大的市场前景和人民币升值的所带来的投资机会,都会对海外商家在接受人民币时产生吸引力。第三方支付业务从国内转向跨境是支付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银行业务升级的重要契机,对国内支付产业向国际化延伸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责任编辑:DF118)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