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憧憬未来的毕业生来说,他们将面对的是一个死气沉沉的全球就业市场。
国际劳工组织20日发布的《2014全球就业趋势》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范围内的失业人数呈上升趋势。去年,这一数字为2.02亿,比前年增加了近500万。区域经济恢复不均衡、经济增长目标不断下调等因素使全球就业形势仍是弱不禁风。
根据目前的趋势,报告认为,全球就业形势会在未来几年继续恶化。到2018年,全球失业人数将会增加1300万,失业总人数达2.15亿。未来5年,全球失业率也将保持较高的数字,该数字要比危机前高出0.5个百分点。在这一阶段,尽管每年会新增4000万个工作机会,但这赶不上同期新增的失业人数。
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盖伊·赖德认为,全球投资目前仍以流向证券市场为主,而不是流向能够带动就业的实体经济,这影响了全球就业前景。全球总需求不足也钳制了劳动市场复苏,特别是一些发达经济体政府缩减公共开支、提高收入所得税及消费税,增加了私营企业与家庭负担,导致需求下降。
失业的一代年轻人
报告指出,东南亚是去年全球失业人数增长最多的区域,其新增失业人数占全球的4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及欧洲则紧随其后。但在拉丁美洲,情况则恰恰相反。2013年,拉丁美洲新增失业人数不到5万人,仅占同期全球新增失业人数的1%。
经济复苏缓慢及区域经济恢复不均衡对年轻人的影响尤其明显。2013年,约7450万24岁以下的年轻人失业,这个数字比前年高出了100万。全球年轻人失业率已经高达13.1%,是成年人失业率的3倍。
事实上,年轻人和成年人失业的比率之高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种情形在中东和北非尤其严重,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和南欧的部分地区也正遭遇同样的噩梦。
更需要警惕的是,不就业、也不接受教育或培训的年轻人(NEET)正在增多。在一些国家29岁以下的年轻人中,NEET占据了1/4.
此外,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年轻人失业人数增长了30%,而在新兴市场,有2.62亿年轻人在经济上无法独立。无事可干的年轻人数量空前,这直接导致了暴力犯罪的抬头。
长期失业的恶性循环
在许多发达国家,与危机前相比,失业者需要花两倍的时间才能找到新工作。即便在经济复苏迹象明显的美国,每年寻找工作的人口中40%以上都是长期处在失业状态。
即便经济复苏的步伐加速,长期失业的魔咒也会对劳动力市场的恢复不利。首先,这对公共财政来说是个相当重的负担,如果政府不想任由财政赤字扩大的话,势必得增加税收或削减公共开支。其次,大量寻找工作的人在长期失业之后劳动技能退化甚至荒废,这导致其进一步长期失业,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非正规就业仍普遍存在。在东欧,非正规就业人数仍然占总就业人数的20%以上。在拉丁美洲,一些国家成功地将非正规就业率控制在50%以下,但是在收入较低的中美洲,这一数字仍高达70%。
宏观经济政策待调整
为了打赢就业战,旨在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的货币政策就非常重要。目前的经济形势表明,货币政策激发了劳动力需求的上升。如果政策制定者未迅速调整货币政策应对金融危机的话,多数发达国家的失业率可能还要再高1~2个百分点。
货币政策的调整虽然使得一些行业产生利润,但是也要警惕这些利润流入资本市场,而非实体经济。因为这会导致股市和楼市泡沫严重,进而间接阻碍工作机会的增加。
全球经济研究机构呼吁各国采取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解决失业者的技能不匹配问题,而这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的预算。
各国也被呼吁转向更有利于就业的宏观经济政策,提高劳动者收入,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在高收入的二十国集团内部,如果提高工资的话,到2020年失业率可能会降低1.8个百分点。
提高劳动者收入这一呼吁已经得到了一些国家领导人的正面回应。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日前表示,日本企业必须给员工涨薪。英国首相卡梅伦上周也遥相呼应,称英国应以超出通胀的幅度大幅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近日也发出警告,收入分配不公的不断扩大已对世界经济构成威胁,影响世界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经济活动的果实应得到广泛的分享。
(责任编辑:DF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