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投资资讯 >> 风险投资 >> 浏览文章

越有前途钱越多为何那些估值十亿美元的“独角兽”创业公司不选择上市?

2015-8-13 6:42:02创业邦 【字体:

越有前途钱越多为何那些估值十亿美元的“独角兽”创业公司不选择上市?

    自从今年六月开始,我们不难发现创业圈子里逐渐出现了下面两个现象:

  1、 估值达到10亿美元的公司数量开始增多

  2、 这些“独角兽”均决定延期上市

  投资市场参与度空前高涨

  在过去的五到八年时间里,我们看到投资市场参与度空前高涨,特别是在亚洲,其中不仅有来自私募基金和孵化器这些传统的高级别投资方,还有企业投资人。笔者曾拿波士顿互惠基金(Fidelity)投资Snapchat举例,过去,如果你的App应用上面尽是一些不堪入目的照片,还有高校学生乱七八糟的日常生活,十有八九不会得到投资人的青睐。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投资市场空前高涨,而且,类似Fidelity这样的投资基金已经证明了通过有限合伙人投资(LP investments)可以获得成功,因此也诞生了像Snapchat这样的成功企业。不过现在,我们发现同样是这些风投基金公司,投资行为却已经有很大不同了。

  投资人和创始人动向发生改变

  投资人和创始人之间的彼此动向,的确也发生了改变。

  过去,你可能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初创公司创始人尝试募集多少多少百万美元的投资,那么必须要和商业风投进行会晤,沟通,聊聊自己如何对公司进行估值的,一些指标,比如公司收入,用户群等,是否在行业内有竞争力,是否符合市场温度,等等。

  先别误会,上面提到的融资场景如今依然存在,但是现在,投资方已经不再是仅局限在风投公司了,一些大企业,大型金融机构,在他们的眼里,传统风投看重的初创公司收入/增长指标似乎并不是必需的,他们更看重的是自己能在那些初创公司中拿到多少比例的股份,而且他们还美其名曰,称之为出于“战略目的”。

  投资狂欢

  在海外互联网公司的投资方面,日本软银集团一直“出手阔绰”,下图是他们最近几笔投资交易的概况,图源来自华尔街日报:

越有前途钱越多为何那些估值十亿美元的“独角兽”创业公司不选择上市?

  正是由于像软银这样的公司涉足风投领域,而且力度非常大,导致了初创公司,特别是亚洲初创公司的估值水涨船高,上面只是举了软银这一个例子,事实上,网上还有很多信息和实例来说明这一问题。

  快速流动的二级市场有效性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会发现,在一些融资轮里面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小金额套现”现象,也就是说,投资方不会急于通过让初创公司上市的方式,来获取自己的回报。如果你回看过去几年就会发现,基本上,上市是风投公司获取回报所采用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但现在,市场已经不是这样了。

  在此,笔者就举两个最典型的例子,一个是Secret,他们在倒闭之前就已经在二级市场套现了;另一个则是Airbnb,他们最近获得了1.12亿美元投资,而其创始人从中获得了2千万美元的分红。这意味着该公司联合创始人的股权和表决控制权并未因融资而发生变化。这同时也意味着,原本可以属于公司和全体股东的现金,被支付给了少数人。

  当你作为公司创始人,可以套现拿到数百万美元的分红,干嘛还要选择上市,或是被收购呢?只要你的公司有投资人支持就足够了,不是吗?

  初创公司越有前途,钱就会越多

  如果你再看看前文中所提及的,就会发现,一旦你的公司很有前景,并且被社会大众所认可,那么就可以获得资金支持,现金流动性也会更好。

  下图是美国从2005年到2014年之间的投资笔数和投资总额(单位:十亿美元)

越有前途钱越多为何那些估值十亿美元的“独角兽”创业公司不选择上市?

  传统商业风投公司和新进入者之间的平衡和抗衡

  虽然一些新进入风投领域里的机构完成了几笔“热门”投资交易,也让整个投资行业显得更加“民主化”,但是你会发现,传统的商业风投公司依然保持着市场领导地位,这些风投公司手段非常高明,他们会把初创公司的估值推到很高,继而威胁那些新进入风投市场里的风险资本,这让很多战略投资公司无法完全跟进投资。对于投资股权这件事儿,商业风投并不会担心,也不会迟疑,尤其是很多企业目前仍然难以快速适应风投的需要。

  我们会发现,随着更多低成本的私人资本涌入,初创公司的估值会变得越来越高,但无论是传统商业风投,还是新进的私人资本,当对初创公司估值时,他们其实彼此之间也会寻找一种平衡。

  通过上市获得的资金,和接受私人资本投资是不一样的,前者更有压力,因为他们要向公共投资人证明自己将不惜任何代价获得业绩增长,不断发展

  虽然看似获得私人资本投资的初创公司没有那么大压力,但实际上,投资人的期望值其实更高,他们投资初创公司,也希望这些公司的业绩能够增长,并发展,最后成为一个“独角兽”,自己可以获得退出回报。

  这些压力,其实也有一些例子,比如Uber,他们为了在中国的业绩得以增长,支付给司机的佣金是其他地区的三倍,而且他们还会遇到其他很多麻烦,例如有报道称,他们之前公布的百万驾乘数据涉嫌造假。

  如果Uber是一家上市公司,那么即便他们业绩不错,一旦出现诸如上述问题,股东也会“挥泪斩马谡”把他们的股票给抛掉。由此你会发现,获得私人资本投资的初创公司似乎也挺不错的。但实际上,私人资本投资一样存在“二元论”,也就是说,虽然他们可以不受上市公司监管,但是却要承担更直接、更沉重的负担,因为他们必须要确保自己投资的公司“私人”性质能够保持足够长的时间,直到这些公司有了稳定的增长,才能把它们带进股票市场。

  因此……

  当我观察目前的投资市场,基本上有如下三点总结:

  1) 越来越多的初创公司拥有雄厚的资本积累

  2) 投资探讨动态正在转型

  3) 市场内,公司估值,可利用的资金,以及各方竞争都变得越来越激烈

  的确,我们会看到有很多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初创公司出现,但是他们依然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因为投资人希望看到结果,更希望能得到稳定的回报,包括最终上市。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