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投资资讯 >> 私募投资 >> 浏览文章

扶持“双创”切莫盲目 谨防泡沫化、同质化等

2015-10-10 5:52:53中国经济时报 【字体: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的推进,国家和各地政府纷纷出谋划策,力争营造出更优质的创业环境。有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仅国务院和各地政府针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发布的政策措施就已超过2000条。

  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各类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资金需求、服务需求、信息需求等困难,是营造良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的有力举措。然而,在推出扶持政策的同时,各地政府还需因地制宜,避免盲目跟风,走入“双创”误区。

  莫让创业孵化器泡沫化

  本报记者走访多个省市发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下,创业孵化器的数量与质量仿佛正逐渐成为评判当地“双创”氛围是否浓烈的依据之一。

  的确,对于各地政府而言,创业孵化器直面各类创业者,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对于创业者而言,一个集场地、资金、政策、服务于一体的创业孵化器,将更能减少其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弯路。

  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加强创业孵化器的建设自然是一项有力举措。然而,随着创业孵化器的数量不断增多,新的问题也逐渐显现。选址不合理、定位不清晰、服务不到位、配套设施不健全等原因,使得一些创业孵化器的入驻项目寥寥无几,被成功孵化的企业也是屈指可数。在市场的考验下,这类创业孵化器又该何去何从?

  本报记者在走访部分省市时发现,有些地区虽然创业孵化器数目很多,但真正能发挥其作用的并不多,反而空占着土地、资金等资源,无疑是一种浪费。

  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过程中,各地政府应避免走入盲目建设创业孵化器的误区,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当地创业者的需求来建设有针对性、有特色的创业孵化器,切莫让创业孵化器泡沫化。

  以江苏省为例,截至目前,江苏全省已建成各级各类创业载体1797个,累计入驻企业达到9.82万户,孵化成功4.71万户。其中,由政府举办的有801家、企业主办的有815家、社会举办的有181家,形成了政府主导型、合作运营型、市场主导型等多种开发运营模式。

  这类结合地方资源禀赋、对接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后打造而成的创业孵化器,不仅载体主体呈现多元化,其载体类型也是多样化,还使得特色产业集群化,形成一批特色品牌,让创业变得更加容易。

  莫让创业大赛沦为形式

  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措施中,除政策扶持外,各级政府部门也不忘推出各类创业大赛,为创业者们搭建良好的创业交流平台,营造创业氛围。对于层出不穷的创业大赛,创业者们又是如何看待?

  本报记者采访部分青年创业者了解到,创业大赛对于他们而言,既是一个展现的平台,也是一个寻找投资的好机会。大部分青年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很容易面临资金问题,而参加创业大赛既能免费获得展示机会,又能交流创业心得,还能寻找投资伙伴,可谓一举数得。

  然而,创业大赛在为创业者带来利好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热衷于参加各类创业比赛的青年创业者小魏告诉本报记者,为了更好地展示他的项目、吸引到更多投资,他几乎每隔几天就要参加一场创业大赛。参加次数多了,创业大赛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好的创业项目一经展示便易遭剽窃、部分创业大赛只是走走形式等问题也随之而来,让他十分苦恼。同时,频频参加各类创业大赛,使得他做项目的时间和精力大大减少,本末倒置。

  创业大赛的初衷无非是要发现创业创新的典型,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而盲目跟风举办创业大赛的现象却并不少见。据了解,为争抢优秀的创业者和项目,部分地区往往会采取抬高比赛奖励和政策福利的手段,恶性竞争,反而对创业大赛本身关注寥寥,使其沦为一场形式。

  故而,对于创业大赛,各地主办方应将重点放在对大赛质量的提高、对创业者的指导、对赛后项目的扶持跟进上,切莫盲目跟风使其沦为形式,变得毫无意义。

  莫让创业服务同质化

  随着创业种类的不断增多、创业水平的参差不齐,差异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也不断增加。然而,本报记者从走访的省市来看,部分地区提供的创业服务仍是大同小异。

  创业服务通常是以提供免费创业培训、创业政策咨询、创业孵化引导、创业场地支持、创业宣传发动等创业初期的服务为主,对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企业则缺少了针对性和专业性,难以助其进一步成长。

  要使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得以持续推进,创新服务方式必不可少。

  例如,针对大学生创业,可在各所高校建立就业创业指导站,提供大学生创业注册、纳税、融资等“绿色服务通道”;对于已有一定经验和基础的创业者,采取政府购买公共创业服务的服务模式,由社会组织、商业机构、行业精英和创业成功人士开展创业服务工作。

  对于不同层次的创业内容,也由不同层次的创业服务队伍一一对应。比如由各级政府部门的专职创业指导和管理人员组成的创业服务队伍,重点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各类政策难题;由不同专业背景组成的多元化创业专家队伍,则重点解决创业中的专业性难题等。

  总之,健全体系、完善制度、针对服务也应是推进“双创”工作中的重点,以创业者需求为导向,结合各地特色提供不同创业服务,莫让创业服务同质化。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