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投资资讯 >> 私募投资 >> 浏览文章

中国式PE人生穷人才能做PE 信任匮乏是最大的痛

2012-7-20 7:22:43小康·财智 【字体:

    融资靠朋友

    “这个圈,缺乏信任。”

    黄建华,福建人,在PE圈混了5年,得出如上结论。黄建华做过通讯、做过电力、从过改、做过投融资平台,创业做过动漫,最后,在金融圈稳定下来,目前任华盛通宝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裁。人生的目标是:“从一个职业经理人成功变身为合伙人。”

    见到黄建华的那个傍晚,他刚签完一个项目,心情不错。几句寒暄过后,黄建华的私募人生在他的讲述中缓缓拉开帷幕。

    极度的吸引力

    入行PE,其实并不是黄建华的选择。黄建华读了很多书,学了很多专业,已经读到博士后的他,在2008年之前,金融,和他绝缘。一个偶然的机会,黄建华通过同学引荐,进入了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工作,这看上去更像是一场意外的跳槽,却成为了黄建华最后的职业选择。

    那时候,中国PE市场已经开始崭露头角,PE这个词看上去已经不再陌生。业内有名的PE人赵丹阳,在黄建华加盟金融领域的这一年甚至掏了211万多美元的腰包和美国股神巴菲特吃了顿午饭。没有人知道赵丹阳到底赚了多少钱,但是因为赵丹阳的一顿饭,PE这个领域,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话题。

    实际上,对黄建华来说,PE绝对不是他最初的选择,如果不是同学的“多事”,他可能还在某个实业领域干的热火朝天。但是,进入这个领域后,他发现,自己的热情完全被这个领域激发出来。

    “富人做不了PE,一定是穷人,对钱有欲望,还要足够的聪明、勤奋。”一直靠拿工资的黄建华在PE身上看到了一种模糊的未来。

    “和做实业10%-15%的回报相比,PE更加有诱惑力。国外PE回报大约是30%,印度是100%,中国在100%-500%之间。”黄建华说,“而且,最具吸引力的是,经济的发展依靠高科技,高科技研发往往缺钱,PE是高科技发展的原动力。”

    所以,PE,黄建华很看好,而且他觉得,自己的未来一定是要和PE纠缠不清了。

    信任危机

    其实,回看中国 PE历史,有着很浓厚的中国色彩。

    早些时候,一批人自主创业,成立了自己的企业,但是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资金困难。于是,为了解决困难,企业家就向朋友借钱以渡过难关,但遗憾的是,还钱的时候到了,可是企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依旧拿不出多余的钱还给朋友,于是,看在朋友的情分上,就将债转股。借朋友的钱变成股份的形式存在,朋友也变成了股东,然后大家一起做生意。没做多久,企业赶上机会,上市了,结果大家都赚了,而且是赚了好几倍。就这样,尝到甜头的企业家们觉得,和做实业相比,这个赚钱方式似乎更加有效率,于是第一批PE人诞生了。

    如今,距离第一批PE人诞生究竟有多远,没人知道,但是,市场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2012年,是黄建华做PE最关键的一年,黄建华觉得,中国PE依旧带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

    “中国人更愿意把钱捂在自己的口袋里,不放心把钱交给别人去管理。缺乏信任,是这个市场最大的痛。”数据显示,中国去年的GDP总额为47万亿人民币,银行存款达5.2万亿美元,但是PE的融资额不到千亿人民币,这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PE规模相去甚远。

    “在美国,出资的多为机构,在中国,出资的多为散户。”这也并不奇怪,黄建华觉得,长久以来的文化要改变是需要时间的。

    靠朋友,这是黄建华做PE几年来唯一没有改变的感触。虽然中国现在有很多机构资金已经进入了这个市场,但是,实际上社保、养老等机构能出的钱很少。黄建华说:“只有很少的企业才能从这些机构拿到钱。”

    所以,现在的PE市场,交朋友依然是重要功课。

    项目靠关系

    王磊,清华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研究生毕业,毕业后在朋友的推荐下进入一家私募公司项目组工作,头衔是项目经理,说白了就是为公司寻找好的项目资源。

    对PE,王磊在读书时就有所了解。研究生在读时,王磊曾自己创业,组建了一个乐团,演出赚钱,后来乐团要扩大规模,为了融资,王磊曾四处寻找风投,但是寻找风投的过程中,他自己对私募产生了浓厚兴趣,主要是因为这个“行业挣钱快,变成富一代的几率高”。于是,毕业后,王磊将乐团交给朋友打理,自己则进了PE公司,开始了私募生涯。

    没有老师

    进公司时,王磊只有26岁,在同事眼里,小屁孩一个,本以为会有人手把手教的梦想,很快就被现实敲得粉碎。大家都很忙,甚至忙得连一起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王磊面对的除了经常空着的隔壁同事的办公桌,就是一头雾水的自己。不知道从哪去找项目源,成了最折磨王磊的事。

    终于有一天,一个满口喷着酒精味的同事在王磊加班的夜晚回办公室取材料,看到加班的王磊,这个同事就趴在王磊的桌子上,告诉这个年轻的小伙子,项目在办公室里是找不到的,要出去跑,和政府、和企业家搞好关系,项目就有了,尤其是地方的金融机构,是好项目最多的地方。

    那一夜,王磊失眠了,但是从第二天开始,王磊决定,出去。他给自己换了一身行头,花了6000元,然后对镜子里的自己说,“你ok的。”

    建立属于自己的关系网

    王磊基本上算是文艺青年和普通青年的中间青年,主动和人套近乎,不太符合王磊的个性。虽然是走出去了,但是王磊不知道他究竟怎样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变成别人的关系户。

    在政府的接待室吃了几次闭门羹之后,王磊学聪明了,他开始跑私募论坛,一般在这些论坛上会有一些企业家和政府的人到场,这些人都是私募的簇拥者和直接关系人,王磊通过各种途径,比方说和主办方搞好关系,能近距离接触嘉宾,以换来和嘉宾共进一顿饭的“荣幸”。或者是通过身边的朋友,找身边的朋友,来认识可能会掌握项目资源的对王磊来说重要的人。

    “我发动了身边所有的关系,就差幼儿园的侄女了,都想让她问问她幼儿班的老师有没有关系。”终究,功夫不负有心人,2年的时间,王磊跑下了十几个省、市的关系,和那里的政府和金融机构都成了“朋友”。代价是,王磊慢慢成长的肚子。

    为啥要跑政府和金融机构?“只有他们那里才有当地最全和最准确的企业信息,哪家企业能上市,哪家企业的业绩如何,自己调研企业,不如直接问这些机构,他们的信息最全。”

    但“中国就这样,不拉关系,啥也谈不成。”26岁的王磊在28岁时,蜕变成了一个典型的业务员,也就在这一年,王磊跑下了第一个项目。

    坐地起价

    项目是当地的金融机构推荐给王磊的,企业已经过会,但是因为资金流不符合证监会的要求,因此需要PE的介入。和企业负责人见面之后,王磊和企业负责人相谈甚欢,建立了不错的私交。当王磊以为自己可能就是最后买家的时候,企业负责人召集了一个饭局。

    饭桌上坐着的都是PE的项目负责人,7个人,代表7家PE公司,这让王磊很意外。实际上,同事已经告诉过他,好项目一定有很多人抢,尤其是这种已经过会的项目,就是白送钱的,但是真的遇到这种局面,王磊还是很惊慌。

    他清楚地记得,当时他估算的该企业的发行价应该在10元左右,也就是说,6元以下拿过来,对公司来说,比较有利。但是,现在有7家企业来抢,王磊不知道他心里的价位究竟能不能成功竞标。

    其实,在坐进来之前,王磊和这些竞争者聊过天,听了听大家对这个项目的看法。竞争激烈,是王磊已经有了的心理准备,但是饭局才开始半小时,王磊就看见大家已经在不停地发信息,打电话了。王磊不知道别人出多少钱,他给出的价格是4块。“按键的手都在发抖。”这边要和公司商量,那边要和企业的负责人对接,王磊觉得这根本不是在吃饭,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其实,经过多次接触,王磊和这位企业家的关系还是不错的,王磊以为企业家多少会看在关系的份上,对自己有所照顾,但是他发现,在价格面前,关系似乎并不存在。企业家能组织这样一个众多PE竞争的饭局,就已经对他自信的关系是个考验了。

    终于,在饭局进行到1小时的时候,企业家给王磊发来短信,“最高价7元,能要吗?能要,就给你。”外加一个笑脸,这算是对关系的最后考验吧。饭局之后,大家心里都很忐忑,王磊给公司去了电话。

    2小时之后,公司打来电话,“要!”于是,晚上的时候,王磊接到了企业家的邀请,一场忐忑的饭局终于回归平静,觥筹交错间,王磊不知道自己是觉得喜悦还是难过,喜悦是终于工作出成绩了,难过是关系面对金钱的考验时,他不知道哪个更有用。

    看到真面目

    接下来的日子,王磊就全身心地扎在这个项目里了,和实业老板一起,为上市做最后的努力。变更公司的注册资本,做财务清算,跟着保荐人做材料,甚至勤快的王磊还在公司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与其说是管理项目,不如说自己是去学习项目,这时候,他才对项目有了一个彻底的了解。

    公司的资产情况、运作情况、公司的分工等等,PE的市场就是这么残酷,越是好项目,越是在后面才能看到真面目。之前大家都忙着抢项目,完全忽视了本质的东西,根本来不及仔细去了解这个项目的好坏,看到大家都抢,自己就跟上去抢,万一是个烂苹果,就只能烂在手里了。

    2009年底,该项目成功上市,发行价14.9元,王磊说:“赚到了。”

    越来越难

    本以为成了一单的王磊,以后会顺风顺水,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随着关系的增多,王磊发现,自己拥有的私人时间越来越少,因为他要维护关系,就要不停地出去吃吃喝喝,即使不吃吃喝喝,也要经常出去走动。“不走动,就生了。”即使现在他已经做到了项目部主管的位置。

    而且,随着外资PE的大举进入,中国本土的PE显得有些单薄。外资PE基本上都财大气粗,因为他们的出资方多为机构,而中国PE,才刚成长起来,真的财大气粗的并不多,除非是有证券、银行等背景的。

    所以,挑战,只增不减。

    对于后来者,黄建华和王磊觉得:“在中国,一定要迷信关系,但关系不是全部,所在公司的平台和个人的性格都很重要。广交朋友,不仅仅是一个员工应该做的,其实一个好的合伙人,能力的考验也不外乎是找项目和找资金,这些都从哪来,从朋友那来。”

    抽文

    “富人做不了PE,一定是穷人,对钱有欲望,还要足够的聪明、勤奋。”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