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金融资本 >> 浏览文章

投行IPO承销3个月没开张 瞄准香港股市IPO承销业务

2013-2-17 7:41:06证券日报 【字体:

    券商投行已经连续3个月“没开张”了。

    据同花顺iFinD统计,从2012年11月开始至昨日,在长达3个月的时间里,券商投行颗粒无收,没有任何一

单项目实现IPO。截至目前最近的一单IPO项目是招商证券承销的浙江世宝。

    3个月无一单IPO项目,对券商投行的成本支出也是巨大的考验。年底已至,投行从业人员纷纷吐槽“年终奖不敢想了,能保住岗位就不错。”从长远来看,800多家A股排队待审的企业已经形成一座IPO“堰塞湖”,从目前的IPO发行速度来看,券商今年上半年的发行项目数量也不乐观。而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寻找到替代项目,增加收入,是投行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瞄准香港股市IPO承销业务

    自去年9月开始,新股发行审核速度明显放缓。据同花顺iFinD统计,从2012年11月开始至昨日,在长达3个月的时间里,券商投行颗粒无收,没有任何一单项目时间IPO。截至目前最近的一单IPO项目是招商证券承销的浙江世宝。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企业选择境外上市。投中集团数据显示,2012年,共有154家中国企业在境内上市,共计融资约1034.3亿元;71家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共计融资约645.9亿元。其中,深交所创业板及中小板分别有74家和55家企业上市,分别融资351.5亿元和349.3亿元;上交所共有25家企业上市,合计融资333.6亿元。

    香港不失为企业上市的优先选择。 去年71家海外上市企业中有58家中国企业登陆港交所,合计融资约631.6亿元。对应这一趋势,一些中资投行机构瞄准香港市场,拓展其在香港股市的IPO承销业务。不过,中资投行的业务范围,也仅限香港市场,国际市场的业务拓展能力有限。

    加大对非IPO项目的投入

    IPO项目发行受阻的情况下,一些券商也在加大对非IPO项目的投入。

    今年1月13日晚间,停牌近三个月的成飞集成发布公告,拟以“现金 股权”的方式向中科远东等21家企业及雷雨成等36名自然人购买其持有的同捷科技87.86%股权。同时,募集不超过1.67亿的配套资金,用于支付股权收购款和提高整合绩效。而这将会是证监会开展在审企业2012年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后的首例并购退出。

    一方面,并购有可能成为IPO分流的新渠道,另一方面,也为券商投行的业务发展带来新的思路。为了扩大收入来源,券商投行也可以在一些非IPO项目上下功夫。除了刚才提到的兼并和收购业务,还有资产证券化、再融资、债券承销等业务。

    从整个券商投行业务来说,债券承销与IPO承销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态势,而在IPO发行放缓的大背景下,债券发行也成为券商投行的重点项目。仅在券商IPO承销颗粒无收的3个月里,62家券商共承销379单债券项目,实际募资5014.8亿元。按照1%的承销费率计算,62家券商合计吸金约50亿元。

    事实上,从投资者越来越理性的投资理念方面来考虑,固定收益类投资尤其是债券投资会更受欢迎。一位券商高管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后券商会日益加强固定收益业务和类固定收益业务方面的发展。前几年股票发行高市盈率发行伤害了大多数的股民,也使参与机构损失惨重。债券投资能给投资者固定回报,对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来说更受欢迎。从国外市场来看,也是这样,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理性的投资者会越来越多地选择债券投资。”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