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银河证券成功在香港挂牌,将开启券商未发行A股先赴港上市的先河。
由于A股IPO重启近期无征兆,或将导致越来越多的企业放弃之前“A+H”
在当前A股IPO暂停的大背景下,银河证券并非选择“先H后A”的首家金融机构。此前,人保集团整体上市也是放弃“A+H”,转道“先H后A”模式。另据记者获悉,广发银行目前也计划先H后A股上市,而非A+H同步上市。
“银河证券回归A上市目前没有日程。”银河证券内部人士表示。
实际上,IPO发行模式出现了一个轮回:最早国企蓝筹IPO是“先H后A”,后来工行首发“A+H”同步,再后来有“先A后H”,再过渡到现在的“先H后A”。
2005年6月,原计划“A+H”上市的交通银行最终放弃A股市场,选择先在香港上市,直到2007年才回归A股。当年恰逢解决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启动,国内暂停IPO。
对于像银河证券一样急于融资的企业来说,“先H后A”是当前唯一的选择。但是,港股大跌之际,到香港上市或将对其估值有负面影响。
今年2月份以来,两地股市表现低迷,AH溢价指数持续震荡走高,4月18日最高一度攀升至108.86点,创下去年9月以来的新高。
分析人士判断,虽然不排除后市AH溢价指数继续回落的可能,AH同步回落的过程中,A股的跌幅可能要大于H股。在此背景下,对于赴港上市的企业,必须要承受估值上的损失。
自2006年工行启动首家“A+H”之后,中信银行也效仿工行两地同步同价上市。不过工行、中信之后,农业银行“A+H”采用的是差异化定价的模式。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如果“先H后A”成国内企业IPO新模式,从长期看,A股估值必将向市场化的H股中枢靠拢。从这个角度说,H股对A股目前的高估值或将形成倒逼机制。这也与监管层一直希望的通过改革新股发行体制来降低发行价格的方向相吻合。
此外,企业上市“先H后A”的另一个好处是,对于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信披要求都更规范,更与国际标准接轨。这一点,从中信证券、海通证券H股上市后公司年报披露内容就可以看出变化。
实际上,在公司治理方面,A股的要求也与H股并无显著差距,甚至是相对更加严格。为什么市场普遍认为H股企业的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水平好于A股企业呢?甫瀚咨询董事总经理崔楠认为,主要是国内市场虽然有严格的监管要求,但是惩罚措施不到位,造假成本低,因此,很多企业在合规时偷工减料,而相关中介机构的督促也不到位。其实,香港市场也有类似的问题,香港联交所去年也出台了政策,加大券商对于被承销企业的责任,从而进一步加强对上市企业的管理。
德勤中国不久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得益于A股暂停IPO,2013年第一季度香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市场情绪持续好转。一季度香港IPO总募资额81.1亿港元中,大陆企业融资额占比84%达68.2亿港元,同比增加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