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掌舵央行的十年,中国金融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十年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所谓的“技术性破产”困境。2003年,央行成立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领导小组,开始对国有大型银行进行
我国利率市场化在近年来也取得了显著进步。从逐渐放开国内外币存贷款利率,到扩大银行的贷款定价权和存款定价权,再到扩大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浮动范围。去年,央行允许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扩至基准利率的0.7倍。
周小川曾表示,“利率市场化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的进展是承上启下。”
过去十年最令人称道的当属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为此,周小川掌舵下的央行开启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2005年7月,央行出乎外界预料宣布开启汇改: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同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进行浮动。此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幅度超过30%。一位分析人士认为,周小川对于汇改的勇气和力度超乎寻常。而周小川本人也承认,国有银行股权改革、利率市场化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都是为了给汇改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2006年周小川与香港金管局总裁任志刚就内地与香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签署了补充合作备忘录,这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不仅如此,人民币债券的海外吸引力也日渐增强。今年3月19日,巴西投资银行宣布将在海外发行人民币计价债券,该行此次人民币债券的发行总量为10亿元人民币,期限3年,票面利息为4.1%, 债券收益率为4.2%。
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还依赖资本项目的开放程度。在IMF制定的资本项目交易分类40项指标中,目前人民币资本项目实现部分可兑换的项目为17项,基本可兑换8项,完全可兑换5项。我国资本项目开放在这十年取得了长足进步。
周小川曾多次表示,人民币能否国际化最终还是靠外汇交易市场的选择,央行要做好的是清理不必要的政策管制,以及进一步发展和开放金融市场。
“不刻意为之”或许就是这位“人民币先生”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一种态度,水到渠成的方式也符合我国和平崛起的大战略。而周小川此番连任也将维持政策连续性,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