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重金,在企业发展困难之际以“救世主”的姿态出现,他们被称为天使投资者。
游走于实业和资本之间,以掠食者的残酷围猎财富,他们又被称为贪婪的“****”。
他们是风险投资人,是企业家中特殊的一群人。他们生为商人,逐利是天性;他们投于商人,教商人如何快速成长壮大。本期,本报带您走进江城的风险投资人,了解这批拿着鞭子“抽”企业前进的“财神爷”。
落座后,熊文问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第一期《商贾志》,为什么不采访企业家?”言下之意,并不把自己视作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家。
因较少面对媒体,刚开始交谈,熊文略显拘谨,但很快打开了话匣子,而且思维敏捷,反应极快,记者刚抛出半个问题,他就能接出下一句,说到兴奋处,几句地道的武汉话就自然地蹦?出来。
在不惑之年创立了武汉中部发展创业投资中心,熊文说,他经营得“如履薄冰,小心翼翼”。4年来仅投3家企业,对已投的企业,“监管”的频率高达一周一次。他告诉记者,当大创投们广撒网、钓大鱼时,民营创投资本有限,只能反复看准再出手,然后像园丁呵护花朵一样,守着自己投资的企业成长。而最重要的,就是把前期调查和后期持续的跟踪和服务做“扎实”,如此才能有效管控风险,并为被投资企业创造价值。
“到天种畜牧的路,我知道四条,大机构只能找到一条”
在熊文办公桌上的一个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天种畜牧的下个月工作计划。记者好奇地问,“您还去参加天种畜牧的月度工作计划会?”
“何止是月度计划,周工作计划会都参加过。”熊文说,对注资企业,自己“盯”得很紧。
2010年下半年,熊文发现了这个让他颇为“心动”的企业——武汉天种畜牧有限公司。“养猪行业多是育肥企业,而在门槛更高的生物育种领域,还没有全国性的大企业。”天种畜牧有数十年的育种经验,而且已经在全国布局,具备成为全国性企业的潜力。熊文认为,其实力丝毫不亚于已经在美上市的丰泽农牧。
但是,用熊文的话说,投资就像谈恋爱,你看中了对方,对方不一定能看中你。“当时天种的‘追求者’多达十几家,其中不乏国内外知名创投机构,竞争相当激烈。” 资历尚浅的中部创投,凭什么让天种畜牧选择自己?
熊文说了个故事。当年他去找位于黄陂三里镇的天种畜牧时,通往养殖场的一条小路坑坑洼洼,这条小路开修后,他和同事找到另一条通往养殖场的小路,直到这条小路也开修……如此,熊文走过4条到天种畜牧的小路。
“在我们找到了4条路时,大机构也许只知道1条。”熊文解释,大机构项目多,分配给每个企业的精力有限,“人家是博爱,我们只能并必须专情,对企业全心全意,这是我们唯一的筹码”。
2011年7月,熊文成功向天种注资5000万元,并说服另5家机构共同投资,总融资额1.2亿元。其中,武汉中部发展创业投资中心投资额最大,成为天种畜牧第二大股东。
“连找写字楼这种琐碎活,我们都帮忙干”
“当大创投们广撒网、钓大鱼时,我们只能反复看准再出手,像园丁呵护花朵一样,守着自己投资的企业成长。”他如是说。
不过,仅仅守护肯定不够。熊文介绍,只有十几年发展史的湖北创投,已初步形成了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深创投、硅谷天堂等外来“正规军”;第二梯队是本土的,带有国有资本背景的企业,如东湖创投、华工创投等;最后一个梯队,就是和武汉中部发展创业投资中心一样的民营创投。
要和这些大佬竞争,熊文知道,必须把对注资企业的服务做“扎实”。为了解养猪这个全新的行业,更好地为天种畜牧作出决策,熊文甚至去参加天种的研发和营销专题培训会,“一方面,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个行业,同时,我也能知道第一手的、真实的信息。”
注资天种一年半以来,这一项目的负责人,几乎每周要去天种“报到”,为天种畜牧制定年度经营计划、绩效考核方式,梳理内部组织架构、明确部门岗位职责;为助其上市协调中介机构、梳理历史沿革问题、协调政府关系。
“说起来简单,但真要做好,需要反复地沟通并实地调研。”熊文举例,以整理财务核算体系为例,农业企业普遍存在财务不是很规范的问题,大量使用现金交易,不符合上市要求,“要把这一个细节拗过来,也是要去很多次的。”
应该请职业CEO、财务总监可以更专业、律师要找名气更大的……这些问题,每日萦绕在熊文心头,并一一着手操办。“我们把专业咨询公司、财务顾问公司的活儿都干了,甚至连找写字楼这种琐碎活,我们都帮忙干了!”
熊文还非常谨慎。他告诉记者,他给自己的投资画了个圈,圈定在湖北省内,“因为创投这行最大的风险,就在于信息不对称”。各种商业计划书做得相当漂亮,但其实创投所获得的信息,往往只是企业真实信息的冰山一角。“民营创投经不起失败,我们必须追求绝对的成功,运营时须把控好投资半径,以便多渠道、多方式地长期跟踪企业。”
“工作做扎实了,几千万投下去夜里才能睡得安稳”
熊文今日的谨慎和踏实,源于他曾亲身经历过一次创投狂热,见证过血本无归的惨烈。
2000年,传闻创业板即将推出,各种财富神话漫天飞,一夜之间涌起创投企业无数。“那时候感觉这个行业遍地是黄金似的,随手捞一捞,就能捞起来几块。”
做过8年外贸生意,又在三峡证券公司当了3年投资银行部高级经理的熊文,认为自己既具实战经验,又懂资本市场,当下干风投,真正是找准了机会。在几个朋友合伙成立的风投公司,熊文出任总经理,投资了包括江通动画在内的3家企业。
然而,创业板迟迟未推出,这3家企业,无一为熊文带来高额回报。和当时很多风投公司一样,熊文经营的这家企业,也并没有从当时“遍地的黄金”里捞上来一块。“当时,很多企业都血本无归,我们算是万幸,江通动画逐步成长,另两家企业也仍维持经营。”
“现在回过头来看,那时候的投资,叫投机也许更合适。”忆当年,熊文摇头笑道,投企业只考虑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前景,对企业的考量不足,也没有标准的决策流程。“那时候投资失败是正常的,投资成功那是走了‘狗屎运’。”
32岁时的这场经历,让熊文看清楚了投资的本质,他由此明白,创投决不是赌博,不是碰运气,“前期调查要做扎实,后期跟踪要做到位,这样,几千万上亿地大额投下去,夜里才能睡得安稳。”
2008年,“全民PE”的狂热再度掀起,熊文忍不住内心的冲动,和4个合伙人,一起创立了武汉中部发展创业投资中心,并出任总经理,再度扎进这股热潮中。
站在熊文位于32楼的办公室落地窗前,往外看去,在刚刚降临的夜幕下,轻轨从脚下呼啸而过,长江二桥上霓虹灯闪烁,桥下长江水滚滚东流去。这样的景致,任平静的心,也易起壮志雄心。
只是,8年后,年届四十的熊文不再狂热和浮躁,变得冷静而克制。他说,这一次的进入不再迷茫,但市场陷阱很多,经营起来仍须“如履薄冰,小心翼翼”。
熊文投资心得
“民营创投经不起失败,必须追求绝对的成功。”
“根据投资规律,大机构是允许投资人一定的失败率的,10个当中有七八个不赚钱很正常。他们追求的是相对的成功,但民营创投资本有限,经不起失败,我们必须追求绝对的成功。我不排斥跟投,但跟投的失败率太高。”
“回报率百分之几百的,那是单个项目可能的神话。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股权投资基金平均回报率在20%-30%之间是比较正常合理的。投资当然要利润,但比利润更过瘾的,是发现价值,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