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投资资讯 >> 风险投资 >> 浏览文章

花旗浦发10年恋情终结 太保接盘浦发布局银行板块

2012-3-30 6:32:13时代周报 【字体:

    编者按:随着花旗银行将最后持有的2.714%的浦发银行(600000)股份转让给中国太保(601601),花旗与浦发的10年相恋,画上句点。花旗银行通过大宗交易全数出售浦发银行股份,共计5.06亿股,占比2.714%。接盘者则是中国太保及旗下资产管理公司,成交价为8.33元/股,较浦发银行3月19日收盘价9.28元折价10.24%,成交金额总计42.16亿元。按照当前汇率,花旗银行此项交易的全部收入为6.68亿美元,计税后获利3.49亿美元,较10年前花旗斥资6亿人民币入股浦发,此番退出,获利颇丰。

  花旗浦发10年恋情终结 太保接盘浦发

    随着花旗银行将最后持有的2.714%的浦发银行(600000)股份转让给中国太保(601601),花旗与浦发的10年相恋,画上句点。

    3月20日,花旗和浦发双双发布公告称,花旗银行通过大宗交易全数出售浦发银行股份,共计5.06亿股,占比2.714%。接盘者则是中国太保及旗下资产管理公司,成交价为8.33元/股,较浦发银行3月19日收盘价9.28元折价10.24%,成交金额总计42.16亿元。按照当前汇率,花旗银行此项交易的全部收入为6.68亿美元,计税后获利3.49亿美元,较10年前花旗斥资6亿人民币入股浦发,此番退出,获利颇丰。

  花旗浦发10年恋情终结

    2002年,花旗投资近6亿人民币购买浦发1.81亿股,占当时浦发银行总股本的5%,成为第四大股东,2003年,双方就信用卡业务展开战略合作,2006年2月双方又签订协议,花旗承诺增持浦发股份至19.9%,并在5年内维持积极合作关系。

    然而时隔不久,同年11月,花旗又成功入股广发,占20%的股权。而另一方面,2010年,急需引资的浦发引进中国移动作为新的战略投资者,中国移动拿出近400亿真金白银购入20%的股权一举成为第二大股东。今年2月花旗获牌独立发卡,在信用卡业务上再不必与人分食,遂此前与浦发联名发行的信用卡将由浦发全权接手,花旗派驻的人员也将撤出。

    “今天之后,花旗与浦发银行的长期战略关系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花旗中国首席执行官欧兆伦先生表示,“中国一贯都是花旗最为重要的市场,进入2012年,我们将继续在中国投资以支持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和服务我们不断增长的广泛客户群体。”

    浦发方面也表示已与花旗达成新的战略合作安排,“双方将继续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广泛的战略合作,具体包括:花旗将为浦发银行拓展海外市场提供技术支持和商业银行服务支持;并将在公司银行与金融机构、个人银行、私人银行、信用卡、技术支持培训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与交流。”并表示与花旗一致认为,“双方已持续近十年的战略合作卓有成效:我行学习了国际先进同行的经验,花旗方面则积累了宝贵的本土经验,双方一致希望未来继续加强和深化这种互利合作的战略合作。”

    浦发方面强调,花旗的“沽清”行为不会对其日常经营带来影响。但尽管如此,早在公告发布前两日,浦发股价已然经历一轮深跌,公告发布当日更是领跌银行板块,市场信心受挫。截至本报记者发稿前,股价一直处于低位盘整。

    浦发和花旗的十年合作自始至终都是基于信用卡业务。这项合作始于2003年,花旗以派员方式对联合信用卡的开展实行管理和技术上的支持,并帮助浦发信用卡中心顺利完成信用卡系统群的整体升级扩容。

    “浦发的信用卡发卡量累计达到611万张,这个成绩其实还可以。”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据悉,信用卡启用率和使用频率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然而除此以外,双方的关系就始终未有新的突破。“现阶段外资银行对中资行的战略合作空间仍存局限,浦发属于上海国企,政府控制力度比较强,花旗的话语权有限。花旗肯定一开始是抱着战略控股的希望的,后来被无情按灭了,那么财务投资者获益离场了。”金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花旗谋取广发话语权

    2010年,浦发引入中国移动作为新的战略投资者,中国移动也凭借购入20%的股权一举成为第二大股东。花旗所持浦发股份被逐步稀释,更多地沦为了一个财务投资者的尴尬角色。

    3月14日美联储发布的美国最大型银行“压力测试”结果中,在一级资本比率5.0%、杠杆比率3.0%的红线上,花旗银行均以0.1%之差未能越过。抛售浦发股份可以直接套现42亿元,这推动了花旗的选择。

    “花旗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这几乎是所有人对这场十年姻缘作出的最后总结。“花旗对广发银行的实际控制力度远远超过其对浦发的控制能力,这应该是它移情广发银行的一个重要原因。”金鳞告诉记者。

    多家股份制银行都有外资战略投资者,但没有任何一家像广发银行一样被外资牢牢管控。花旗现持有广发银行20%的股份比例,并和中国人寿、英大国际和中信信托并列位居第一大股东。

    2006年11月,花旗参与重组广发行。花旗入主广发之前,广发有400亿元的不良资产待处置。重组之初,广发有个庞大的21位高管阵型,经历改革后,确定“1+7”架构:在行长之下,设置7位副行长,此外还保留了董秘职位。9位高管中,花旗派驻了4位,经历“瘦身”后,花旗在高管话语权上占了绝对优势。花旗在浦发没有话语权,在广发则控制管理层,这显然更符合花旗的风格。

    新一轮年报尚未公布,截至2010年底广发资产总额达8143.90亿元,实现全年税后净利润61.89亿,各类存款余额6288.5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668.39亿元,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08.48%。去年银行业利润高企,2011年成绩虽尚未公布,也可预见各项指标均有所增长,对比早在2006年广发的财务状态(资产总额还在3739.08亿,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190.66亿和2169.91亿,净利润为亏损6.24亿状态),重组之后,近年来发展初见成效。

    另一方面,就财务投资角度而言,广发IPO各项条件均已达标,外界揣测进程已经进入实质阶段,广发银行行长利明献就上市问题回应记者“二级市场低迷,时间窗口不好”,一旦广发上市,花旗所获得的财富效应也远超继续持有浦发所带来的回报。

    值得一提的是,花旗此举会不可避免地对二级市场造成负面影响。市场普遍预期,中国银行(601988)业的地方债务问题可能带来隐形攀升的坏账,国外投行因自身对资金的急切需求选择在现阶段纷纷获利了结难免对市场信心带来消极影响。穆迪信用展望报告认为,中国的银行已经过不良贷款周期的低谷,而随着经济发展开始放缓,以及房地产及地方政府贷款等部分高风险行业有沉重的还款压力,信用成本将会逐渐增加。

  太保频频布局银行板块

    而对于太保来说,这已不是其第一次对银行持股。

    在入股浦发之前,太保已经频频布局银行板块。早在2009年11月,太保斥资13亿元,参与杭州银行增资扩股,为该行第五大股东,在2010年下半年,太保再次斥资近13亿元,认购上海农商行2亿股,占增资完成后约4%的股份。另外,坊间曾一度流传太保欲入股天津银行。

    在3月26日太保业绩发布会上,太保董事长高国富明确表示:“该笔投资是保险资金的正常运用,我们持股比例也不高,这是基于保险投资策略的正常资产配置,而非战略性部署。”而太保相关人士进一步回应时代周报记者:“买杭州银行、上海农商行股权,也是仅出于财务投资考虑。”

    有趣的是,近期几乎所有的国内保险资产管理都出动参与银行业增资和受让股权。3月份险资更是集体出动进军银行股,从人保握手兴业到太保牵手浦发,保险资金已经斥资数百亿投资银行股。预计如果还有银行准备再融资,保险资金也将会持续守候。

    业内人士称,分享银行高利润、进行传统的财务投资当然也是重要原因,但一般而言,保险公司与银行的牵手多半离不开对银保业务的考虑。银保渠道对国内寿险业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数据显示,2005年-2010年,银保业务以高达37%的年复合增长率带动了寿险业总资产以23%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银保业务给寿险业带来巨额保费收入的同时,也带来大量的优质客户。但长期以来,银保业务以规模为导向的粗放式发展形成的销售误导、违规经营、退保率上升等问题也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隐忧。

    2011年以来,在银保新规、资本市场动荡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国内银保业务步入转型期。在整个寿险规模上涨6.1%的背景下,来自银行渠道的收入规模却由482亿下降为445亿,太保银保业务缩水严重。

    保险公司在与银行合作的时候需要谋求更多话语权,入股银行是不错的选择。险企通过股权投资成为银行股东后,保险资金参与银行的非公开定向增发,会成为日后展开全面战略合作的契机,这种合作对生硬的单一银保合作关系产生利好。除此以外,打造大型综合性金融保险集团也是险企的目标之一。

    在业内人士看来,金融综合经营已成大势所向,过去两年一方面银行系保险不断涌现。太保和浦发都是财力雄厚的上海上市金融国企,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作为财务投资者,太保入股浦发或将可能在银保渠道上得到更大的业务支撑;另外,浦发也是一直受到保险公司青睐的银行之一,国寿、平安都曾是浦发的股东,浦发多年的经营业绩稳定,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排名也靠前,长期投资价值看好。

  入股浦发银行非战略持有 太保寿险未来3年继续转型

    刚接手浦发银行(600000)2.7%股权、参股8家银行的中国第三大保险集团公司中国太平洋(601099)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依然无意实质性进军银行业。

    “银行投资是一种财务投资,而不是战略性持有。”26日,中国太保(601601)2011年报发布会上,该公司董事长高国富首次回应此项交易,表示仍将“专注主业”,未来3至5年继续寿险战略转型。他同时强调,目前集团资本金充足,暂无融资计划。

    根据年报,2011年,太保集团实现保费收入1549.58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寿险保费923.03亿元,同比增长6.1%,产险保费616.87亿元,同比增长19.5%。

  加大固息配置

    受“股债双杀”影响,太保集团2011年虽净投资收益率为4.7%,较2010年上升0.4个百分点,总投资收益率仍由2010年的5.3%下滑至3.7%。

    事实上,在2011年的投资中,太保已将更多资金投向固定收益类,包括定期存款、债权投资计划在内的固定收益类投资增加了2.9个百分点,而权益类投资占比降低了2.4个百分点。

    “总的来说,今年权益资产比例会进行控制,资产配置策略和去年一样总体上属于防御状态,今年新增资金和投资资金将主要放在定息资产类,以提升全部资产的利息水平。”他说。

    纵然对2012年资本市场走势持防御态度,太保寿险仍然对银行股表现了相当的热爱。

    3月19日,太保集团和旗下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共耗资42.16亿元,通过大宗交易方式接手花旗集团持有的5.06亿股浦发银行股份,这也是太保入股的第八家银行。此前,太保已经通过市场买入方式持有了工商银行(601398)、建设银行(601939)、农业银行(601288)、招商银行(600036)、交通银行(601328)等5家大型上市银行,并通过定向增发方式获得杭州银行、上海农商行等2家非上市金融企业股权。

    太保此举引发市场关于太保公司金融战略布局的猜想。

    26日,高国富回应称,太保坚持“专注主业发展”的理念,投资银行是一种财务投资,是出于保险资金的负债特性而做出的合理的资产配置,接盘花旗集团持有的浦发银行股权也是资产配置的一种策略,而不是战略性持有。

  寿险转型继续

    2011年,太保寿险全年新业务价值67.14亿元,同比增长10.1%,营销员每月人均寿险保费增长11.7%,营销员增长4.3%,这样的成绩被太保管理层视为转型有所成效的体现。

    但受市场利率上升、信贷紧缩、银保新规以及理财型产品竞争等因素影响,2011年银行渠道保费收入444.5亿元,同比下降7.8%。而且在银保渠道出现了退保急剧上升的风险。虽然退保问题在2011年4季度以来有所减缓,但年报显示,当年太保寿险退保金仍达到95.88亿元,较2010年同期增加113.6%.

    太保寿险董事长兼总经理徐敬惠表示,退保主要发生在银保渠道,去年4季度以来银保退保情况有所好转和业务节奏有关系。今年来,公司按照治理销售误导的要求关注销售和服务改善,预判今年退保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将维持正常水平。

    他认为,今年整个寿险业仍将延续去年大背景和趋势,各家公司会更加注重回归保险保障主业。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寿险业持续调整和产险业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2011年太保产险盈利37.67亿元,超过寿险盈利31.75亿元,产险首次超越寿险成为集团主要利润来源。

    3月23日召开的太保董事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发行新股一般性授权的议案》,提请授权董事会发行不超过20%的A股及/或H股。在2011年的董事会议程中,也曾有此项议案。

    高国富表示,近期并没有增资计划。太保在2007年和2009年分别实现A、H股上市,共募集500多亿元人民币,近几年为支持产、寿险业务发展共注资约400亿元人民币,集团仍保持100多亿元的资金可以满足产寿险所需资本金。

  太保去年退保金95亿超净利润 营业收入增速下降

中国太平洋(601099)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5日晚间公布2011年年报。数据显示,太保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1579.34亿元,同比增长11.49%;相比于2010年年报中44.9%的增幅,增速下降明显。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太保退保金达95.88亿元,超过公司全年83.13亿元净利润,可谓“赚的不够退的”。昨日,在上海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该公司称,未来投资将以防御为主。

  治理“误导”,退保费用翻番

    年报数据显示,2011年,太平洋保险退保金为95.88亿元,同比增长113.6%,退保率为2.7%,比上年同期的1.5%有所增加。而银保业务收入同比下降近8%,新增保险收入降幅更是超过25%。

    据业内人士分析,退保金的增加体现了监管层重拳治理如“存单变保单”等销售误导的效果,而随着治理误导在寿险行业的不断深入和销售环境的逐步改善,退保的金额可能不会继续增加,但退保率的下降还将经历一个过程。

    太平洋人寿保险董事长徐敬惠表示,银保销售退保问题是业务发展节奏所致,也是按照保监会综合治理销售误导的要求,加大了对销售和服务环节的关注。徐敬惠预计,2012年退保率不会有明显变化,仍然处于正常水平。

  股债双杀,今年主打“防御”

    受2011年股市、债券市场双重低迷的影响,2011年太保投资收益率有所下降。2011年,太保寿险、产险的投资收益分别为156.97亿元和23.14亿元,同比分别减少10.9%和2.4%,其原因主要是股票和基金的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损失。此外,权益类资产的配置也下降2.6个百分点。

    对此,太平洋保险资产管理总经理于业明表示,2012年太保会对权益资产比例进行控制,采取防御策略为主。从而把新增资金更多地去用于配置定期资产,提升全部资产的利息水平。

    实际上,虽然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总体下降,但是太保在固定资产配置上的收益却在加强。2011年,太保的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达85.6%,增加2.9个百分点,新增的固定收益类资产达到871.09亿元。

  花旗和浦发:分手不必太在意

  ——从花旗、浦发“分手”看战略合作伙伴新时代

    花旗银行与浦发银行(600000)上周的分手引发了国内外金融行业的诸多猜想和疑惑。合作十年,一朝彻底分手,对于分手的双方,相信都各有其感慨和想法。

    3月19日,花旗银行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向机构投资者转让了所持浦发银行的5.06亿股股份。至此,花旗银行所持浦发银行股份为零。按照当时汇率,该项交易的全部收入为6.68亿美元,花旗银行计税后获利约3.49亿美元。

    分手,对于外资行的花旗而言,就回报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坏的结果。其实不止花旗,包括曾经和仍在持股中资行股份的外资行来说,就回报而言,都相当不错。按照相关数据,截至2011年9月末,外资银行资产总额达2.06万亿元,与入世前3730亿元的资产规模相比,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9%。

    市场上有一种评价笔者较为认同,虽然外资抛售中国银行(601988)股的现象自2009年来一直存在,但此番花旗彻底退出浦发,并不意味着外资在中国银行业的彻底淡出,只是表示了游戏规则的改写,改变的或许只是“择偶标准”。

    回想十年前,中国的银行业在谋求上市过程中绕不过战略合作者这一道坎,而当时的全球金融大亨们,包括花旗、汇丰等都是国内急于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有大行希冀的合作对象。如今,十年过去了,对于中资银行来说,外资的角色也开始转变,由以往高高在上的战略合作伙伴逐渐变为“财务投资者”,甚至只是补充资本金的来源之一。加之中国金融改革逐步国际化和市场化,外资银行在中资银行中享受的诸多好处或者说红利也开始随着时间逐步减少。相反,随着中国金融开放大门的逐步打开,原先的战略合作伙伴开始成为同一市场的竞争者。因此,是继续深化合作还是开始相互竞争争夺市场份额,越来越成为一个问题。

    随着中国金融业的逐步开放,不仅外资人民币业务开放了,能够独立发行信用卡的资格也在放开。比如今年以来,花旗就不仅获得了合资券商牌照,还拿到了独立发行信用卡资格,这意味着花旗等拿到牌照与资格的外资行可以在中国国内独立开展这些业务,而不再需要像以前一样通过参股的中资行来实现某些业务。

    开放同时就意味着随之而来的内外部竞争,逐步成长起来的中资行在十几年的不断学习后,也不断成为日益深入中国市场的外资行在某些业务领域的国内竞争者。随着外资行在国内逐步获得同等竞争的相关资质,外资行在国内市场的开拓和占有就有了另一种直接参与的方式。随之而来的这种竞争并不会因相互持股而“不好意思”。

    对于中资行而言,分手后除了要稳定国内市场,依然要不断参与开拓国际市场,这也正如花旗、浦发分手后仍表示将继续在一些领域探讨合作内容一样,浦发银行仍将借助花旗集团的全球网络和信贷额度达到海外扩张的目的,而花旗还将继续为浦发提供技术协助和培训。

    就此而言,分手的只是股份,未来的合作仍存在,只不过是方式变化了一下。未来银行间的“择偶标准”注定将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