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产经新闻 >> 互联网 >> 浏览文章

数字出版书荒亚马逊向左,多看向右

2013-3-19 7:20:22创事记 【字体:

数字出版书荒亚马逊向左,多看向右

亚马逊与多看,间接代表了中国数字出版的草根与正统模式之争。

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把多看这样的后起之秀与亚马逊相提并论,后者是名副其实的电商、云计算、数字出版巨头,而数年前多看的主要业务还是为亚马逊Kindle设备提供自制中文系统,以弥补中文用户在使用Kindle阅读时的一些不便。

这样看来,亚马逊与多看在多年前就是对头,亚马逊想要构筑围城,而多看则是拼了命想要破城而入。亚马逊Kindle设备入华是业界经久不息的传言,而一旦成真,将在一直缺位的中国数字出版市场分一杯羹。

而多看在Kindle上收获第一批用户后,转战智能设备阅读市场,半年时间600万用户、1300本精编书、3万付费用户、50人编辑团队(1月数据),势头不小。

这两家公司,也间接代表了在中国数字出版市场耕耘的两类公司,草根与正统模式之争,仔细看来,颇为有趣。

中国的“亚马逊”们: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他们是名副其实的“保守派”,只做有纯正血统的“传统书籍”,模式基本上是砸钱砸资源搞定出版社,签订分成模式后制作电子版上架,排版严格按照原版风格。典型代表是亚马逊跟唐茶,还有跃跃欲试的国内各大出版集团。

他们的优势,第一是能吸引真正要“读纸质书”的用户,愿意花时间花钱去消费图书内容,有人付费才能转化为收入。第二是能够更好地与出版社进行匹配,因为这一阵营中很多就是做传统出版的,思维方式比较接近,人脉、资源也比较成熟。

他们的缺点是,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教育市场,容易被对手乘虚而入。中国数字出版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书,没有书的原因是没有钱赚,出版社不愿意拿畅销书进场革自己的命,即便是以亚马逊这样强势的出版业关系也是很难突破,只们能一边做一边等,等着传统出版醒悟,也等着用户群崛起可以向出版社施压。

在用户那一端,亚马逊们能做的比较有限,除了争取尽量多的畅销书,较低的定价,砸资源与硬广外,并没有更好的方法,核心的“书”在出版社那一端很难取得本质性突破。要破“书荒”,畅销书与低价是两大秘诀,亚马逊们至少还要熬过2-3年的荒年,考虑到中国数字出版行业的巨大机会,这个战略亏损是值得的。

中国的多看们:另辟奇径,不玩规矩的游戏

多看们同样遭遇了书荒的困境,但他们选择了另一条路。

多看接入大量新媒体、网络名人的自创作书籍,借助用户量来与新媒体们实现双赢,隐晦地帮助用户更好地阅读非正版内容来积累用户,大胆地使用了大量HTML交互去改变传统书籍的呆板印象,灵活快速是他们的优点。我们上周末也在多看上一本《写作奇迹》,这本书是关于数字内容如何更好创造生产力的实践讨论,算是数字出版的新尝试。

豆瓣,这家被认为是最文艺的书评、影评网站,它聚集了一批爱读书的人。它并没有选择传统图书作为切入点,而是利用用户自出版平台来避开书荒,之前已经有作者月入数万的案例。豆瓣的逻辑是:1、我没必要在市场不成熟的时候,非要强挤进去,这是大公司跟巨头应该做的事情,小公司应该灵活而轻巧。2、数字出版或者说数字阅读,未必是真的要把传统出版那帮人给捆绑在一起,找一些愿意创作符合当下消费习惯内容的独立作者,开辟一个新的蛋糕市场未必不是个好选择,以小博大。

云中书城,背靠盛大文学这棵大树,除了圈一部分传统书籍试水,捆绑旗下起点、晋江、红袖等网络文学巨头才是亮点。尽管有起点人事震荡的花边,但从短期看,以网络文学作为切入点最为靠谱,成熟的付费用户群、分成规则,并且内容也非常符合现下年轻人的阅读习惯。

他们并没有紧守传统图书这条线,而是各自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细分生存路线。

数字出版道统之争:合纵连横求同存异

我对国内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出版并不乐观,因为无论我选哪一家,都很少能找到我想要读的书,更不用说网络独家发行而放弃线下出版了。数字出版的世界并不只是小说、网文、网摘,还需要更多时间,3-5年是一个乐观的预测。

数字出版两大变革,第一是革新传统出版行业,从印刷、发行、销售的整个链条,无数人失业,无数书店倒闭,同时也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第二是依托数字化与互联网,产生新的、完全突破常规的内容,从长远看这是出版行业的一个进化。

我们只能说亚马逊们选择了前者,而多看们阶段性地选择了后者。我更喜欢亚马逊的模式,因为我期待更多优质传统书出现,网络文学很难满足我,我又不愿意去购买盗版,这是身边很多朋友会遇到的困境。但我也不得不承认用户的阅读喜好是多样化的,多看们所做的尝试会增强数字出版的多样性。

也许,甚至有一天,他们能与亚马逊们对抗,每一个新时代总会让人跌破眼镜,我们需要破坏者,我们需要不墨守成规的人,我们需要不妥协、不服从甚至不修边幅,但他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