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金融资本 >> 浏览文章

IPO终止审查后三大去向再申报 并购退出 转板出海

2013-4-11 15:54:44新华网 【字体:

    “拟上市企业终止审查后去向如何,得分具体情况来看。”南丰资本合伙人黄庆伟分析说,如果是阶段性财务指标问题,一般会换个时间再申报;如果是证监会审核政策问题,一

般会等待政策明朗;如果企业业绩无法扭转,估计就没机会了。“概括来说,二次申报肯定是首选,被并购是次选,再不济就回购。”

    一家企业新股公开发行(IPO)的背后,发行人、投资机构、中介机构休戚相关。一旦发行撤单,围绕着项目上市失败的现实,上述主体心思如何?下一步如何行动?

    去向一:

    再次申报是首选

    “拟上市企业终止审查后去向如何,得分具体情况来看。”南丰资本合伙人黄庆伟分析说,如果是阶段性财务指标问题,一般会换个时间再申报;如果是证监会审核政策问题,一般会等待政策明朗;如果企业业绩无法扭转,估计就没机会了。

    “概括来说,二次申报肯定是首选,被并购是次选,再不济就回购。”黄庆伟认为,IPO企业规模素质都不错,一般都不太愿意转去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也称“新三板”),宁可不上市继续经营。

    民生证券一位投行人士也表示,对于撤单企业,能够二次申报自然是最好,如果撤回的原因只是暂时性的业绩下滑,应该有机会再报材料。

    不过,对于拟上市企业能否再次站到发行申报的起跑线前,不少机构都心中没底。“我所了解的情况是,目前撤单企业都比较郁闷,是否二次闯关得看情况。”有上海证券行业律师如是说。但他认为,出于对利益最大化的追逐,二次申报和并购退出仍然是首先目标。

    有资深业内人士也表示,鉴于这批撤单企业基本具备A股上市条件,企业上市前期投入都比较大,绝大部分撤单企业可能会待抽查结束后,重新提交IPO材料排队上市。他认为,目前600多家拟IPO企业排队,两年左右时间可能就可消化完,排队等待上市仍是撤单企业首选,其他途径都是权宜之计。监管层核查前也曾表示,欢迎这些企业整改后再回来。

    去向二:

    通过并购实现退出

    新股发行市场的停摆,让一些拟上市企业开始注意到并购机会,而这一转变的背后,中介机构和投资机构的推波助澜不可忽视。

    一位券商投行人士透露,在其经手的项目冲击IPO受阻后,曾建议企业考虑并购方式。实际上,市场上也有大量游资在寻找新的投资项目,部分上市公司也在观望。

    深圳一家从事并购业务的投资机构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随着新股停发,不少拥有资金的上市公司瞅准机会主动出击,广泛与中介机构、投资机构联系,希望能通过并购方式收购合适的标的。“从接触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上市公司方面的并购需求,还是拟上市企业方面被并购的意向,双向都很活跃,目前联系的几单业务都在有序推进。”该负责人透露,较之以前,这是一个新迹象。以前拟上市企业被并购的意向淡薄,不少企业连接触都不太乐意。

    国海证券投行部门有关人员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目前撤单的100多家企业中,不少企业资质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这对于那些希望寻求并购标的的机构来说是不错的机会。

    国内一家大型私募股权(PE)投资机构人士则认为,此次撤单企业高达上百家,比较活跃的PE机构多少都有覆盖,但是国内PE二级市场活跃程度还远远不够,大部分PE二级市场转让都在私下进行,专门的PE二级市场基金更是数量很少。“国外成熟市场项目转让是很正常的事情,估值也有一套标准。但在国内,投资人往往会认为PE项目转让肯定是负面信息,其实这是投资人不够成熟的表现。”上述人士表示,未来PE二级市场机会值得关注。

    去向三:

    转新三板或转道海外

    除了上述去向外,转往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也是监管部门力主拟上市企业分流的一个途径。

    不过,民生证券投行人士就坦陈,从他掌握的情况来看,转板对撤单企业的吸引力不大。有证券行业律师也表示,资质好的企业还是希望上市退出;资质一般的可以并购退出;差的就只能认栽。至于新三板,如果转板机制打通,可能对拟上市企业还是有一定吸引力。

    评论人士皮海洲则认为,这些撤单企业均接近IPO条件,较新三板公司成熟很多,财务状况也好很多。主板和新三板一样是排队,许多撤单企业不会愿意上新三板。另外,新三板以介绍上市方式转板,是不公开发行不筹集资金的,这对拟A股市场IPO的企业的确吸引力有限。

    海外上市也是撤单企业被提及较多的一个去向安排。不过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上述撤单企业为A股上市准备多时,一般架构也是为冲击A股准备的,到海外上市注入欧美可能涉及架构问题,动作大难度大。“转道香港有一定可行性,而此前也的确有出现过在国内排队时间长而转道香港的案例。”黄庆伟表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