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昨日发布数据显示,我国金融机构1月份新增外汇占款人民币6836.59亿元,远超去年全年规模,并创出历史最高纪录。截至1月底,我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达26.54万亿。业界普遍认为,外汇
外汇占款大幅扩张难续
此前据外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商业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大幅飙升至926亿美元,创下了10年来的新高,甚至接近了去年全年1106亿的顺差总额。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徐高分析表示,央行从去年12月开始向市场中抛出人民币,令商业银行结售汇顺差、外汇占款以及央行外汇资产从去年12月开始同步走高,并在今年1月创出了一个高峰。
在其看来,倘若央行在未来保持现有态度不变的话,那么1月份更多的应该是一个一次性事件造成的数据高点。未来几月的外汇占款应该都会低于1月,不过仍然会高于去年10月和11月的水平。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也告诉记者,年内其他月份不太可能继续出现如此规模的增长,全年波动的可能性更大。今年2月新增外汇占款很可能在4000亿元附近。而到了二季度,单月外汇占款或许整体还将保持正增长态势,但规模会逐步下降。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1月新增外汇占款主要是因为新兴经济的经济表现较好,投资回报预期较高,国际资本出现了短时集中流入。而从全年看,美元汇率可能会出现波动,中国经济也可能面临调整,国际资本或许也会出现高频进出,这将会使得外汇占款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据其预计,全年新增外汇占款为2万亿元。
货币政策或将转向中性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未来央行仍可以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随机应变,货币政策没有必要进行力度较大的对冲。而在人民币没有结构性升值预期的情况下,资金流动的波动性大,美元指数本身的变化有不确定性,甚至有升值的可能,同时,房地产调控措施的加强有助于抑制短期资金流入的动力。
从另一方面来看,1月社会融资总量创历史新高,近期的数据也无疑显示出经济增长的反弹持续,再加之为配合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需要,货币政策从中性偏松向中性转变的可能性正在逐步增加。
中金公司的预测分析亦提出,外汇占款大幅增长带来货币被动投放增加,同时近期的经济增长保持较好的势头,货币政策主动放松的必要性下降,央行仍然可以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灵活应对短期流动性变化,降准可能性大为降低。
某国有银行分析师对此表示,预计随后央行政策仍将以正逆回购为主打,货币政策还是围绕在利率市场化的框架之下。在其看来,目前银行间资金面的压力预计会逐渐放缓,市场利率中枢也会渐渐下移,但是不会回到春节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