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第一次,人民币没有成为各国货币汇率争战的焦点。
数日前,在俄罗斯的G20财长、央行行长峰会上,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忙着为欧元政策辩护,日本一直解释其超宽松货币政策意在抵制通缩,金砖国家齐刷刷呼吁发达国家注意货币政策的外溢性,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从头至尾讳莫如深,在媒体上只留下只言片语。
不痛不痒的措辞是急着为“汇率战”灭火,甚至回避了此前G7曾提到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绝不能用于令货币贬值,由市场决定汇率,避免可能影响经济和金融稳定的汇率无序和过度波动”。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的数位国内外分析人士认为,“刺激经济”与“有意贬值”两个目的之间本就难以严格区分,虽然以货币竞争性贬值为标志的汇率战尚未打响,但难挡其暗潮汹涌。日元大幅贬值,英镑、澳元下挫,英国央行表示英镑需进一步贬值,欧洲央行则重申其保留降息的可能性。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这场没有人民币参加的汇率“暗战”中,应对热钱或将涌入的最大风险,是中国不能走回货币超发的老路,这恰是汇率机制市场化改革深入和资本项目进一步放开的契机。
警惕汇率战
日本央行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使日元兑美元的汇价下降7%,对一揽子货币更急降20%。与日本的印钞力度相比,更大的风险实则来自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量化宽松(QE)政策。美国的量化宽松已达QE4,欧洲央行要进行赤字融资。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警告说,(主要经济体)在用一种新的形式、新的借口启动汇率武器来进行货币战争。“中国正面临严峻的国际环境,出口难以较快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维持在低水平,外汇储备的价值将缩水,但我们几乎无防范手段。”
“哪怕安倍政府要推出更大的QE规模,与美国相比还是远远要小。”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按照摩根大通的预计,日元贬值将在1美元兑95~100日元的范围内,如果日元贬值超过100或105日元的范畴,各国汇率战争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目前概率还比较小。”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周皓教授也表示,目前日元贬值在短期内对各国货币会有情绪性的影响,但不至于形成货币战争。
朱海斌认为,单纯日元贬值,对中国经济层面的影响不大。从进出口结构看,首先中国对日本的出口比重在最近5~10年一直是下降的,2012年中国对日本的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7.5%左右,比例不高。日本对中国的出口相对更大一些。从国际出口结构来看,中国和日本的直接或间接的竞争也非常小。所以双边的贸易中,日元贬值可能会有一定影响。但如果是对第三方国家来说,中日出口产业的相互交集比较小。
“相对来讲,去年欧元区衰退对中国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日元贬值15%~20%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他说。
但这并不表示,中国可以忽略当下的汇率暗战。
巴克莱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当欧洲央行、美联储、日本央行和英国央行这四大主要的中央银行都量化宽松时,将导致其货币贬值,同时有可能进一步压低该国市场利率水平,从而导致资金往外走,这对一部分新兴市场国家来说将是潜在的风险。
流动性的大幅增加会带来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而其后某一天资本流向的突然逆转,则势必导致这些新型经济体的货币贬值和经济大起大落。
“日本现在资金往新兴市场走得很明显。”黄益平强调,中国现在应该关注到未来有可能的热钱涌入,但我们在对策上,首先要避免的是,因资本流入或外来资本的压力,大幅度宽松国内货币,从而对国内经济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123 下一页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