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金融资本 >> 浏览文章

排查银行理财“资金池”

2013-3-8 7:08:45东方财富 【字体:

资金池只是理财产品发展中的一个过渡模式,最终会走向资产管理模式下的投资组合阶段

  中国监管层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规范化发行要求正在日益提高,关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整顿行动从2012年年底开

始延续至今。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2月中下旬开始,已经有部分股份制银行陆续接到监管层关于理财产品资金池问题的自查要求,对理财产品资金与资产对应不够明确的情况进行整改。尽管一些大型银行尚未收到相应的自查要求,但对“资金池-资产池”这种模式也加强了风险控制。

  银监会对理财产品资金池风险提示已久,有些业内人士更是将其诟病为“庞氏骗局”。此次银监会要求银行清理理财产品资金池,是为了实现单一理财产品单独核算,并要求实现更多的信息披露。

  “我们早已感受到监管层对理财产品的监管趋紧,但是资金池的操作由来已久,并不会因为一两次的排查就会彻底消失,这毕竟是市场需求带来的一种产品创新。”某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的人士认为,银监会此次自查行动更多是对风险的提示,并不会完全叫停资金池的操作模式,否则一旦戳破了泡沫,相应产品的流动性就会出问题。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资金池只是理财产品发展中的一个过渡模式,最终会走向资产管理模式下的投资组合阶段,监管层应给予疏堵并举的措施。

  诟病

  由于受到利率市场、资本市场疲软的影响,理财产品近两年发展迅速,在大众理财中一枝独秀。截至2012年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达7.1万亿元人民币,在整个银行业总资产规模131万亿中,占比约为5%。

  尽管在利率市场化尚不成熟的情况下,理财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利率市场化的金融环境,但是也同样使其背负了“影子银行”、“庞氏骗局”的诟病。尤其是资金池模式的存在,使得理财产品信息不能实现完全公开透明,更是存在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

  银监会业务创新部主任王岩岫年初在公开场合指出,不规范的资金池理财业务是指不同类型、不同期限的多只理财产品同时对应多笔资产,无法做到每只理财产品的单独核算和规范管理。银行通过滚动发行、期限错配、信息不透明的资金池运作方式做高产品收益,但当后续资金不足时,有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

  某国有银行的相关业务人员向记者指出,严格来讲,银监会并没有严禁资金池业务,但是要求一笔资金对应一笔资产,比如10个亿的项目就要有10个亿的资金对应。但是从银行操作的过程来看,很难做到一一对应,因为期限无法实现对应,多数为短期资金对应长期资产。“所以很容易做成了混锅肉。”

  一般来讲,银行首先建立一个资产池,其中包括股票、货币市场工具、债券、同业拆借等,同时再对应地建立一个资金池,将客户的资金放入池子中对接采购来的资产。因为投资组合不断变动,客户资金也在不断流入流出,因此无法实现一一对应。

  据了解,这样的操作模式在股份制银行中应用尤为广泛。“包括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在同业、票据等业务上尤其突出。因为股份制银行操作更加灵活,且更注重中间业务发展。”某股份制银行的相关业务人员指出。

  只有这样才能获取更高的收益,提高理财产品的吸引力。但同时存在的问题是,有可能资金会流入监管层不愿意看到的地方,比如房地产、信托等方面。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理财产品中心副主任袁增霆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中国理财产品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定性不清楚的问题,因此导致了信息披露不清,尤其资金池产品更是缺乏披露投资标方向、标的以及各资产占比等情况。但是出于银行信用背书,大多数投资者往往容易忽视理财产品存在的潜在风险。

  12 下一页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