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金融资本 >> 浏览文章

香港争当私银中心

2013-3-8 7:08:55东方财富 【字体:

在欧美私人银行日渐式微的今天,财富东移来亚洲“避难”,更为香港打造国际私人银行中心创造了极佳的时机

  2013年春节后,正在为香港银行学会50周年庆典做准备的总裁梁嘉丽女士收到了许多

咨询私人银行的电话,这些电话大多来自香港银行学会的会员、本地银行的高级从业人员。

  梁嘉丽清楚他们为何有此一问。2012年6月中旬,在香港银行工会与香港银行学会共同举办的一场资深会员颁奖典礼上,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表示当局正联合港监会、财务局研究如何将本地私人银行业务更上一层楼。

  香港私人银行业务因2008年金融风暴的一系列冲击,已经呈现萎缩状态,对于部分曾经大刀阔斧砍掉私人银行业务、而今零售银行业务同样毫无起色的商业银行而言,金管局为推动本地私人银行业务作出积极姿态,无疑是吹来一阵复苏的春风。

  打造私银中心

  香港监管局欲打造本地私人银行中心,绝对不是心血来潮。

  “香港具有多项成为世界级私人银行中心的基本素质:法律制度完善、司法独立、产权得到充分保障;同时,香港还奉行低税制,拥有成熟的资本市场以提供全面的财富管理服务。这些优势不仅有利于香港创造和累积财富,更能使香港成为一个吸引外资的中心。”香港金管局发言人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时这样表示。

  据他介绍,香港为松绑私人银行业已采取一系列行动。金管局由2012年开始修订银行的发牌条件,删除必须持有客户总存款不少于30亿港元、总资产不少于40亿港元的机构才能发牌的要求,放宽了国际金融机构来港设立私银业务的限制。

  记者了解到,目前有41家国际私人银行进入香港。由于只有符合《银行业条例》、获得金管局认可资格的持牌金融机构才能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此次修改发牌条件后,这个数量无疑将大大改观。

  其次,金管局还表示不再强制私人银行实施分隔投资业务与一般银行业务;以及允许私人银行可采用“投资组合为本”的方法为客户进行适合性评估,而无需按每宗交易将客户的风险承担水平与产品风险水平配对。

  另外一个重要举措是,金管局首次定义了私人银行的客户标准,“拥有至少300万美元(或者其他等值货币)的包括证券、存款及存款证类的可投资产;或至少100万美元(或者其他等值货币)由银行管理的可投资资产”。

  纵观欧美私人银行的发展经验不难理解,地域文化的包容性、法律制度的完善、经济及币值的稳定,都是建立私人银行业的主要要素。

  香港处于亚太区中心及背靠中国内地,与瑞士处在欧洲的中心及临近德、法、意等欧洲经济大国类似,且香港在时区上正好与美欧金融市场形成承上启下的关系,无疑利于吸引世界各地的私人资产来港运作。

  而在欧美私人银行日渐式微的今天,财富东移来亚洲“避难”,更为香港打造国际私人银行中心创造了极佳的时机。

  “私人银行服务中心的打造,会促进更多国际私人资本流入香港,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位置。”美国金融管理学会亚太区高级副总裁程显礼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北美、欧洲开始提高富人税,传统保密性最佳的瑞士银行不得不向美国政府提供美国公民在其机构的资产信息,中国内地富人数量迅速扩大。这三大因素促使富人选择新的私人银行服务中心。”程显礼认为。

  内地财富推动力

  在上述三大因素中,内地富人数量的迅速增加,无疑是香港发展私人银行中心的最重要动力。

  中央财经大学与中信银行私人银行共同发布的《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2012》预计,到2015年,国内高净值人群(指个人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人群)数量达到219.3万人,比2011年增长85%。

  123 下一页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