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创新正在为积分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近日宣布,一个全新的以交易所模式建制的“积分交易平台”将在今年8月初正式上线运行。
通讯话费积分、信用卡积分、航空公司积分,如何让老百姓积攒在手中的积分活起来,各尽其用,的确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以前积分的出现是作为服务业让客户持续使用一项服务、提高客户忠诚度及差异化定价的手段。”据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吕廷杰介绍,客户所希望的是,当每个人手中持有大量积分的时候,能否将移动通讯的积分换成航空机票?将航空公司的积分换成上网流量?而这也是虚拟的“积分交易”出现的基础。
“今后,消费者的积分可以在积分交易中心签约商户中消费,如在一家签约餐厅消费500元,消费者可拿出通讯或信用卡积分抵扣一部分费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积分交易中心总经理陈海表示,积分的用途将会全面覆盖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通讯、休闲娱乐、投资理财、培训教育、医疗保健等领域。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该积分交易平台结合互联网思维,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和优化积分交易的手续和流程,并且从产品和商户的源头进行深入合作,减少中间环节。
与此同时,积分的多面性将使积分交易产生共赢格局。对积分发行商来讲,积分是对客户的一种或有负债;对商户来讲,积分是有某种消费潜力的客户;对消费者来讲,积分是权益、是利益。积分发行商的成本转换成商户的客户来源和营销成本的降低,而商户将降低的营销成本让利给消费者,从而各取所需,物尽其用,实现多赢。
“能否找到用以积分兑换的等价参照物和平台,也是至关重要的。”吕廷杰强调。
随着社会生活的积分领域越来越宽广,仅以信息消费市场为例,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用户的增加,今年来我国的信息消费市场潜力越来越大。
工信部数据显示,预计到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将超过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并同时带动相关行业的新增规模,其中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消费规模将达到2.4万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
“每一个积分持有人将实现更多的市场化选择,由平台整合资源后,提供多样化服务。”一名业内人士表示,通过这样一个信息交流的大平台,以积分为媒介,通过信息流转、电子订单、电子支付、O2O、网络社交等各种环节使更多积分进入产业链条,从而进行各种消费。
(责任编辑:DF126)